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鹏展翅”能量足 深圳券商再担重任

吴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为境内首家证券公司的诞生地,深圳一直是证券行业重镇。深圳市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深圳证券公司2019年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深圳有22家证券公司,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整体实力与京沪并列全国三甲。身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之下,深圳证券行业将承担起新的重任,走向全球。

  证券业集聚效应明显

  深圳在全国金融业发展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7年9月,深圳12家金融机构出资成立了境内首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

  经过30余年发展,深圳证券行业孕育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证券公司。比如,中信证券2019年底总资产6032.16亿元,净资产1335.58亿元,全年营业收入255.77亿元,净利润117.01亿元,这些指标均居全国证券业第一;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各项业务发展均衡,主要经营指标一般位列全国证券业前十;安信证券、平安证券主要经营指标进入全国证券业前二十。1991年诞生于深圳的招商证券创出多项纪录: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批会员、第一批上市推荐人、第一批同时具备A股、B股承销资格的券商。

  除了综合实力领先的大型券商,深圳部分中小券商专注单项领域,聚焦特色业务,寻求差异化发展。第一创业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在2017年制定了《2018-2020年公司发展规划》,成为首家提出以资管业务为核心的券商,确立了“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的战略定位。

  资本市场要素齐全的深圳,证券行业集聚效应明显。截至6月末,深圳共有2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合计逾2万亿元,营业收入511.34亿元,均位列全国证券业第一。净利润、净资产、净资本位列全国证券业第二,整体实力与京沪并列全国证券业三甲,发展态势总体向好。2019年分类评价最高级别AA级券商共10家,深圳占四席,分别是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数量居全国首位。

  优势与挑战并存

  分析深圳券商多年来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与其他地区券商相比,深圳券商主要有三大优势:第一,扎根中国改革开放的滩头阵地——深圳,市场化经营氛围相对领先。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从业者,都始终坚持市场化发展理念不动摇。第二,区位优势及特色突出,深圳券商深耕的大湾区城市圈坐拥众多优质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资源。同时,毗邻港澳为深圳券商跨境展业带来想象空间。第三,科创、中小企业云集,为抢抓科创板、创业板展业机遇创造条件。深圳拥有一流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创产业集群,创投生态圈活跃,这为深圳券商抢抓科创板、创业板业务提供了先机,为“大鹏展翅”积蓄了充足能量。

  不过,深圳券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世纪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圳中小券商数量较多,资本实力、收入规模、利润贡献较小,有待做大做强。且深圳外资券商数量较少,与京沪相比,深圳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第一创业证券相关负责人直言,从体量和规模看,深圳券商以中小型券商为主,资本规模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品牌影响力看,近10年来,深圳券商的综合影响力和业务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有所削弱;公共配套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流失。

  关注三个层面变化

  站在特区成立40周年的关键节点,深圳日前发布《深圳市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行动方案》,计划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这赋予深圳券商新的重任。

  世纪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证券行业与国际接轨。

  “对于深圳券商来说,要想在全国领先乃至走向全球,需关注三个层面变化。改革政策层面的变化。新证券法实施、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提供进一步便利。业务发展层面的变化。财富管理转型是大势所趋,很多券商在积极探索财富管理转型,但尚未出现典型成功案例。行业格局层面的变化。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多家外资券商及资产管理机构落地境内,给行业带来一定冲击。”第一创业证券相关负责人说。

  在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看来,深圳券商要做到全国领先乃至走向全球,既要不断做强做优境内业务,还要积极有序地推进国际化发展。当前需重点关注:深圳券商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可加快推进跨境业务发展;科技正在逐步催生金融领域的商业模式变革,在科技化浪潮下,证券公司要用科技赋能业务和管理;证券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市场资源向头部资源集中;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为深圳券商提供了加速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将为证券行业带来更多IPO和股权融资业务增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