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9/ 04 12:13:00
來源:《瞭望》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點綠成金 江西先行

字體:

  ◆ 嫵媚的青山,浩淼的鄱陽,不僅屬于江西人民也屬于全國人民。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準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 近年來,江西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建設,統籌推進“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完成造林362.8萬畝,修復濕地7.5萬畝;全省自然保護地數量達547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5萬畝,率先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生態優勢不斷鞏固

  ◆ 作為全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省,江西一方面在全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將土地、林木、水等生態資源“入賬”;另一方面積極對生態資源開展價值評估,為綠水青山“定價”

  ◆ 在樂安縣綠園生態林場,1噸好空氣通過碳匯交易賣出了11.5噸自來水的價錢……

  ◆ 截至目前,江西全面完成試驗區階段性任務,35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全流域生態補償、國土空間規劃、河湖林長制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 按照傳統工業思維,江西一些地方相對發展不足,但豐富的森林、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態資源及其強大的“固碳”能力,恰恰是這些地方的發展後勁和優勢所在

  ◆ “畜禽潔養貸”“森林贖買項目貸”“古村落金融貸”“景區收費權抵押貸”等一個個綠色金融産品陸續推出,2020年江西省綠色信貸余額達2586.6億元,同比增長20%,綠色金融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 2020年江西省GDP總量在全國排位前移至第15位,萬元GDP能耗下降19.4%,三次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為8.7:43.2:48.1,綠色發展的成色越來越鮮明

  鄱湖浩淼,井岡巍巍。

  “江西是個好地方”。這裏有物華天寶的美譽,這裏有人傑地靈的傳奇,這裏是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坐落于此,全球98%的白鶴、80%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在此越冬,被譽為“世界濕地、候鳥王國”;全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3.1%,位居全國第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約4.69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關于生態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代表團一口氣誦讀了多首古詩文。他説,這些千古絕唱都是對江西自然美景的真實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境工作歷來看得很重。2016年2月,他在江西考察時明確提出,江西生態秀美、名勝甚多,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準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同年6月,江西被納入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肩負起探索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的重任。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江西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大膽改、深入試,著力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進生態體制改革、著力探索生態發展新路、著力培育全民生態自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綠色優勢不斷彰顯,生態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全面構建。

  江西省委書記劉奇表示,江西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持續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新模式。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多元化生態産品價值實現途徑,持續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支撐體係,多管齊下拓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的渠道,努力把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江西,不負青山。試驗區建設以來,江西生態環境品質在高水準基礎上持續改善,率先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35項生態文明試點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今年上半年,江西省優良天數比率達95.7%,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2.2%,長江幹流江西段水質斷面全部達Ⅱ類標準,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位列全國第四。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新的大美江西呈現在世人面前……

  ▲策劃丨沈錫權 監制丨李興文 統籌丨郭遠明 記者丨劉彬、余剛 鳴謝丨江西省文旅廳宣傳推廣處 出品丨新華社江西分社綠動工作室

  珍稀物種“搶鏡”贛鄱大地

  贛江南昌段揚子洲水域,地處南昌城區河段,被稱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近來連續多日“組團光顧”。它們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姿態呆萌,引來眾多市民駐足圍觀。

  攝影愛好者余會功説,這是自己時隔多年再次在贛江看到成群的江豚,更令人驚喜的是很多都是母子豚,大江豚帶著小江豚,説明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不光是江豚,在有著“千河歸鄱湖,鄱湖入長江”之稱的江西,近年越來越多“老居民”正在回歸:大規模刀魚群,珍稀魚類鳤魚,絕跡20余年的頜針魚……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

  與此同時,一個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態“新地標”不斷涌現,九江長江“最美岸線”、吉安百裏贛江風光帶、景德鎮昌江百裏風光帶……百姓休閒“打卡”多了很多新去處。

  江流萬裏總有“源”,生態之變源于人的觀念之變。

  鏡頭回到2015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

  嫵媚的青山,浩淼的鄱陽,不僅屬于江西人民也屬于全國人民。近年來,江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殷殷囑托,不斷深化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的省情共識,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堅守生態紅線,生態修復是基礎——

  江西建立以“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係,按照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等3個類別,劃定1030個環境管控單元,堅守生態紅線。其中,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約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0%。

