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廖紅軍
嘉賓簡介
重慶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廖紅軍
廖紅軍,男,1968年3月出生,漢族,重慶開州人,北京大學與國家行政學院MPA,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現任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2016年,重慶跨境電商進出口及結算150.5億元,全市備案企業500余家。網易考拉,蜜芽寶貝等國內領先的跨境進口電商企業相繼落戶重慶設立保稅倉,重慶本地渝歐電商、愛購保稅、世紀購等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
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8項重點工作任務及保障措施,90%(26個)的涉農區縣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促進政策或扶持辦法。
重慶商貿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國家和區域戰略推動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推動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綜合交通樞紐的構建助推大商貿大流通發展;商貿産業層次不斷提升,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6年重慶實際利用外資113.4億美元,居中西部第一,而且連續六年穩定在100億美元以上。全年實際利用內資金額9345.04億元,同比增長9.6%。截至2016年底,累計272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重慶。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關注新華網重慶頻道。從1997年到2017年直轄20年以來,重慶致力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優化投資環境。今年,隨著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挂牌成立,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迎來重大契機。開放大環境進一步優化,對外吸引力不斷增強,為重慶商貿經濟發展帶來難得機遇。今天,我們邀請到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廖紅軍副主任做客新華網,與網友們線上分享:重慶如何優化投資環境,多措並舉力促招商引資?重慶商貿經濟又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首先歡迎本期做客嘉賓廖紅軍副主任。

    廖紅軍:你好,廣大網民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重慶直轄20年來,不斷優化投資環境,請介紹一下重慶在招商引資、提升投資環境所取得的成績。首先請廖副主任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廖紅軍:自重慶直轄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優化投資環境,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取得的成績比較明顯。有這樣幾組數據,2016年重慶實際利用外資113.4億美元,居中西部第一,而且連續六年穩定在100億美元以上,應該説我們是內陸地區利用外資規模最大的省市之一。全年實際利用內資金額9345.04億元,同比增長9.6%。截至2016年底,累計272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重慶。我想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是源于重慶整體大環境的改變。

    廖紅軍:從硬體上來説,一是交通物流便捷。重慶是中國西部唯一的水空陸綜合交通樞紐,交通運輸網絡發達;是中國內陸航空門戶,江北國際機場是國家定位的大型樞紐機場、國內八大樞紐機場之一,目前已開通國際航線61條;而且重慶坐擁長江黃金水道,致力于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具備萬噸級船隊的通行能力;鐵路連接東西、貫通南北,對全國主要城市基本實現高鐵直達;公路四通八達,大力推進“三環十二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絡,與周邊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實現全高速連接。大家熟知的渝新歐大通道則進一步打破了重慶物流瓶頸制約。便捷的交通物流為重慶招商引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廖紅軍:二是産業基礎較好。重慶擁有電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化工醫藥行業、材料行業、消費品行業和能源工業"6+1"個千億級支柱産業。2016年汽車總産量佔全國1/8,全國第一;筆電産量佔全球1/3;手機産量佔全國的15%。此外,重慶還是全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和全國重要的冶金與新型材料産業基地;“十三五”期間,重慶還將著力打造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強化六大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重點工程,進一步夯實産業基礎,為重慶招商引資提供了完備的産業配套。

    廖紅軍:從軟件上來看,一是投資相對便利,積極開展外商投資“單一窗口”、 外商投資備案制等多項創新試點,外商投資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二是優惠政策富集,重慶這個地方除了國家普惠政策,我們還有西部開發優惠政策和三峽庫區優惠政策,應該説是一個政策疊加的地區。三是金融匹配能力強大,金融機構門類齊全,外資金融機構數量、金融機構網點和從業人員密度居中西部前茅。四是人力資源豐富,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82所和1000多家科研機構,這些都是人力和智力的後備。另外,對在重慶的投資者我們也提供了良好的舒適的生活環境,大致是這樣。

    主持人:近年來,重慶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對此我也相信廖副主任能夠非常詳細地把這些成績展現給我們,那麼可不可以給我們講講對于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感受?

