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詩春:中國應用語言學家的極客人生
視頻 | 桂詩春:中國應用語言學家的"極客"人生

桂詩春:中國應用語言學家的"極客"人生

新華網廣州1月6日電(黃玫 王厚啟 陳暉)陽光穿過綠植射進書房,書房裏三面書櫃排滿了各類語言學書籍。86歲的桂詩春戴著老花鏡端坐在電腦前,手指靈活地移動滑鼠,不斷“炫耀”著他的私人電子書庫。

桂詩春是引進並開創我國心理語言學研究的第一人,是把統計學方法引進中國語言學界的第一人,是倡導並組織創建外語教學界內聯網的第一人。不過,“技術”、“時尚”、“潮流”,這些用于形容時下“極客”的詞,如今成為耄耋之年的桂詩春的最新注解。

從“教書匠”變身語言學研究的“探險家”

強烈的好奇心和雷厲風行的行動力總是驅使桂詩春主動去探索新領域。這大概也是他依然保有年輕人心態的“秘訣”。

桂詩春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英語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一直教英語課和文學課。1973年的一次訪英文化交流活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在英國,桂詩春見到了一些英國語言學名家,包括《新概念英語》的主編L.G.Alexander,交流中桂詩春意識到了應用語言學的強大生命力,“我們應該在中國建立起應用語言學這個學科,讓國家的英語教學更加高效實用。”

一堆英國各學校應用語言學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被他漂洋過海地帶回國,從此,他開始潛心研究應用語言學課程。

“最初只能開設一門籠統的課,淺淺涉及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等方面的內容。相關的研究資料嚴重匱乏,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桂詩春形容當初的窘況。

他取出一本書,書頁已泛黃,頁腳因為多次翻閱而磨損得厲害。這是北美一位語言學者的著作。“當時內地沒有,香港好像有幾本,我輾轉幾次才托人買到的。”桂詩春説,再難找的書只要對研究有幫助,他都會想盡辦法找到。

在桂詩春50余年的學術生涯中,後40年他都在應用語言學旅途中度過。他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創辦全國第一個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專業,為我國應用語言學科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探索英語標準化考試:“要用技術引領制度實施”

上個世紀80年代,桂詩春在全國高考英語考試標準化改革中被委以重任,在高考標準化“試驗田”廣東大展拳腳。

英語標準化考試,是指採用教育測量技術,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測量,通過對學生英語運用的抽樣檢查來確定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

英語標準化考試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何讓考試更加公平和人性化,用考試的評價作用來促進學生學習,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英語標準化考試改革到底怎麼改?經過認真研究,桂詩春結合我國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四化”原則,即領導體制制度化、組織專業化、方向標準化和技術電腦化,並開始摸索我國考試現代化的道路,包括創設試題庫、建立分數轉換制度、實施電腦閱卷等。

“我國的考試處在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目前國家開始對我國教育和考試做出通盤考慮,令人鼓舞。我們不但需要有法律保障的、健全而公平的考試制度,而且還要考慮很多技術支撐來引領制度的實施。”桂詩春建議。

電腦是忠實夥伴: 耄耋老人跟上時代“潮流”

“陽臺上的花花草草是老伴打理的,我平時就看電腦,有電腦在,我的生活就陽光燦爛。”很難想像,一位耄耋老人被問及業余興趣時會這樣回答。

除了電腦,桂詩春還對各類數位産品手到擒來,他窩在沙發上敏捷地劃著Ipad的螢幕,看書、瀏覽新聞、發微信。

在上世紀80年代初,電腦還是個新鮮事物。“我應該是那個階段研究語言學同仁中最早接觸電腦的人。”出于研究需要,自認不是數理人才的桂詩春開始自學電腦技術,訂閱《電腦報》成為他多年來的習慣。由于勤學且掌握了科學方法,他在電腦方面的知識甚至超越了不少專業人士。後來他還學會電腦編程,並應用到語言測試研究中。

説著往事,桂詩春打開他的私人電子書庫,藏書量之大令人目瞪口呆。他的電腦配置很高,固態硬碟,3T的存儲空間,還有若幹備份資料的移動硬碟。

“一個小的圖書館藏書量可能都比不上我的,”他驕傲地説道, “資訊時代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做資訊工作。”他對自己的藏書如數家珍,隨口説出書名,都能迅速找到。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 桂詩春愛引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話來作為座右銘。“‘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不敢説那些研究有‘驚天動地’的發現,只能説願假有生之年,奮鬥不止。”桂詩春説。

  • “最初只能開設一門籠統的課,淺淺涉及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等方面的內容。相關的研究資料嚴重匱乏,基本是‘摸著石頭過”

    桂詩春形容當初的窘況。

  • “我國的考試處在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目前國家開始對我國教育和考試做出通盤考慮,令人鼓舞。我們不但需要有法律保障的、健全而公平的考試制度,而且還要考慮很多技術支撐來引領制度的實施。”

  • 在《桂詩春英語教育未了集》一書中,他如此寫道,“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窮的學問,永遠是‘未了’的,也許生命的意義本身就在于追求,在于薪盡火傳。”

  • “陽臺上的花花草草是老伴打理的,我平時就看電腦,有電腦在,我的生活就陽光燦爛。”

    “很難想像,一位耄耋老人被問及業余興趣時會這樣回答。”

桂詩春:86歲的"科技潮男"

新華網廣州1月6日電(王厚啟 李婕舒)廣州白雲山腳,清晨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園鬱鬱蔥蔥,相思河汩汩流淌,陽光傾瀉到樹林、小樓、草地。沿著相思河畔,我們走進了一片幽靜的教師宿舍區。86歲的中國應用語言學泰鬥桂詩春教授的家就在這一片普通的住宅樓裏。

見到桂老之前,想像中的語言學大師是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然而,當我們走進桂老的家中,看到滿壁的書櫥、一疊疊的光碟和四處擺放的電子科技産品,我們驚呼:“這分明是個‘科技潮男’的家呀!”

中國語言學家許國璋教授曾表示,“先知老桂,而後知廣外”。桂詩春教授被這所語言類高校的師生譽為廣外的“活招牌”。作為中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倡導者和主要創始人,桂老著作等身、享譽無數。

然而,在榮譽面前他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與其説是教授、博士生導師,不如説他是“圖書館員”。“我的學問只限于多懂得一點書本知識。”桂詩春説。

倒騰電腦、找書、看科技網站、了解前沿的黑科技,或者用Ipad看書、發微信、看新聞。這些都是桂老的日常生活,用“數位産品發燒友”來形容他,似乎都不為過。

帶著一股學者的威嚴和正氣,桂老敢想敢説,渾然忘我。他壓邪扶正,直言不諱,説到激動處,甚至還忍不住突然站起身來揮手比劃。

他耳聰目明,訪客按門鈴,他還會提醒保姆去開門。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痕跡,卻未在他的心上留下印痕。這個“任性”又“潮流”的老人似乎一直保持著一顆鮮衣怒馬的“少年心”。

在《桂詩春英語教育未了集》一書中,他如此寫道,“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窮的學問,永遠是‘未了’的,也許生命的意義本身就在于追求,在于薪盡火傳。”

這或許就是桂老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廣東省委宣傳部 | 新華網訪談策劃室 | 新華網廣東頻道

聯合出品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3112012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