  一場場力度空前的生態修復行動在江西開展:在九江,臨江1公里范圍之內的小化工企業全部關停退出,5公里范圍內一律不許新建任何重化工園區,全市治理廢棄礦山8626畝;在吉安,強化係統修復,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區域129平方公里,修復廢棄露天礦山7300余畝……

  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江西全省累計拆除非法碼頭104個,撤銷化工集中區6個,關閉退出化工企業89家,2020年長江幹流江西段所有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標準,鄱陽湖水質明顯改善。

  流域跨界治理,生態補償是保障——

  江西河網密布,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流如鳳凰展翅鋪展在贛鄱大地,從東、南、西三面匯入鄱陽湖,進長江、入大海。一段時間以來,流域生態跨界治理令各方頭疼,如何有效破題?

  炎炎夏日,駐足淥水河畔,只見兩岸綠草茵茵,一脈清水自萍鄉湘東流入湖南。過去,因為源頭地區一些企業排放生産污水,下遊河水不達標。兩年前,贛湘相鄰兩縣區簽訂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以省界處斷面水質為依據,達到或優于Ⅲ類,湖南方縣區每月給江西方縣區補償100萬元,反之江西方縣區補償湖南方縣區100萬元。

  協議簽訂後,湘東區全面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先後實施項目13個,總投資約7億元,沿江500棟直排水房屋易地搬遷,河道採砂全部退出。簽訂協議至今,江西方縣區持續20多個月獲得補償。這是一場生態的雙贏。

  讓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生態補償讓生態保護日益走上市場化與法治化軌道。目前,江西80%以上縣(市、區)建立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下達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約175億元。

  從治標到治本,生態治理是關鍵——

  贛州市崇義縣陽明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樹影婆娑,藍天白雲倒映水中,水鴨在湖面自在悠遊。原先這裏曾是一片荒草灘涂,泥濘不堪,鮮有人來。近年來,當地統籌部署水環境保護與整治、土地整治與土壤改良等工程,由“單一治理”轉向“全局治理”,實現了從山嶺到水體的綜合治理。

  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果則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贛州已有34平方公里廢棄礦山重披綠裝,近300萬畝低質低效林完成改造,4346座崩崗劣地長出了綠樹,20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贛南一域之變,是江西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縮影。近年來,江西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建設,統籌推進“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完成造林362.8萬畝,修復濕地7.5萬畝;全省自然保護地數量達547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5萬畝,率先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生態優勢不斷鞏固。

  有一種驚喜叫“推窗見鹿”,有一種房叫“鹿景房”。近日,彭澤縣居民高峰開窗通風時,驚喜地發現離他不到50米的後山腰有一只梅花鹿。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強,位于長江岸邊的江西彭澤桃紅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內野生梅花鹿種群不斷擴大,居民時常能偶遇這些“小精靈”。

  生態日益改善,贛鄱大地上“搶鏡”的珍稀野生動物越來越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鳥”的藍喉蜂虎現身龍虎山;時隔12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再次被監測出現在桃紅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在鄱陽湖濕地上奔跑的麋鹿(2018年4月3日攝) 周密攝/本刊

  標價“綠水青山”摸清“生態家底”

  清風拂過南潦河,碧波蕩漾的水面上,不時有鳥兒掠過。

  作為河段長,奉新縣赤岸鎮黨委書記易德明要定期巡視自己的責任段。漫步河邊,易德明感嘆,5年前,潦河不少河段還是Ⅴ類水質,魚蝦難生,如今這裏已達到Ⅲ類水質。

  治水是個係統工程,過去九龍治水,權責不清,河長制的建立打破了這一局面。易德明介紹,河長制實施後,河道范圍內的養殖基地、採砂場、化工廠等逐步退出,僅河道採砂場就拆掉了50多家。

  不僅有河長制,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江西還建立了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林長制”“湖長制”,設立了贛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管機構,省級環保督察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形成同心共護生態的強大合力。

  聚焦堵點突出重點精準發力,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才能有的放矢。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明確指出,要結合自身實際,突出改革重點,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農業農村改革、社會民生領域改革上抓創新、抓落實。

  長期以來,生態産品價值“説不清”“算不明”“用不上”。為解決這一問題,作為全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省,江西一方面在全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將土地、林木、水等生態資源“入賬”;另一方面積極對生態資源開展價值評估,為綠水青山“定價”。