    廖紅軍:重慶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內陸開放高地,這些年我們感受都很深刻,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概括起來叫五個“大”。

    廖紅軍:一是開放大通道進一步完善,重慶對外渠道更加暢通。“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雙向運作常態化,成為中歐陸上貿易主通道;新開通重慶至河內的“重慶-東盟公路班車”並實現常態化運作。鐵空聯運、鐵海聯運、江海聯運等多式聯運加快發展,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進一步完善了重慶開放大通道建設,基本形成了“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在重慶貫通融合的格局。

    廖紅軍:二是開放大平臺進一步提升,重慶開放體係更加完善。建立起“1+2+3+5+38”的開放平臺體係,形成了水、空、鐵三大交通樞紐、三個一類口岸、三個保稅區“三個三合一”的內陸開放特徵,兩江新區內陸開放核心功能逐步顯現,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對全市開放型經濟的支撐作用持續發揮。特別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正式運作和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對重慶開放型經濟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為進一步釋放開放制度紅利奠定堅實基礎。

    廖紅軍:三是大通關建設進一步深化,外貿通關通檢更加便利。積極落實全國“三互”大通關改革,與沿海沿邊通關協作不斷加強。成功搭建了電子口岸平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深入推進。有效實現了跨區域通關協作,全面融入全國海關、檢驗檢疫通關一體化,實現重慶全域海關業務一體化和全域檢驗檢疫“通報、通檢、通放”一體化。

    廖紅軍:四是開放型産業培育進一步加快。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成為全球重要的筆記型電腦生産基地;國家級、市級出口示范基地和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取得成效,手機出口成為新的增長點。

    廖紅軍:五是開放大環境進一步優化,重慶對外吸引力不斷增強。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與國內省(區、市)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多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擴大,我們與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在渝外國領事機構總數達10家。“渝洽會”“高交會”“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年會”等展會影響逐步擴大,國際科技及人才交流更加頻繁。

    廖紅軍:2016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提出重慶“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兩點定位,要求重慶要建設成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重慶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順應國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和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歷史機遇,用好三個“三合一”的平臺和功能優勢,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建立市場配置資源新機制,形成經濟運作管理新模式、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和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不斷向高度、廣度、深度拓展。

    主持人:隨著重慶進一步對外開放,重慶商貿經濟亦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對于重慶商貿經濟未來的發展潛力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怎麼看待重慶商貿經濟的發展潛力?

    廖紅軍:總體看法是發展潛力巨大,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廖紅軍:一是國家和區域戰略推動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重慶的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中央明確提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我們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推進,西部大開發進一步深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以及成渝城市群、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都將進一步深化重慶商貿服務業的開放合作。同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也將進一步推動全市區域發展差異化、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為重慶商貿服務業的協調發展帶來新機遇。

    廖紅軍:二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推動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隨著我市城鎮化水準不斷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中高端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服務消費比重不斷提升,消費分層化、個性化、多樣化特徵日趨顯現,消費市場空間廣闊。預計到2020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邁上2.5萬億元新臺階,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7.5萬元左右,常住人口累計增加200萬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將近2/3的人口進入高收入階段,對商貿服務業蘊含巨大發展潛力。

    廖紅軍:三是綜合交通樞紐的構建助推大商貿大流通發展。

    廖紅軍:四是“互聯網+”時代驅動商貿服務業創新發展。“互聯網+”推動商貿服務業創新融合跨界發展,商貿企業通過供應鏈協同管理對上下遊産業鏈的整合功能日益突出,線上線下全鏈條融合、體驗性業態、全渠道模式等不斷發展,線上醫療、網絡教育、資訊消費、旅遊休閒消費、養老健康消費等服務性消費新增長點方興未艾,移動電商、農村電商將成為企業角逐的新戰場。重慶正在大力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推動傳統商貿服務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鼓勵互聯網企業布局線下創新發展。國務院批準重慶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全市跨境電商發展也將呈現新的發展亮點。

    廖紅軍:五是商貿産業層次不斷提升,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慶新興業態發展迅速,貿易批發、專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層級不斷提升。城市商業輻射力不斷增強,中央商務區産業發展全面提速,商圈吸引消費能量巨大,成為全市商貿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推進器”。商圈提質升級加快推進,智慧商圈跨界帶動消費。重慶商圈的建設是一個亮點,而且正在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這個也對新消費的推動有巨大作用。

    廖紅軍:預計到2020年,重慶將建成“一帶一路”重要流通節點和長江上游地區現代商貿中心,這是我們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一個目標。具體指標上,預計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00億元左右、商品銷售總額達到34000億元、住宿餐飲業營業額達到2500億元以上,商業增加值達到2500億元,佔GDP比重10%以上。

    主持人:在剛才廖副主任的講解當中從多方面進行了説明,從互聯網,包括交通等等方面,請問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劃分會為商貿服務業發展帶來哪些機遇?老百姓能夠得到哪些實惠?

