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鞍山,曾經是紅雲滿天,污染嚴重。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又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就在人們為老工業基地的衰落而扼腕嘆息時,鞍山人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努力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近日,鞍山市跨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榮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成為東北地區第二個國家衞生城市,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 。遼寧省鞍山市“四城”同創奔小康。與時俱進,踏實實踐三個代表,老工業基地再現青春活力------

新華網遼寧頻道    策劃:陳孟陽   采寫陳光明    編輯/製作:王超 韓奇峰

  鞍山位於遼東半島中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區腹地,南臨大連,北接瀋陽,是東北第五大城市,人口344萬,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國五十強之列。進入新世紀以來,鞍山市確立了建設現代工業強市、優秀旅游名市和先進文化城市的發展目標,確定了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全面建設開放型地區經濟的戰略構想,樹立了“經營城市”和建設“綠色鞍山”的理念,實施了“謀劃大事、破解難題、深度推進”的創新工作步驟,推動鞍山經濟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産總值709億元,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32.6億元,增長14.1%。近幾年,鞍山圍繞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參加了國家組織的高等級城市創建活動

           

成功創建全國先進文明城市

    2002年10月29日上午9時,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大廳花團錦簇,樂曲昂揚,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表彰大會隆重舉行。中央文明委命名鞍山市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高樓林立 綠樹成蔭的新“鋼都”映入眼簾


    如今的鞍山,市民們談論得最集中的話題就是城市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摩天大樓競相爭輝,通衢大道縱貫南北,立交橋飛架東西,構成了雄偉壯麗的景觀。外地朋友一到鞍山,就可以領略到迷人的風姿,站前廣場、勝利廣場、二一九公園廣場,有機相連又各自獨立,呈現出極具個性的魅力,尤其是特色雕塑給人以力與美、激昂與奮進的享受。入夜的鞍山更是華燈千樹,美不勝收。在東北享有盛名的二一九公園休閒勝地,去年起對社會實行免費開放,鞍山市民可以隨時去游覽和享受。而今,鞍山完全以一派文明大都市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目前,鞍山城市的服務功能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居民用水普及率達99.5%,城市用氣普及率達到了99.2%,公交車運營線路網長度達379公里,人均居住面積達到9.5平方米。


    與雄渾的城市外觀相對應,鞍山人的文明素質不斷提高。三年創城攻堅戰的過程就是全市人民完成一次文明洗禮的過程。去年先後有10多次、300多名各界群眾向全市發出了倡議。去年九月為遼寧省九運會在鞍山成功舉辦,一位市民自費購買了200套襯衫和領帶,請市長轉贈給出租車司機。塑造鞍山流動窗口的嶄新形象。一傢俬立外國語學校舉辦培訓班,免費培訓出租車司機和導游。73歲的離休老教師張運豐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創作出了《公民道德歌》,在《鞍山日報》發表後引起了強烈反響。


    而今,自覺奉獻已成為鞍山人的自覺行動。社區的志願者隊伍已達10萬多人,其中“110”擁軍服務小分隊、房産系統肖太成服務小分隊等已成為群眾口碑傳誦的名牌。特別是出租車司機自覺組成的“愛心聯隊”和“互助聯隊”,實行了包括對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服務的系列服務,成為展示鞍山形象的窗口。前年他們組織了8輛出租車到北京聲援申奧,去年又在全市出租車服務中實行了中英雙語服務,有力地提高了文明服務的文化含量。前不久,中央電視台記者來鞍山採訪,在出租車上遺忘了錢物,沒出幾個小時就完璧歸趙,他們不由自主地讚嘆鞍山市民的高素質。

輝宏盛大的“省九運”開幕式景象


    近年來,鞍山的先進人物和集體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工人革新家”李晏家、“模範村黨支部書記”潘兆魁、“小巷總理”張秀芬、“鋼城徐虎”肖太成、“城市美容師”王素傑、“優秀人民警察”馮志國以及帶領眾姐妹再創業實現再就業的“媽咪貝貝”家政中心的劉偉、小鉛筆編織社的焦素彥等先進人物都起到了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分別受到中央領導同志接見和讚譽。作為鞍山市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獨創和品牌,廠風、院風、家風等“八風”被不斷賦予嶄新的時代內涵,學習、趕超、爭創活動如火如荼。鞍山市在全國首創的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已經成為牽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巨大的窗口,一門受理、一口對外、一口説清、一口收費、一條龍服務、一班人聯合勘察,為各類企業和群眾服務,辦事效率不斷提高,群眾滿意率達到了99.6%,中央、省、外市地前來學習考察人數達500多人次,鞍山的經驗被中央有關部門認為是主導模式。


