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南昌4月23日電(通訊員周美燕)谷雨時節,萬物勃發。地處井岡山市新城鎮西北方向的排頭村,正是一年中最熱鬧繁忙的時候。兩年多前,這裏還是荒草遍生。隨著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的三名“博士團”成員進駐這裏,這個小山村迎來了勃勃生機。
“張哥,你栽這株要把土培實一點,否則不利于茶苗存活。”井岡山市神峰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裏,扶貧工作隊的成員之一的江新鳳正為村民講解春季茶葉栽培管理技術。
江新鳳是來自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的茶葉博士。自從來了排頭村,他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茶園“技術骨幹”。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茶苗的種植和採摘都受到影響,還好有省農業廳來的專家團隊,一直在指導我們,幫了我們大忙!”井岡山市神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傳仔説。
“我們要用科技的力量把農民的損失盡量降到最低,為種植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江新鳳説。
産業發展多點開花,才能拓寬增收致富渠道。為進一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博士團根據排頭村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引導村民們因地制宜地發展火龍果、“紅美人”柑橘、井岡蜜柚等特色産業。
在博士團的技術支持下,這些致富帶頭人立足自身實際,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我發展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不僅迅速摘掉了“貧窮”的帽子,更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榜樣”。
走進位于排頭村的和盛家庭農場,牛舍裏的牛叫聲此起彼伏,一派熱鬧景象。謝樟明是農場的負責人,也是當地“致富帶頭人”。但成為致富帶頭人的他,最要感謝的就是博士團成員范寅。
初涉養殖業,謝樟明僅憑掌握有限的養殖經驗開辦農場,結果在飼養、管理、防疫等環節頻頻出現失誤。後來,在范寅的幫助下,農場養殖才開始慢慢步入正軌。這次,他又發現自家農場養的牛好像有點不對勁。
“你別著急,我馬上過去幫你看看是什麼情況……”接到謝樟明的電話,范寅立即趕往謝樟明的養殖基地。
“我看您這邊好像沒有分欄對吧?這樣的話,欄內的小母牛到了發情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對了,早配、偷配。過早的偷配一會影響小母牛的生長發育,二會導致近交衰退,三會影響繁殖年限”。
為了幫助謝樟明更了解情況,范寅在牛棚前的小黑板上開始圈畫,為他講解授牛的養殖、育種等技術要點,上起了“田間課堂”。同時,為了方便養殖戶能記住要點,現場開“處方”,將具體解決方式簡明扼要地寫到紙上。
“有很多的問題提出來了,專家都給我們解釋了,解釋得非常好,技術上説明白了,這樣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啊!以後還有好多養的過程中的問題,還得繼續學習。”謝樟明説。
為了大力推進排頭村富民産業的發展,博士團成員通過良種繁育、育肥出欄等方式,引導群眾做大肉牛養殖規模。同時,以“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示范項目為載體,不斷加快種植業與養殖業融合發展,延伸“種、養”産業鏈,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目前,該村肉牛飼養量達到300余頭,帶動養殖戶戶均增收7500元左右,增加合作社收入10萬余元。
這些年,在扶貧博士團的幫助下,排頭村穩固了漁業養殖、大棚果蔬種植、畜牧養殖等産業。2015年以前,排頭村村內農業經濟效益差,村集體經濟為零,現在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2019年,排頭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2萬元,是2015年的5倍。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