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2/ 05 00:00:44
來源:新華網

冬奧開幕式背後有個“大算盤”

字體: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 冬奧開幕式背後有個“大算盤”

  新華社記者李德欣、趙旭、王普

  伴隨着悠揚的樂曲,數百名錶演者手持綠色熒光長桿,在場地中央匯成同心圓。音樂變換,長桿律動,與地面大屏特效融為一體;現場觀眾凝神屏息,靜待冬奧盛會大幕開啟……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更在開幕式背後的“大算盤”裏千百次提前上演。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圖為倒計時表演。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4日晚,全球目光再次齊聚國家體育場“鳥巢”,奧林匹克之光再度閃耀千年古都。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圓滿成功,讓北京理工大學數字表演與倣真技術實驗室主任丁剛毅激動不已。兩年來,丁剛毅帶領北理工虛擬倣真團隊,運用智能化創編排演一體化服務&&,為冬奧會開幕式提供科技支撐。

  “我們通過三維倣真技術,模擬出冬奧會開幕式全流程,對演員、觀眾、燈光、音樂、煙花、奧運火炬,甚至轉播機位等全要素進行全方位‘排兵布陣’。這個&&就像電影預演系統,幫助導演團隊等直觀了解節目整體效果。”丁剛毅説。

  總流程時間、當前環節時間、細分步驟時長,加以逼真的人物細節、環境呈現、聲光效果……透過倣真系統大屏幕,不僅能夠從多個視角觀看表演效果,還可窺見演出設計裏的“毛細血管”——精確到秒級的時長把控、細緻到厘米級的點位排布,確保“在對的時間,出現對的元素”。

  “我們把開幕式各個團隊的創意細節甚至想象整合在一起,變成系統裏的一個個實際效果,從而對不同方案進行論證。系統呈現的所有效果,比如桿子搖擺的次數、人物步行的距離等,都要與實際演出效果保持一致。”丁剛毅&&,借助倣真系統,可找到理想狀態下開幕式各環節“最優解”,再根據綵排實際不斷打磨方案,大幅降低現實表演排練中的試錯成本。

  談及智能化創編排演一體化服務&&在冬奧開幕式籌劃中扮演的角色,丁剛毅用了“算盤”一詞。“策劃處、儀式處、導演團隊、技術部等都要找我們,各方提出需求,我們再‘精打細算’。演出籌備過程中,各個團隊幾乎每天都會有新想法,比如節目人數變化、音樂變化、動作調整,‘算盤’要不停地打,有時一個小的修改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但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同步在系統裏,拿出最新解決方案。”丁剛毅説。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的“構建一朵雪花”環節。新華社記者宋彥樺攝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最大的難點是,每一個節目都需要把音樂、舞美和地上屏幕特效完全耦合,但由於這三個要素由不同團隊分別設計,而且基本都是全新創作,需要先在倣真系統中把三者拼在一起,再一遍遍調整、模擬。多個元素需要同時進行修改,有時很難找出‘主要矛盾’。”丁剛毅説,通過團隊不分晝夜的辛勤努力,保證“算盤”的“算力”持續輸出,在最短時間內找到“癥結”所在。

  2008年,“鳥巢”舉行的奧運會盛大開幕式驚艷世界,當時丁剛毅帶領虛擬倣真團隊參與了開幕式技術保障服務工作,為千人擊缶等環節設計人數、點位、動作等。2022年,“雙奧之城”北京為世界開啟了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冰雪盛會,令人驚嘆的開幕式上又一次烙印下該團隊的科技足跡。

  從夏到冬,作為“雙奧人”的丁剛毅&&:“14年間,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突飛猛進,背後不變的是我們每個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冬奧會開幕式剛剛結束,丁剛毅又帶領團隊迅速投入到冬奧會閉幕式、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緊張工作中……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5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