    與此齊頭並進的是優良社會秩序的保持。近2000個治安聯防隊活躍在全市的大街小巷。幾年來,共涌現出見義勇為、與犯罪分子做鬥爭的先進人物500多名。協助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800多人,提供破案線索2000多條,幫助政法機關偵破各類刑事案件1800多起。


  鞍山市的文化、體育建設也成績斐然。去年秋成功舉辦的遼寧省第九屆運動會,淋漓盡致地展示出鞍山的綜合實力、文明風采和熱情的氣魄與胸懷。一批作品榮獲全國和省“五個一”工程獎,標誌着鞍山的創造表演和組織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鞍山健身健美中心及市體育中心的建成,使鞍山市體育設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喜摘國家衞生城市桂冠

                          
    2002年12月16日,對鞍山人來説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鞍山市被全國愛衛會命名為“國家衞生城市”,成為繼大連之後東北三省眾多城市中僅第二個摘取“國家衞生城市”桂冠的城市。經過十年的不懈艱苦努力,鞍山人終於如願以償了。
創建國家衞生城市活動在鞍山市開展10年時間,其間充滿了曲折和艱辛。城市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青山碧草掩映下的體育健身健美中心


    近10年來,鞍山市共投資98億元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第一污水處理廠、第二污水處理廠、羊耳峪垃圾處理廠等重點環境設施。新建和改造道路24條,實施了大規模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安裝新型路燈1.57萬盞,城區綠化面積達到4656.13公頃,公共綠地1096.75公頃。


  鞍山市的環境衞生狀況明顯改善。382條道路清掃保潔率達100%,主次幹道衞生達到了“七凈六無”標準,生活垃圾日産日清,袋裝化普及率達90.6%,清運率達100%。公共廁所消毒率達100%。除“四害”工作全面達標,先後獲得省滅蚊、滅蠅、滅蟑、滅鼠先進市稱號。鞍山市參加歷年省組織的“清潔月”、“綠葉杯”競賽活動均位居前列。


    鞍山市城市環境保護成績顯著。以鞍鋼為重點的工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工業污染物達標排放率99.8%。生活污水處理率從創建前的3.7%提高到現在的40.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創建前的86%提高到現在的100%;城市綠化覆蓋率從1999年的32.04%提高到現在的35.19%;人均公共綠地達到7.56平方米。2002年城區大氣環境懸浮顆粒物日均值為0.285毫克/立方米,大氣質量有70%以上天數達到國家二類標準。


    鞍山市的公共衞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無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食源性疾病發生;無生活飲用水質污染及其它公共衞生污染事故發生;無甲、乙類傳染病爆發疫情;計劃免疫各類疫苗全程接種率均達到98%以上,全地區連續11年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肺結核等重大傳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先後被評為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結合病防治工作先進單位。

新落成的鞍山市體育中心雄美而又充滿個性


  目前,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滲透到鞍山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衞生知識普及率達100%,社區居民基本衞生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分別達到75%和65%以上,中小學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市二級以上億元健康教育達標率100%,在全省綜合考評中名列第一。全市臨床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稱號。城市取締了煙草廣告。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6.42歲。

 

 

跨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


    昔日老鋼都,今天竟成為海內外一些游客的首選旅游的好去處。坐落在鞍山市市區東部的玉佛山風景名勝區由玉佛苑、二一九公園、東山景區、動物園、游樂園等景點組成,因世界最大玉佛坐落於景區之內而得名。融玉文化、佛文化為一體,城市公園、森林公園共存,北方特色與南國園林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玉佛苑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是國家“AAAA”級的旅游景點,東北最大的二一九公園素以真山真水聞名遐邇,在北方景區中獨樹一幟,東山景區佔地面積16.42平方公里,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説,23座山峰連綿起伏、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植被覆蓋率達93.3%,為鞍山的“城市之肺”。2002年,鞍山市接待境外旅游者4.5萬人次,同比增長21%;旅游外匯3180萬美元,同比增長20%;接待國內旅游者528萬人次,同比增長27%;國內旅游收入35.9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5億元,同比增長27.4%。

