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廣州的飲食文化淵遠流長。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圖為航拍“珠江絲帶”。新華網發(陳鴻攝)
在這裏再尋常不過的食材,也能被烹調出令人垂涎的味道。圖左為菱角,圖右為米漿做的“水菱角”。新華網發
很多食客慕名而來這家裝修簡單的“老西關瀨粉”,就為那一碗特別的瀨粉——水菱角。新華網發
2017年,“水菱角”入選廣州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之後,這一味原本深藏街巷的小吃,變得名聲遠揚。新華網發
主理“老西關瀨粉”的老板叫伍文輝,是廣州非遺項目水菱角的第三代傳承人。
堅持做手工小吃,是伍文輝與眾不同的追求,“用手工做出來的食物更富有人情味,這是機械代替不了的。”新華網發
每天早晨5點伍文輝就要開始為開店做準備。大米浸泡就需要三個小時,調漿的比例,瀨制的手法,靠的全是多年攢下來的經驗。新華網發
相傳舊時的西關人家對菱角極其喜愛,可只有中秋前後才能吃到菱角。(資料圖)新華網發
于是,西關人就把米漿做成菱角的形狀,一解相思。新華網發
開生熟漿的配比和溫度控制必須恰到好處,稍有偏差,口感都有天壤之別。新華網發
純熟的筷子功是水菱角制作的關鍵,講究手指的靈巧,手法必須穩、準、狠。新華網發
品嘗時配上幾塊鹹煎餅、炸魚皮,香脆之間,吸取了米漿的精華,勾起舌尖上的味蕾。新華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