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又有兩位來自湖北的援疆教師,在援疆結束後申請調入第五師高級中學工作。至此,已經有5位湖北援疆幹部人才先後留在當地,由三年援疆變為終身援疆。
智力援疆,是湖北援建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兵團第五師雙河市工作的亮點。
2017年開始的第七批湖北援疆團隊,繼續發揮後方科教資源優勢,通過“名校名院嫁接”“組團式援疆”等方式,讓智力援疆的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聚焦科教醫療領域,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去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博州分院(博州人民醫院)援疆醫生、五官科副主任劉嘉鋒做了博州歷史上第一例全耳再造手術,讓小穆斯麗曼有了一只完整的右耳朵。“下月,會給她做第3次手術,對她的再造耳朵做精細修復。”7月9日,劉嘉鋒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劉叔叔不僅技術好,還特別溫和親切,做手術時我一點也不害怕。”穆斯麗曼説。
位于博樂市南城的華師一附中博樂分校,前身是博樂市第四中學。2009年湖北省援助7500萬元,讓學校“硬件”水平達到全疆一流;該校依托華師一附中“全國名校”效應,與總校共享資源,教育水平快速提升。“我們是組團式援疆,援疆團隊包含教學精英、教研骨幹和管理人才三類,共30多人。這種模式便于移植華師一附中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經驗。”湖北援疆教師、現任華師一附中博樂分校校長高明介紹。
去年9月,精河縣高級中學聯合襄陽五中成立“襄陽教學班”,“我們必須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讓襄陽班在全校發揮示范作用。”襄陽五中精河分校(精河縣高級中學)援疆教師馬治文説。
這些兢兢業業的援疆教師和醫生是湖北智力援疆的縮影。從第七批援疆幹部人才集中進疆後,湖北省選派的援疆幹部人才數量不斷增加,3年累計選派356位教師、174位醫生、177位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在他們的幫扶下,博州和五師在教育醫療領域亮點突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博州分院(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晉升高等職業院校,一舉改寫博州無高等院校的歷史;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博州分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第五師分院(第五師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改寫當地沒有“三級甲等醫院”歷史。
改革創新,留下可持續發展動力
今年6月底,高考錄取分數線劃定,華師一附中博樂分校和黃岡中學第五師分校的本科上線率又創新高,一本率均接近五成。“高考成績年年提升,是兩校挂牌成立以來取得的成果之一。”湖北援疆幹部、博州教育局副局長陳潔説。
郭貴方是黃岡中學第五師分校校長、湖北援疆教師。他推動了學校的工資分配制度、獎勵機制、幹部培養辦法、教學方式等改革。
今年是郭貴方援疆的第5年,59歲的他説,要在新疆一直幹到退休。
和郭貴方一樣,2018年8月來到溫泉縣工作的援疆人才任齊和劉琴,也想做出一些帶不走的成果。
任齊是建築工程師,劉琴是水利工程師。進疆以來,他們都從建章立制做起。現在,溫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質量安全監督站有了功能更齊全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檔案室,工程質量可以溯源。在劉琴的努力下,溫泉縣的51條河道的流域面積、長度等信息也有了檔案記錄。
通過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等方式,湖北著力提升受援地造血能力。僅過去3年,湖北省已有111所學校(幼兒園)、134家醫療機構分別與受援地108所學校(幼兒園)、23家醫療機構建立結對關係。2018年,州師兩地共計160名幹部到湖北挂職鍛煉,2000多人次到湖北接受幹部人才培訓。
授人以漁,精心培育本土人才
每年6月開始,賽裏木湖進入最美的季節,全國各地的觀光遊客逐漸多起來,25歲的錫伯族導遊舒慕璐愛馨一天比一天忙碌。
她説,兩年來,多次去湖北學習培訓,她的業務能力進步很大。
與受援地政府合作,在博州和五師辦專題培訓班是湖北智力援疆的又一種方式。去年10月,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協助博州政府舉辦“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邀請多名湖北旅遊專家來授課,助力博州旅遊發展。“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相結合,我省還從省屬高校選派旅遊係副教授前往博州任教,支持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旅遊管理專業,去年招生人數近百人,為博州旅遊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湖北是科教大省,在智力援疆上,我們依托‘三校兩院一所’打造湖北智力援疆品牌,實現了學校對學校、醫院對醫院、部門對部門的無縫對接。”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博州黨委副書記馮偉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董淑健通訊員熊潔譚均吉)
(責任編輯: 陳劍)
Copyright © 2000 - 2019HB.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制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Copyright © 2000 - 2019HB.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