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1/ 28 19:10:38
來源:新華社

全球連線丨西方媒體“自己殺死了自己”!新華社津巴布韋礦區調查揭穿反華謊言

字體:

  新華社哈拉雷1月28日電 英國《衛報》網站日前刊登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稱,津巴布韋一個村莊的50戶居民因中資企業開採花崗岩而被“強制搬遷”,只得到微薄補償金,一名82歲老人聽到搬遷消息後“當場暈倒”。

  新華社記者日前赴礦區展開實地調查,採訪報道中所涉關鍵人物,他們所言竟然與《衛報》網站報道的完全不同。這家西方媒體為何要惡意捏造事實?這一不實報道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圖謀?

假的,揭穿它!

  穆托科地區距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約150公里,以出産黑色花崗岩聞名。《衛報》報道説,這種花崗岩被用于歐洲不少知名建築,如丹麥的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

  這幾乎是這篇報道裏唯一最接近事實的話了。

  2022年1月20日,在位于津巴布韋東馬紹納蘭省穆托科地區的礦山,一個孩子從花崗岩石材前走過。新華社發(肖恩·朱薩攝)

  隨後,這篇報道繪聲繪色地描述中國企業給當地人帶來的“遭遇”:在該地區的尼亞馬科佩村,一家名為“Jinding”的中國企業要開採花崗岩,于是50戶村民被要求搬遷。其中一位82歲的老人聽到要搬遷的消息就暈了過去,被送往醫院搶救。村民不同意搬遷,因為僅補償2500美元,根本不夠重建費用。

  文章宣稱,這樣的事件“並非孤例”。去年,在該地區的另一個村莊——尼亞馬羅帕村,一家名為“Shanghau Haoying”的中企,也因搬遷問題在當地制造了緊張氣氛。

  文章還稱,不少中資礦企的員工薪酬水準和勞動保障堪憂。一家“不具名企業”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衛報》,自己每天工作12小時,卻只拿著微薄的薪水,自己的朋友還曾被中資雇主毆打。文章最後説,兩家涉事中企都不接受採訪。

  2022年1月20日,在位于津巴布韋東馬紹納蘭省穆托科地區的礦山,津鼎礦業的一名員工在休息。新華社發(肖恩·朱薩 攝)

  為調查這些針對中國礦企的指責,新華社記者前往文章所説的穆托科地區實地採訪。

  來到津鼎礦業(即《衛報》報道中所説的中企“Jinding”)獲得開採權的礦山,一名村民帶記者找到了《衛報》報道中所説的82歲老人薩利森·蘭吉西。“根本沒有搬遷50戶人家!”蘭吉西告訴記者,礦山開採范圍內需要搬遷的總共只有三戶居民,目前已經全部搬遷。其中兩戶搬到了數十公里外,而他難離故土,決定搬到同村的另一個地方。

  2022年1月20日,在津巴布韋東馬紹納蘭省的穆托科地區,82歲的老人薩裏森·蘭季西站在家門口的田裏。新華社發(肖恩·朱薩 攝)

  “他們撒謊説我暈過去了,這是假的!”這位老人説,前一陣自己確實在住院,但原因是建新房的時候犯了高血壓。

  他還告訴記者,自己獲得的搬遷補償比文章裏捏造的2500美元多得多。蘭吉西説,整個搬遷過程完全是自願的,他在簽署補償協議後,領到補償款才搬離,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人脅迫他。

  2022年1月21日,在位于津巴布韋東馬紹納蘭省穆托科地區的礦山腳下,村民駕駛牛車走過。新華社發(肖恩·朱薩 攝)

  記者又聯繫了《衛報》報道中所提到的另一家中資礦企。“我們公司的名字是‘上海顥運’,不是什麼‘Shanghau Haoying’。這篇報道把我們公司的名字都寫錯了。”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從未在尼亞馬羅帕村開採礦石。

  該負責人表示,上海顥運在穆托科地區取得了兩個礦山的開採權,都離尼亞馬羅帕村很遠。截至目前,公司尚未開始開採黑色花崗岩。“開採設備未到,廠房未建,開採點未規劃,我們不可能現在去搬遷任何村民。

  津鼎礦業和上海顥運負責每人平均表示,撰寫這篇稿件的《衛報》記者從未與公司聯繫過。“如果這位記者真的去了礦山現場,他肯定會遇到我們的員工,可以向我們提出採訪請求。但從始至終都沒有人聯繫過我們。”津鼎礦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真相,是這樣!