“第三屆中國鞍山千山國際旅游節”隆重熱鬧


    已開工建設的旅游項目多。2002年度鞍山市開工建設的旅游項目共有9項,分別是亞洲最大的溫泉療養院湯崗子“龍宮”溫泉改造、中國北方梅園、海城市倣古文化一條街、中國國石岫岩玉雕博物館、岫岩東洋河水上樂園、東北首富縣級市海城河改造和帶狀公園建設、東北名山千山千瑞賓館改造等。


    投資額大。9個項目計劃投資總額13.28億元人民幣,其中國石岫岩玉雕博物館投資額達5.1億元。投資渠道呈現多元化。投資方有外資,有域外中省直單位和國有企業,也有本地集體、民營企業。


    2002年鞍山市旅游業內也加快了産品更新改造升級換代工作,千山風景區完成大佛景區改擴建設和天上天景區、天應宮的建設;玉佛山風景區修整了東山風景區道路,完成了瞭美塔及周邊設施的修繕和兒童宮的建設;岫岩藥山正式晉陞為“AA”級旅游區,清涼山晉陞為“A”級旅游區。此外,鞍山市旅游商品開發工作也邁上新&階,國石“岫玉”在全省旅游商品評選會上獲得了“遼寧省十大旅游商品精品”稱號,&安柳編獲得“優秀旅游商品”稱號。


    宣傳上品位。全年投入近200萬元,先後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旅游衛視和北京、吉林、黑龍江電視台播出鞍山旅游廣告;在《中國旅游報》等影響較大的報刊雜誌刊登專版;在沈桃高速公路上設置2塊大型戶外廣告牌;對鞍山旅游網站進行改版建設;去年四月“千山國際旅游節”期間,舉辦了“百家旅行商洽談會”,與北京和平國旅等120多家旅行社簽訂了200多份互換客源協議。

瑰麗的建築 秀美的山色 鞍山玉佛山聞名遐邇


    促銷有特色。去年8月、11月,鞍山市旅游局先後組織各旅游企業分赴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門以及韓國、日本等地,進一步開發海外客源市場。3月和7月,市旅游局開出“旅游大篷車”,奔赴山東、江蘇等6省13座城市和省內9座城市,行程12000多公里,簽訂引進客源協議1200多份。


   “萬名市民游鞍山——環城之旅”使鞍山市各界代表和市民12000多人感受到了鞍山城市面貌發生的巨變,激發了廣大市民游鞍山、愛鞍山、建鞍山的熱情。


    去年春季“第三屆中國鞍山千山國際旅游節”和首屆“中國鞍山玉佛文化旅游節”的成功舉辦,進一步豐富了鞍山市旅游文化,提升了鞍山市旅游業的知名度。


    “五一”黃金周和“十一”黃金周來鞍山旅游者分別創歷史同期新高。兩個黃金周,以旅游專列和旅游包機形式出現的各地大型旅游團隊紛紛抵達鞍山市,“兩節”共接待旅游者91.2萬人次,旅游業綜合收入5.4億元人民幣,旅游市場異常火爆。岫岩、海城和千山區的綠色生態之旅、購物之旅及農事之旅受到各地游客青睞,成為鞍山市假日旅游市場的一大新熱點。

巍峨險峻的千山享有“遼東第一名山”的美名


    去年以來,鞍山市對旅游市場進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了景區附近非法倒票、欺詐游客、強買強賣行為,同時對全市旅游景區住宿、餐飲、衞生、物價等方面的秩序及導游員、旅行社市場全面進行整頓。組建了“鞍山市導游管理服務中心”,對導游員實行計分制考核管理。加大各類培訓和評比的工作力度,全市共有29家飯店55人參加培訓後通過考試獲得酒店經理資格上崗證書持證上崗。培訓導游500多人,開展了“十佳導游員”、“十佳服務員”評比活動。新發展星級酒店5家、旅游定點接待單位12家、旅行社9家,安置5000多人就業。


 


蟬聯雙擁模範城

    鞍山市的雙擁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和全省的前列,連續三次獲遼寧省“雙擁模範城”稱號,連續兩次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鞍山市竭盡全力做好雙擁工作,使雙擁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在去年春節走訪期間,市領導了解到駐鞍某部建指揮中心缺少資金,當即決定出資50萬元予以資助。據了解,僅一年來,從去年9月至今,市主要領導親自敲定的無償支持部隊建設大項目就達16項,金額高達800多萬元。

