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8/ 04 07:53:3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成為不法企業“排污保鏢”

字體:

  環評報告弄虛作假,“漂白”污染項目掙昧心錢

  一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成為不法企業“排污保鏢”

  通過圍隔稀釋,幹擾國控水質監測點採樣環境,造成水質改善假像;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長期“吃藥運作”,在尾端大量投加COD去除劑……近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向雲南、河南、廣西等地反饋督察情況,其中不乏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參與弄虛作假的案例。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引入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是我國提升環境治理水準的重要舉措,但在部分地區,一些本應成為環保衛士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卻憑借其專業背景讓排污更隱蔽,成為不法企業的“排污保鏢”。

  治污與排污企業“同流合污”

  相隔大半年的兩份環評報告,有10多組數據完全一樣;項目一墻之隔有居民住房,報告中卻只提百米之外的村莊;公眾參與座談會未召開,報告書已出現座談會內容……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環評機構在編制環評報告時照搬照抄、避重就輕甚至憑空捏造,致使環保“第一道防線”失守,污染項目“漂白”開工。

  今年5月,河北一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環評師許某,被生態環境部列入重點監督檢查名單。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許某共編制22份環評報告書、509份環評報告表,其中僅今年3月就提交了22份環評文件,項目地址分布在黑龍江、遼寧、新疆、河南、湖南、河北、雲南、內蒙古、四川等多個省區市。

  線上自動監測設施是監督排污行為的“千裏眼”,但一些環保運維公司卻通過種種障眼法,幫助排污企業掩蓋偷排行為。今年,浙江紹興市生態環境部門檢查發現,某紡織印染企業一外排泵出口管道處設有一處旁路,接一根帶閥門的UPVC灰色管道,管道內有透明水體,外排廢水COD濃度為968mg/L,而透明水體COD濃度僅為16mg/L。經查,這家企業委託某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幹擾線上自動監測設施。

  環保設施由建設單位自主驗收,是生態環境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服務企業的重要舉措,但有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卻在驗收中弄虛作假,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

  浙江某縣生態環境部門在打擊自行驗收企業串通環保技術機構出具虛假驗收報告的專項行動中發現,一家食品加工企業委託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進行環保設施自主驗收,後者明知企業有高濃度污染指標的生産廢水未經處理外排,卻未採集,而是用低濃度的生活污水代替企業的外排廢水。

  專家表示,環保衛士成“排污保鏢”,專業治污變專業“護污”,其危害更甚。

  為了承攬業務一味迎合“金主”

  多位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幹部坦言,當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多,競爭激烈,一些服務機構為了承攬業務一味迎合“金主”,甚至不惜違背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編造虛假報告、篡改監測數據等。

  “有些非法排污企業只算投入小賬不算生態大賬,與動輒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的治污投入相比,在環評、監測、驗收等環節做點手腳無疑更‘劃算’,一些環保服務機構抓住排污企業這一需求,雙方一拍即合、同流合污。”江西某縣生態環境局一位負責人表示。

  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本身也存在魚龍混雜的亂象。記者了解到,某環保服務企業在沒有環評編寫資質的情況下,擅自承攬環評業務,隨後轉包給一名無資質的人員編寫,最終挂靠一家有資質的企業提供報告。經查,這份報告存在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值和大氣污染源計算過程及結果抄襲、弄虛作假等情況。

  業內人士稱,一些有環評工程師的機構為了承攬更多業務,“經常雇沒有資質的人來編制報告,許多項目環評工程師沒怎麼參與就簽字了”。

  即使遭遇處罰,仍可以通過“換馬甲”鑽監管“漏洞”。一些基層生態環境部門負責人表示,很多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都是中小企業,遭遇處罰後,往往換個“馬甲”又重生。

  記者在“愛企查”企業資訊查詢平臺查詢發現,不少環保服務企業法人代表及股東名下,有幾家甚至二三十家關聯企業。它們中有的曾因涉嫌弄虛作假被生態環境部通報點名,一些環評企業還被列入重點監督檢查、限期整改名單甚至禁止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黑名單”,但其關聯企業仍在開展業務。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資金、技術門檻都不高。“對于一些小的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來説,購買有關設備儀器花費不到100萬元,工作人員只要通過簡單培訓就能上崗開展業務。”

  打擊“排污保鏢”守護生態環境

  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更是首次將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職責的中介組織人員“弄虛作假”行為納入刑法定罪量刑。

  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院長吳代赦建議,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進一步完善造假人員行業禁入制度,如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出現明顯違規違法行為,其法人代表應當列入行業“黑名單”,禁止其開展相關業務。

  一些基層生態環境部門負責人表示,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專業背景,讓非法企業的排污行為更隱蔽、逃避監管更專業,對執法的專業化水準也提出更高要求。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通報了一起案例:陜西一家環保公司運營的污水處理廠使用一種“COD去除劑”處理污水,這種“COD去除劑”主要組分為氯酸鈉,並不能真正去除水中的COD,只是掩蔽了COD的測定過程,使得COD的測定結果偏低。

  此外,守護好生態環境,必須進一步規范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專家建議,各地進一步加強對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不正當競價壓價現象,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減少排污企業“誰保我過關,我就讓誰做”的可能性。(記者郭強、鄔慧穎)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772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