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 28 20:35:57
來源:新華社

一個都不能少的小康|少數民族同胞餐桌上的“幸福味道”

字體:

  從無到有、從素到葷、從單一到豐富,小小餐桌,反映時代大變化。少數民族地區是脫貧攻堅時的“硬骨頭”。如今,依靠産業帶動和鄉村振興等支撐,少數民族地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同胞樂享小康之美。

  雲南省瀾滄縣是中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拉祜族是“直過民族”,過去,拉祜族的祖輩打獵、刀耕火種,掌握的先進生産技能極其匱乏,很多人家連餐桌都沒有。隨著生活條件稍有改善,從朱永情記事起,家裏的餐桌是一種竹制品,家家戶戶都自己編。

  2015年底,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帶領團隊來到蒿枝壩村小組,幫助瀾滄各民族群眾脫貧致富。隨著來蒿枝壩的遊客數量增多,朱永情在村裏開辦的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好。他逐步擴大規模,還定制了十幾張大大小小的特色餐桌。

  今年30歲的王章寬是一名黎族返鄉青年,去年5月,在目睹家鄉的變化後,從廣東回家自主創業。近年來,番響村以瓊中“富美鄉村”創建為契機,村莊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王章寬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餐桌上的野菜早就成為“稀客”。

  如今,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番響村正依托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等,規劃發展鄉村旅遊産業。關于這些本地的野菜,王章寬一家也有了新的想法。

  “天下白牦牛,唯獨天祝有”。天祝藏族自治縣位于祁連山下,是我國珍稀畜種白牦牛的原産地。過去,牧民們深居草原腹地,待在山裏一兩個月出不了門,蔬菜水果也進不來,人們餐桌上的食品只有牛羊肉、酥油、奶茶。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牧區實現了硬化道路村村通,人居環境極大改善,産業持續發展壯大,牧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隨著牧區百姓生活水準不斷提升,牧民餐桌上的飲食結構也由傳統“牦牛肉+奶茶”的標配向“肉蛋奶果蔬”的健康化、均衡化轉變。

  出品人:孫志平

  監制:樊華 張平鋒

  統籌:李傑 張旭東

  編導:田甜

  記者:王軍鋒、郭良川、孫敏、多蕾、郎兵兵

  報道員:拜佔龍

  配音:王帥龍

  包裝:夏勇

  資料支援:瀾滄縣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糾錯】 【責任編輯:吳咏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