高速公路貫通四面八方


    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不斷增強廣大市民的國防意識。鞍山市請來專家做國防教育報告,從鞍山走出的“德藝雙馨”人民藝術家葉景林事跡報告會使市民們受到深刻的教育。每逢重大節日舉行軍地升旗儀式,作為對市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形式。去年“八一”期間,鞍山市政府在烈士山公園隆重舉行了駐鞍空軍某部向市民捐贈飛機儀式。鐵東區投資38萬元為這架功勳卓著的戰機修建了停機坪,並刻寫了碑文,為鞍山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新的場所。


    加強科技文化擁軍,不斷促進部隊戰鬥力的提高。鞍山市先後投入1220萬元用於優化部隊科技練兵環境,完善部隊教學設施。先後資助4支部隊新建了電教館,為3支部隊新建了指揮中心,為2支部隊新建了訓練場,向駐鞍部隊贈送220&微機,20萬冊科技文化圖書,還向部隊贈送了數碼相機、空調等設備。努力培訓軍地兩用人才。舉辦微機、英語、現代人才等培訓班30多期,為部隊培訓了現代科技人才500多人,軍地兩用人才3000多人。為了使科技擁軍活動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鞍山市還投資150萬元建立了鞍山市退役士兵就業服務中心和軍地共育現代科技人才培訓中心。


    積極開展各類擁軍優屬活動,着力解決部隊官兵的後顧之憂。去年,市委、市政府又出資200萬元幫助兩個駐鞍部隊建設了副食生産基地,目前已投入使用。9月份,市教育局&&了《關於妥善安排駐鞍部隊現役軍人子女就學的意見》的規定,在擇校和錄取等方面對部隊現役軍人子女給予很大的優待。此外,鞍山市還對現役軍人及家屬實施免費法律援助,軍嫂不下崗的問題也從源頭上得到解決。


    去年鞍山市為“三老”新建的60戶住房已全部竣工。鞍山市還在全市建立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金及保障金使用管理“綠色通道”制度,使“三老”治病費用人均翻一番,達到了660元。一年來僅市支付的醫療保障金就達30多萬元,較好地解決了“三老”治病難問題。


    鞍山市努力做好現役軍人和家屬的優待工作。軍地領導親自給“德藝雙馨”藝術家葉景林的母親送去慰問金,去年國慶節市領導又親手將一套118平方米的新房鑰匙交到葉媽媽手中,讓英雄的母親住上了新居。

優美的環境吸引海內外的商家來此投資興業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意深。”在鞍山市採取各項措施積極擁軍、愛軍的同時,駐軍各部隊也大力支持地方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市政設施建設中,駐鞍部隊自覺服從經濟建設大局,讓地、讓路,寧願犧牲自己利益,全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在鞍海路、鞍千路、勝利路、219路和勝利廣場、立山廣場的改造中,部隊要人出人,要車出車,要地給地,為工程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條件。駐鞍部隊先後出動10多萬人次,參加鞍山的美化、綠化、凈化和亮化活動。去年春季,某部出動數千名官兵,在沈大高速公路鞍山段植樹50多萬株。


    駐鞍部隊積極參加社會扶貧救助活動。市消防支隊參與救災救助活動163次,挽回損失近千萬元,並為群眾辦好事600余件。他們還常年堅持資助&安、岫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200名。駐鞍部隊為幫扶對子送米、送面、送油、送資金、送技術,使這些優撫對象基本擺脫了貧困。他們還為駐地4所學校義務修操場、粉刷樓舍,向學校贈送文體器材,捐款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去年以來,全市駐軍各部隊向貧困群眾捐款50多萬元,捐物折款50萬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談及鞍山未來的發展,市長張傑輝説,鞍山要圍繞工業強市、工業立市做文章。要建立三大基地:一是鋼材板材生産基地,二是紡織工業基地,三是食品飲料基地。鞍山要建成遼寧南部商業和物流中心,並按照優秀旅游名市的要求,把鞍山建設成為北方旅游名市之一。城建方面要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和世界健康城市。張傑輝還特別強調,要和瀋陽、大連一道,第一批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讓鞍山老百姓早日享受到富足的小康生活。鞍山人正以創造者的姿態邁向明天,這個城市的前景將更加輝煌!

 


打印本稿  

發表評論

  推薦給朋友:
   

新華網新聞檢索
組合檢索 幫助
版權所有:新華網 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製作單位:新華社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