    廖紅軍: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是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基于更高水準上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科學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商貿服務業方面也面臨著良好的機遇。我認為至少為商貿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帶來三個方面的機遇:一是錯位發展機遇。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分別指導,差別發展,錯位發展,因此對商貿服務業來講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各功能區域商貿服務業發展定位和主要方向,促進各功能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資源優勢,實現差異打造、特色發展。二是産業升級機遇。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加快完善大都市區商貿服務業綜合功能,加速提升商貿經濟發展品質,壯大商貿經濟發展規模,增強國家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既促進帶動其他功能區域商貿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又確保盡快有效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三是産業聯動機遇。可以綜合考量商貿服務業發展與城鎮規劃、其他産業規劃以及人口流動、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互動關係,堅持商貿服務業與工業、農業、旅遊業、物流業等産業聯動發展的思路,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統籌推進各功能區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

    廖紅軍:老百姓在這樣一個戰略中有些什麼樣的實惠呢?商貿服務業定位既是基礎性、支柱性和先導性産業,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定位就是民生産業。在時尚購物消費、城市居民社區日常消費、農村居民生活、農産品流通、物流配送、網絡購物、周邊遊等各方面可以給市民帶來實惠。在都市功能區,除了建設城市核心商圈、特色商業街區,完善消費業態布局外,我們還要在大型聚居區、公租房小區布局完善便民超市、標準化菜市場等社區便民商業設施,另外還要大力發展夜市經濟,打造特色型、創業型夜市街區,這樣可以方便滿足老百姓不同層次的消費,而且可以增加老百姓就業。在城市發展新區,在兩個生態區,都可以讓市內外老百姓有一個好去處,玩得更開心。

    主持人:“農村電子商務”在近年來備受關注,請介紹一下重慶農村電子商務的現狀和前景,政府有哪些扶持政策。有沒有農村電商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增收、促進農村地區創業就業的例子。

    廖紅軍:農村電子商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們把農村電子商務作為農産品賣得出、賣得遠、賣個好價錢的重要平臺,作為工業品下鄉進村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的重要載體,同時作為實現精準扶貧持久脫貧的重要手段,我們在抓好企業主體、服務體係、物流配送、人才培訓等重點環節,加大力度推進,取得了較好成效。2016年,全市農村産品網絡零售額55億元,同比增長103%;建成區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23個、鎮鄉及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5984個。

    廖紅軍:從發展現狀來看,一是市場主體培育加快,創業就業帶動效應明顯。引進知名平臺,推動農村淘寶、京東幫等項目落戶20余個區縣,建成淘寶、京東、蘇寧等地方“特色館”12家;培育壯大了香滿圓、天農八部、武陵生活館等地方特色涉農電子商務平臺。

    廖紅軍:二是公共服務體係基本完善,農民生産生活不斷改善。建成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23個,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5984個,集聚電子商務服務企業470余家,這是一個服務體係的一個完整的鏈條。

    廖紅軍:三是整合縣域物流,破解了物流配送難題。全市鄉鎮快遞覆蓋率已達到90%,建成中國郵政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6550多個,村級覆蓋率達到82.3%,整合建成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倉配中心11個。

    廖紅軍:四是打造了一批農村産品品牌,網上行銷力度不斷加大。有很多品牌在網絡線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形成了區域農村産品公共品牌20余個,推動600多個地方特色品牌觸網行銷。

    廖紅軍:五是電商培訓渠道多樣化,我們對人才的培訓是比較重視的,各區縣基本形成了“黨校培訓黨政幹部、職校培訓專業人才、企業培訓實操人員”的電商人才培訓模式,累計培訓人員超過12萬余人次。部分區縣還同高校開展合作,建立了培訓基地。

    廖紅軍:六是電商精準扶貧出成效,貧困戶增收效果初顯。全市1919個貧困村中已有近50%(941個)建立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形成一企(商)帶多戶、帶一村的脫貧模式,實現貧困人口電商就業3.3萬人,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産品5.6億元,幫助2.9萬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

    廖紅軍:農村電商在重慶發展前景廣闊,對于實現農民就業創業、農民增收、精準扶貧都有巨大的作用,未來更重要的是拉長農業的産品線,將多方面的資源參與進來,形成農村電商的産業鏈、供應鏈,構建落在當地、線上線下結合、上行下行貫通的服務體係。

