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過金色的麥田,喚醒了揚州市寶應縣豐收村新的一天。
村民們有的曬稻,有的收茭白,有的開始編織柳籃。
2003年,張秀鳳帶著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的理想,將生意紅火的柳編織加工廠從蘇州搬回了家鄉。
她主動關心村裏的殘疾人、老人和留守婦女,教他們柳編水果籃賺錢。15年來,她教會100多個鄉鄰柳編手藝,幫助30多戶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豐收村有老兩口,因兒子去世,負擔不起孫子讀研究生的費用,張秀鳳知道後便讓老倆口去柳編廠工作,現在老倆口每年能掙夠3、4萬元,孫子也成功就讀北大。
張秀鳳聽説村裏有老人日子過得很艱難,但歲數大了不便出門。
于是,張秀鳳親自上門教編柳籃,上午送材料,下午上門收柳籃。
從柳條的去皮、刮剝,到柳籃的編織,經過張秀鳳耐心指導,村裏老人很快學會了編織,生活上的困難也得到了緩解。
張秀鳳雖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用自己的柳編手藝和一顆熱忱的心,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在這個金色的季節,豐收村不僅糧食豐收,樸實的村民們也迎來了精神的豐收。(唐楊 王昕蘭 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