  在撫州市、崇義縣等地試點基礎上,江西逐步形成生態産品價值評估與核算地方標準。在這套體係下,對農林牧漁等可直接利用的物質産品,採取“市場價值法”按市場價計算價值;而對土壤保持、水體凈化等生態功能的價值,則採取“替代成本法”,通過計算這些功能被破壞後重新修復的成本評估。

  “比如,治理好一條河要1億元,那這條河至少就值1億元。”撫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李建光説,經核算,2019年全市生態産品價值為3907.35億元,是當年GDP的2.59倍,摸清了“生態家底”。在他看來,“綠水青山”明碼標價,人們更能意識到破壞環境的代價,真正讓改革成果落實到每一座青山、每一處綠水、每一片藍天上。

  綠水青山有了“定價”,可以加快變現。

  在樂安縣綠園生態林場,1噸好空氣通過碳匯交易賣出了11.5噸自來水的價錢;在蘆溪縣山口岩水庫,當地開展水權交易試點,以255萬元的價格分25年每年向周邊地區賣出6205萬立方米水;在大余縣丫山景區,當地探索自然資源折價入股等形式籌集股金3000余萬元……

  更大的價值在于扭轉以GDP為導向的考核體係,推動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係。

  近年來資溪有18名幹部因生態審計不達標被免職降級處罰,30多名幹部因生態保護出色得到提拔重用,在幹部中産生震動。這一經驗已在全省逐步推開。2019年3月,江西出臺審計規程,以任期內自然資源資産實物量變化等為指標,對被審計領導幹部按等次評價,把制度剛性真正立起來。

  截至目前,江西全面完成試驗區階段性任務,35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全流域生態補償、國土空間規劃、河湖林長制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撫州生態價值轉化、萍鄉海綿城市建設、靖安綠色發展做法、尋烏廢棄礦山修復經驗成為全國典范……

  ▲位于江西省武寧縣境內廬山西海的水上高速公路(4月21日攝) 周密攝/本刊

  “綠水青山”“金山銀山”雙向轉化

  今年5月31日,江西潔美電子資訊材料有限公司將50.4萬噸年節水量以6萬多元的價格有償轉讓給江西宜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是江西首例工業用水戶間的水權交易。

  今年8月7日,九江銀行以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的碳排放權配額為質押擔保,開立銀行承兌匯票500萬元,實現全省首單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融資業務落地。

  一滴水、一噸空氣映照出一個時代的變遷,折射出江西綠色發展的空間與潛力。

  從事生態經濟研究的江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何雄偉認為,按照傳統工業思維,江西一些地方相對發展不足,但豐富的森林、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態資源及其強大的“固碳”能力,恰恰是這些地方的發展後勁和優勢所在。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江西各地開辟綠色發展新路徑,推動“綠水青山”“金山銀山”雙向轉化,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創新路徑,創造條件,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兩山銀行”“生態産品儲蓄銀行”“濕地銀行”……資溪、武寧等地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型市場主體,借鑒銀行貸存理念打造“資源-資産-資本-資金”轉化的綜合性工作平臺,把各類生態資源通過租賃、托管等方式收儲整合,再引進金融資本,開展生態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的抵押融資創新,實現價值變現。

  為什麼要打造這樣的平臺?“全縣森林覆蓋率雖然高達87.7%,但過去林業收入卻只佔百姓收入的1%不到,約90%農民沒有從中受益。”資溪縣金融辦主任金建華説,林業分散經營成本高,一些偏遠山區毛竹開採收益甚至不及人工成本,出路只能是走規模化經營。

  通過“兩山銀行”,資溪縣林農金竹富順利把500多畝杉木林的15年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變現85萬元,不僅還了貸款,還有富余的錢更新設備;在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8名村民從“生態産品儲蓄銀行”中獲得貸款共242萬元,用于生態旅遊相關投入……

  “畜禽潔養貸”“森林贖買項目貸”“古村落金融貸”“景區收費權抵押貸”等一個個綠色金融産品陸續推出,2020年全省綠色信貸余額達2586.6億元,同比增長20%,綠色金融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一畝地産出2萬元、一座山市值20億元、一個蜜橘品牌估值200多億元……類似山水“溢價”的故事正在贛鄱大地不斷上演。江西省生態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劉兵説,隨著人們對良好生態需求的增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好山好水的價值將越來越凸顯,“溢價”增值的空間將越來越大。

  創新引領,主動求變,傳統産業綠色轉型蹄疾步穩——

  走進全國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江西于都南方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廠區幹凈整潔,充滿綠色,生産線附近還有一方魚塘和一片小樹林。

