2022 03/ 13 09:28:02
來源:新華網

57歲北京冬殘奧選手和她的“眼睛”

字體: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張驍、姚友明、張睿)戴着口罩,歲月在她臉上刻下的年輪仍清晰可見。摘下口罩,她笑得靦腆,因為牙齒也不再齊整。

  比利時高山滑雪運動員琳達·勒邦接受採訪。

  在這個“90後”選手都被視作老將的青春賽場上,琳達·勒邦與眾不同。這位“準奶奶級”的57歲比利時殘奧高山滑雪運動員走過了人生半程,依然有夢要追。

  勒邦20歲開始滑雪,是一名滑雪教練。48歲時,她的眼睛出現黃斑變性,這種主要因衰老帶來的視障,是歲月傳來的明確信號:“你老了,是時候遠離體育了。”

  然而,即使視力不足健全人十分之一,依然不能阻擋勒邦尋找光明。她轉戰冬殘奧運動,她要繼續滑雪,與自然博弈的高山滑雪。

  高山滑雪,雪上運動“皇冠上的明珠”。賽道建於崇山峻嶺中,稍有不慎就會摔倒。受傷、復健、再滑雪……很難想象,她為站上北京冬殘奧賽場付出過多少努力。

  更傳奇的是,她帶着小自己35歲的女兒一起參賽。

  3月6日,比利時的琳達·勒邦(右)和嚮導烏拉·吉洛特在北京冬殘奧會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視障)比賽中。新華社記者雒圓攝

  臨登機前,勒邦長期合作的領滑員不能隨她前往北京。領滑員是視障運動員的“眼睛”。勒邦的世界幾乎漆黑一片,誰來幫她聽聲辨位,衝下高山賽道?

  是女兒,那個3歲時被勒邦教會滑雪,19年後成為隊友的女兒。

  女兒是她心中長不大的孩子。她習慣了做“母親”,吼叫着讓女兒打掃房間、多吃蔬菜。但女兒是長大成人的女兒,上了大學就很難再陪在母親身邊。

  前往北京前,她們已多年沒有在一起滑雪。

  然而,當二人同時站上“雪飛燕”賽道,母女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勒邦不再是“母親”,她像蹣跚學步的兒童一樣,全心全意地聽從嚮導的指引。這位嚮導可以趁機“報復”,大喊着為“隊友”構建“地形圖”:前面是直線,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彎道,你聽到我的話了嗎!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對全世界母女來説,這种經歷都是特別的。但離開賽場,母親還是母親,女兒還是女兒。她們分享着所有的愛,但沒有共享同一個房間。

  “我自己住習慣了,和媽媽一起住有些奇怪,所以分開更好。我們住在延慶冬殘奧村同一個院子裏,但生活在不同的房間裏。”女兒吉洛特笑着説。

  對絕大多數組合來説,視障運動員和領滑員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但這對真正的親人,最終因配合時間太短,沒能一起登上領獎&。

  “我不會難過,因為我和女兒在一起。”勒邦説,“我相信未來的每一滑,我們都能做得更好。”

  參與記者:馬邦傑、劉揚濤

  編輯:丁文嫻、鬱思輝、周欣、鄭穎(實習)

【糾錯】 【責任編輯:劉文敏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