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华农保险11%股权寻买家 保费五连涨净利五连降

证券日报

  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农保险”)11%的股权共计1.1亿股将公开挂牌寻找买家,挂牌底价为18810万元。

  根据上述股权的持有人中水渔业公告,华农保险在评估基准日2018年12月31日的评估前账面净资产为119143.01万元,其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170669.02万元,评估增值51526.01万元,增值率为43.25%。

  那么,华农保险近年经营效益如何?下一步会有怎样的发展计划?《证券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梳理并采访了相关公司负责人。

  受累承保保证保险

  前三季度亏损1.98亿元

  根据华农保险偿付能力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其保费收入分别为4.8亿元、5.4亿元和8.6亿元,呈稳定上涨态势;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12828.71万元、-8237.07万元以及1309.11万元,这就意味着今年前三季度总亏损约为1.98亿元。

  数据凸显出华农保险今年经营效益的严峻性。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梳理发现,过去5年,华农保险的保费收入持续大幅上涨,而净利润则逐渐下降。具体来看,2014年到2018年,华农保险保费收入分别约为5.26亿元、6.77亿元、9.74亿元、16.86亿元、21.82亿元。同期,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526.6万元、2496.5万元、1187.2万元、962.2万元、752.4万元。

  华农保险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综合性财产险公司,此前多年保费增长较慢,规模较小。近几年其保费增长不断提速,从2015年到2018年,保费收入同比分别约增长了28.7%、43.9%、73%、29.5%。可见,2017年是其保费增长高峰时期,保费规模行业排名大幅提升。

  尽管过去5年净利润连年下降,但在国内财险市场集中度高、中小险企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华农保险连续多年保持盈利,已经非常不易。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2018年财产险公司遭遇2011年以来首次承保亏损,亏损额为13.59亿元。承保亏损叠加投资收益下滑,财产险公司全年税前利润仅为473.2亿元,同比下降26.02%。

  2019年,华农保险面临的形势显得更为严峻,尽管目前尚无法得知全年情况,但根据前三季度数据,全年要保持继续盈利难度很大。对此,华农保险相关负责人回复《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2018年承保保证保险的影响,该公司2019年出现了较大的经营亏损。不过,截至12月份,其承保的保证保险保单均已到期,大额赔款已基本支付完毕,风险已得到充分释放,后续不会再对其产生较大影响。

  实际上,2018年,华农保险的保证保险业务就出现较大亏损,全年保费收入约954.45万元,赔款支出达2938.74万元,是前五大险种中唯一一个赔款额高于保费收入的险种。

  开启科技驱动

  发展转型升级之路

  上述负责人表示,2019年年初,该公司明确了新的发展战略,未来3年,要充分运用和发挥科技赋能的力量,在互联网与保险互相融合的新态势下,实现中小财险公司的突破。2019年7月份,该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了《2019年增资扩股方案》,目前该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受到市场投资者的积极关注。

  根据增资扩股方案,华农保险拟增发18亿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71元,拟募集资金30.78亿元,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10亿元增至28亿元。

  对比来看,中水渔业的股权转让价格相对便宜,股东权益评估值与评估基准日(2018年12月31日)净资产的增值率为43.25%。

  同时,对于中水渔业及其关联企业拟出清股份、退出股东行列,华农保险表示,这是股东自身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中水渔业投资华农保险以来,无论是公司治理、业务合作还是投资收益上都取得了较好的回报。

  上述负责人表示,2019年,公司开启科技赋能实践之路,保费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当期业务质量趋于优化,各大类风险可控。在科技赋能新战略的驱动下,互联网产品实现突破,11月5日上线了其第一款款健康险产品,积极布局健康险版块;11月9日,又上线了其首款互联网产品——阿波罗车险。同时,其启动自主销售体系建设,依托科技工具,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自主销售个代平台,提升自主获客能力。

  “保证保险虽然给公司带来了一定财务亏损,但不会动摇公司稳健发展、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