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面發酵後,做成塊狀,貼在鍋上蒸或烙熟,這種食品被稱為“鍋塌”。
“羅波粥”是一種特制的美味可口的肉粥,和回族人愛吃的肉油飯相類似,其作法是:在肉湯裏放入小麥、青稞、蠶豆、扁豆、玉米和肉絲,煮成糊狀即成,美味可口,若再泡上油香,就是東鄉族的上等佳肴。
麥索是東鄉族風味食品,將還沒有完全成熟的青稞或大麥,摘下來蒸熟,用小石磨碾制成筷子頭大小的柱狀體,拌上大蒜、辣椒面吃,獨具地方特色,是東鄉人用以待客的珍貴食品。有時也用油香、手抓羊肉、雞肉等待客。
大凡野外吃洋芋,多半是地頭燒地鍋鍋。秋收挖洋芋時,層林盡染霜葉紅,淡霧薄薄罩山野。東鄉人忙于地頭農活,搶時間搞秋收。于是從家裏背上柴草。
油炸果果
唐汪大接杏
馓子
黑枸杞
東鄉土豆
東鄉手抓
油炸果果
花生
東鄉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肅臨夏地區)東鄉地區而得名。該民族自稱"撒爾塔"。
主要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日。
新寫稿
東鄉族信仰伊斯蘭教。東鄉族的族源主體--元代西域的色目人就信仰伊斯蘭教。13世紀時,東鄉等地區已成為我國伊斯蘭教的經堂教育中心。
在禁忌方面,東鄉人因宗教原因,禁食豬、狗、馬、騾、驢肉;不食動物的血;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開玩笑。
東鄉人因為宗教關係,保持著良好的沐浴習慣。有"大凈"和"小凈"之分。
東鄉撒爾塔人婚俗奇特。他們認為做媒是件光榮的義務。説成三對以上的美滿婚姻,後世會得到好的報應。東鄉人不講究生肖。
東鄉族注重禮節,熱情好客,尊老愛幼,年輕人要向年長的問安,年長的也要回禮。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輩不得動手。
在服飾方面,與漢族和回族的服飾相近,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頭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