  “魚塘水是經過加工處理的廢水。”公司生産部品質處處長鐘紅霖指著池塘進水管道介紹説,過去由于污染大,在水泥廠上班的職工找對象都很難,現在有的職工主動到廠區來拍婚紗照。

  廠區環境只是表像,綠色制造更體現在一個個生産細節中:水泥輸送採用全封閉式輸送設備,原、輔材料輸送帶加裝防雨、防塵罩,窯頭和窯尾採用袋式除塵器……公司利用熟料余熱發電,年發電量超過6800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3萬噸,節約電費3500萬元,每年使用有色金屬灰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渣替代天然礦産原材料100萬噸以上。

  近年來,江西著力引導在工業中佔比超七成的傳統企業進行綠色轉型。2020年,全省GDP總量在全國排位前移至第15位,萬元GDP能耗下降19.4%,三次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為8.7:43.2:48.1,綠色發展的成色越來越足。

  為進一步加快企業綠色轉型,努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近日江西出臺《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係的若幹措施》,預計到2025年底,全省將建成省級綠色園區50家以上、綠色工廠200家以上,80%以上的園區實施迴圈化改造。

  江西省省長易煉紅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是生態環保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到這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準確把握中央要求,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把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江西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內容,努力把江西打造成為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的引領之地、標桿之地、示范之地。

  ▲江西省婺源縣篁嶺古村的農民在“曬秋” 邢廣利攝/ 本刊

  綠色風尚讓“一時美”變“持久美”

  石門陳是九江市德安縣磨溪鄉一個寧靜秀美的小山村。小村背靠大山,進出村莊只有一條路,村裏村外隨處可見參天大樹,甘甜的山泉水流進家家戶戶,長年不涸。

  石門陳古樹以香樟、楓樹和櫟樹為主,共有40棵,其中百年以上20棵、千年以上5棵,最粗的至少需要四個成年人合圍。前幾年,一外省客商開出15萬元一棵的高價,想購買兩棵已有千余年樹齡的“益心樟”,被村民們婉言謝絕。

  燒火做飯從不上山砍柴,闊葉林和針葉林只種不伐……30多年來,石門陳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山上活立木蓄積量達5萬多立方米。

  石門陳是江西百姓愛綠護綠的典型代表。

  江西各地積極利用互聯網新手段,創新方式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環境管護,弘揚綠色新風尚,推動“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

  步行2000步、騎共用單車10分鐘、早晚各一次垃圾分類均可獲取1個“碳幣”……撫州市人大社會建設委主任委員楊瑞春介紹,在撫州,市民生活的每一次低碳行為都能在碳普惠公共服務平臺“綠寶”上折成碳幣積分。

  截至2021年7月底,碳普惠制平臺共注冊會員39.3萬人,覆蓋撫州城區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187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雷文鋒做了一個形象的換算:一輛汽車每少開一公里,可大約減少碳排放0.27千克,按一輛家用汽車每年至少行駛1萬公里計算,撫州現有的減碳量相當于一年時間內少開了4514輛汽車。

  生活方式變了,生産方式才會真正改變,城鄉環境才能得到根本好轉。

  一條小船,一個漁夫,一群鸕鶿,俯衝下水,銜起魚兒……鸕鶿捕魚,這是傳承千年的古老捕魚技藝,也曾是鄱陽湖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余幹縣康山鄉共飼養鸕鶿153只,何去何從,漁民有些發愁,報告一直從村裏打到鄉裏,再打到縣裏。

  最終縣裏答復:漁業資源要保護,漁業文化也要傳承。依托余幹縣田園鄱陽湖旅遊綜合體,引導鸕鶿捕魚人在景區表演,既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也傳承這項古老技藝。

  “為153只鸕鶿打報告”,成為當地一段佳話,更見證著大湖之變。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老百姓保護生態的自覺日益提高。在武寧,羅坪鎮長水村盧氏、張氏、余氏、肖氏等家族紛紛將生態環保寫入家訓:“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樹木資源、不許濫砍”……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南宋詞人辛棄疾閒居江西時創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正是當下江西農村恬靜田園風光的寫照。

  綠動江西,不負青山,風景這邊獨好!新征程上,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秀美畫卷正在贛鄱大地徐徐展開……(記者 沈錫權 李興文 余賢紅)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82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