  記者採訪了津鼎礦業和上海顥運的多名當地員工。他們均表示,自己得到的工資高于津巴布韋規定的相關工資標準,勞保用品一應俱全,工作時間也受到保障,根本未出現過中方管理人員打罵當地員工的違法行為。

  布萊斯莫爾·卡裏馬宗多在津鼎礦業已經工作兩年,負責轉運切割下來的花崗岩。他告訴記者,他和同事每天的工作時間是8個小時,企業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2022年1月20日,在位于津巴布韋東馬紹納蘭省穆托科地區的礦山,津鼎礦業的員工在用打鑽機工作。新華社發(肖恩·朱薩 攝)

  上海顥運員工、當地村民羅伯特·馬欽加告訴記者,在中國企業到來前,黑色花崗岩對當地人而言只是一種普通的石頭,並沒有經濟價值。“隨著中國企業的到來,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變化,我們的工資能夠購買食物以及滿足家人的其他需求。”

  馬欽加説,上海顥運的中方員工會定期為當地村民舉辦培訓班,提升他們的謀生技能。“很多村民都可以憑本事養家。有了技能和收入,村民蓋起了房子,也有錢購買種子和化肥了。

  他認為,隨著更多中國礦企進駐這一地區,當地民眾的生活狀況將獲得更大改善。

  2022年1月21日,在位于津巴布韋東馬紹納蘭省穆托科地區的礦山,上海顥運的員工羅伯特·馬欽加(中)與同事檢查鑽探出來的岩體樣本。新華社發(肖恩·朱薩 攝)

  當然,這些真相不會出現在《衛報》的報道中,因為太真實!

  上海顥運公司負責人表示,西方媒體還有多篇類似的抹黑報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穆托科地區的多家中資礦企成了不實報道的受害者,上海顥運也未能幸免。“內容主要是説我們強制上千戶村民搬遷,説我們賄賂政府、虐待員工……”

  事實上,中資企業為津巴布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和稅收,為當地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數據顯示,中國連續多年成為津巴布韋最大外資來源地。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在津巴布韋投資存量接近20億美元。中資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當地修路搭橋、興建學校、捐贈物資、挖掘水井,為改善當地民生作出不少貢獻。

  2021年11月3日,在津巴布韋南馬塔貝萊蘭省省會關達的塞農多小學,學生從中國援建水井裏打水。新華社發(陳雅琴 攝)

  “中資企業歡迎來自對手的良性競爭,但不是惡意污蔑和抹黑。我們希望為津巴布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郭少春表示。

玩陰謀,必失信!

  一篇篇污蔑津巴布韋中企的報道背後,掩藏著西方更深層的陰謀。

  津巴布韋媒體去年9月披露,美國政府通過其駐津使館,以資助相關機構舉辦研討會等形式,拉攏當地私營媒體記者,鼓勵他們採寫針對在津中資企業的負面報道,並提供每篇1000美元的資金支援。事件曝光後,美方的卑鄙伎倆令國際社會目瞪口呆。

  這是津巴布韋《先驅報》2021年9月21日的報道版面。新華社記者 張玉亮 攝

  誰是來幫助發展的朋友,誰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敵人,津巴布韋人十分清楚。從津政府官員,到專家學者和民眾,都對西方媒體的虛假報道深惡痛絕。

  在《衛報》網站刊登這篇文章後,津巴布韋最大日報《先驅報》發表評論,直指此類報道背後的陰謀:“這些虛假報道是為了挑撥津巴布韋民眾與中國投資者之間的關係,並企圖將事件政治化,將‘中國投資’作為津巴布韋2023年大選的一個‘議題’,以影響大選結果。”

  《先驅報》認為,刊登虛假報道的西方媒體和由西方資助的津巴布韋私營媒體,用謊言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新殖民者”,試圖在中津兩國之間挑撥離間,損害彼此的互信。

  這是津巴布韋《先驅報》官方網站2022年1月13日刊登的文章。(記者供圖)

  去年12月,津副總統兼衛生部長奇溫加在接收中國援助的疫苗時強調,津政府發展津中友好的堅定立場不會改變,絕不會被一些“雜音”所幹擾。

  “最近有一些‘不請自來’的聲音,妄加評論津中友誼,試圖破壞中國對津援助及雙邊合作。無論發出這些聲音的人如何搞陰謀詭計,他們的錯誤言論和虛假資訊都不會破壞津中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奇溫加説。

  2021年12月20日,津巴布韋副總統兼衛生部長奇溫加(左一)在哈拉雷的羅伯特·穆加貝機場接收中國援助的醫療物資。新華社記者 張玉亮 攝

  津巴布韋泛非通訊社總編輯蘭加裏拉伊·肖克説:“只要是身在津巴布韋的讀者,都不會相信那些虛假新聞,因為他們見到的事實並非如此。”

  除了津巴布韋,在奈米比亞、讚比亞等其他一些非洲國家,西方同樣出錢資助當地的涉華負面報道。“越來越多人不再相信西方媒體,它們自己殺死了自己。”肖克説。

-END-

  策劃:倪四義、陳贄、應強

  監制:魏建華、馮俊揚

  統籌:閆珺岩、曹凱、鄧玉山、徐海靜

  記者:張玉亮、曹凱、塔法拉·穆瓜拉(報道員)

  剪輯:孫碩

  編輯:王豐豐、金正、張遠、劉健、趙卓昀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余申芳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9943112831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