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三問”振興密碼——南平市政協助力新質生産力扎根鄉村-新華網
如何以農業新質生産力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三問”振興密碼——南平市政協助力新質生産力扎根鄉村

2025-07-27 13:41:02 來源: 閩北日報
字體:

  “如何讓新質生産力在閩北大地上生根發芽?”

  這個新時代的命題,成為南平市政協重點協商課題。

  南平市俗稱閩北,竹海翻波、茶山疊翠、稻浪千重,傳統農業底蘊深厚,但轉型升級的動能從何而來?在全國上下熱議“新質生産力”的當下,南平市政協聚焦農業領域,探尋關鍵問題:新質生産力的潛能是否得到充分釋放?如何以農業新質生産力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帶着思考,南平市政協成立“以農業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全面振興”課題組,由南平市政協副主席余建坤牽頭、副主席肖光彪共同組織,農業和農村委主辦,港澳&僑和外事委、辦公室承辦,九三學社、&&界別及住順昌、浦城、光澤委員小組加盟,一場深入的調研拉開帷幕,探尋農業發展新路徑。

  田間地頭“把脈問需”

  三月的閩北,春意盎然,課題組首站來到浦城縣再生稻産區。在浦城縣仙陽鎮謝華安院士工作站,課題組成員察看田間智能監測設備,與種糧大戶鐘安森深入交流,“我們的農田種植管理雖然採用了數字化模式,但還是存在設備操作複雜、數據應用不足等問題。”一席話道出了農業數字化轉型的困境。

  在順昌縣埔上鎮,課題組走進財興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這裡積極推廣無人機飛播、機械化碎草、機開溝起壟等新型裝備耕作技術,效率較傳統種植提升30%。“科技賦能讓農業生産效率大幅提升,但應用成本高、適用農機品類少是主要瓶頸。”合作社負責人葉才興坦言。

  “新質生産力不是空中樓閣,必須扎根於農業生産實際。”余建坤在調研中指出。課題組歷時一個月,走訪延平、浦城、順昌、光澤等地的鄉村、企業,發現農業新質生産力推進面臨多重“水土不服”:智慧農業設備“用不起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接不上軌”、特色産業“鏈不起來”等。

  跨越山海“求醫問道”

  調研的視野不局限於本地,帶着對農業發展中的困惑與思考,課題組踏上了“問道之行”。

  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由中國建材集團跨界建設的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産業園令課題組成員眼前一亮。這座現代農業園區集成了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尖端技術,實現了環境精準調控與全年無陰影栽培。看著一串串飽滿的番茄在智能溫室內茁壯生長,課題組成員紛紛感嘆:“這是高科技農業!”

  陜西楊凌農業高新區的見聞同樣令人振奮。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這裡匯聚了眾多農業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轉化機制”“産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課題組成員認真記錄創新案例,不時交流討論。

  向東而行,課題組同樣收穫不小。在莆田市,一家台資農企通過文創賦能、品牌打造讓農産品身價倍增。來到泉州市,當地企業利用電商&&將特色農産品銷往全國的成功經驗,為閩北農産品銷售提供了新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更要因地制宜。”肖光彪指出,“我們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立足閩北資源稟賦和産業特點,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深度協商“尋策問方”

  帶着滿滿的調研成果,6月20日,南平市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如期舉行。會議現場氣氛熱烈,市委、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領導和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課題組成員圍坐一堂,共商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大計。

  “高標準建設集現代種業創新、成果交易、科技交流合作、種子企業孵化等功能於一體的‘閩北種業創新中心’,着力推進生物育種産業化。”

  “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和南平土壤、氣象、市場等數據,建立‘南平農業大數據庫’。”

  “建立首&(套)農機獎補機制,重點扶持茶園深耕機、果蔬分揀機器人、竹林採伐運輸機等一批丘陵山區適用農機研發。”

  ……

  一條條建議擲地有聲,一個個“金點子”不斷涌現。

  “這些建議既有前瞻性又具操作性。”面對政協委員、專家的建言和社會的關切,南平市科技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負責人當場回應,“我們一定認真研究吸納、積極推進落實。”

  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充分肯定了本次專題協商成效,強調要緊扣加快打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樣板的目標,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推動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産業優勢,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強化科技賦能,持續完善綠色産業創新服務&&、大武夷綠色食品研發中心、竹産業設計製造檢測中心等公共技術研發&&,提升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為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硬支撐。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政協委員的專業和智力優勢,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以高質量的協商建言更好服務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南平市政協主席吳添富強調。

  山風拂過田野,這次貫穿春夏的履職實踐,為新質生産力在閩北大地上生根發芽,播撒下希望的種子。(饒祥祿 潘必凱)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