    廖紅軍:從政策體係來講,在國家層面,在市級層面都對農村電商給予了傾斜和幫扶。為了支援農村電商發展,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8項重點工作任務及保障措施,90%(26個)的涉農區縣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促進政策或扶持辦法。同時,我市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援,城口、巫溪等17個區縣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每個縣獲得國家2000萬元。在利用好國家資金的同時,從市級商業發展資金中單獨切塊6000余萬元,支援全市所有涉農區縣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同時,各區縣也積極從地方資金中配套,用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據不完全統計,各區縣配套資金已超過6000萬元。

    廖紅軍:剛才主持人提到有沒有典型例子,我們農村電子商務是脫貧攻堅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實在的手段,這裏舉兩個例子。比如説雲陽縣劉在權曾在易趣、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任職,從事一般程式開發,近年來回鄉創業,成立雲陽縣聚緣商貿有限公司,建成網上行銷平臺“特産村”,主要銷售廣柑、南瓜籽、幹馬鈴薯塊等特色農副土特産。通過“特産村+農戶+電商分銷”的經營模式,促使“特産村”與農戶形成互相依賴的産業鏈和利益共同體。從2015年8月上線至2016年底,”特産村”銷售額達到330余萬元,為農戶增收200余萬元。又比如彭水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抓住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契機,指導農戶按訂單生産農産品,簽約農戶130家,其中建卡貧困戶50多家,專門進行肉牛、土豬、土雞鴨(蛋)養殖、高山生態蔬菜種植和生態農産品生産,進入重慶主城以會員制方式在106個高檔小區設立了微信商城的社區電商點,通過微商城讓消費者更直觀了解商城農産品的種養過程,著力推動農産品網上銷售。目前這種模式通過“沐暉農園”、“尋農記”兩家本土電商平臺在彭水長生鎮等8個鄉鎮推廣,惠及貧困戶1200戶。

    主持人:通過剛才我們談到的農村電子商務當中就顯而易見的看出現在“互聯網+”已經從全面應用到第三産業的基礎上,也逐漸向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進行滲透。無論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也好,還是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相應舉措也好,重慶市民都可以感受到其帶來的一些福利。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于4月1日剛剛挂牌,那麼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會給重慶乃至重慶市民帶來什麼變化和福利?重慶和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相比又有哪些特別之處?

    廖紅軍:先説給重慶市民帶來什麼變化和福利,建立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舉措。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將為重慶市帶來重大利好:一是有利于充分發揮重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擴大我國內陸向西、向南開放,拓展國際要素流動和配置空間。二是有利于更好地發揮重慶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作用,擴大西部門戶城市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釋放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實現轉型發展、科學發展。三是有利于重慶與沿海聯動開發開放及産業梯度轉移,推動東中西部經濟社會均衡協調發展。

    廖紅軍:具體來説,對重慶市企業的利好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投資更自由。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最大限度減少審批事項,進一步減少或取消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提高開放度和透明度。二是貿易更便利。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企業可以享受一口受理、同步審批的“一站式”高效服務模式;隨著國際分撥轉机、融資租賃、轉口貿易等新型業務不斷壯大,企業在貿易産業鏈中將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監管服務模式更加高效,各種貿易業態的結算也將更加便利化。三是融資更多元。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將能夠通過境外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開展境外融資並將資金調回境內使用。四是權益更有保障。隨著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構建,社會誠信體係的不斷健全,投資者參與、符合國際規則的資訊公開機制的建立,企業的合法權益將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同時,重點産業智慧財産權快速維權機制的探索,國際仲裁、商事調節機制的建立,也有利于企業在國際貿易爭端中維護自身的權益。

    廖紅軍:重慶市老百姓可以從三個方面獲得更好的體驗。一是老百姓將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隨著自貿試驗區對服務業開放力度的加大,市場競爭將不斷增強,大家享受到的服務品質就會提升。比如,自貿試驗區將設立各種新型保險以及專業性保險服務機構,探索開展巨災保險、專業健康險等保險服務,讓群眾享受到國際化的保險服務;隨著境外投資者在自貿試驗區發展高端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大家也會享受到相應的高端服務。二是將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投資領域的開放,負面清單的實施,將促進各類資本特別是外資加大在自貿試驗區的投入力度,形成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集聚的新平臺,將大大地拓展重慶的就業空間。三是可以選購到更加豐富的境外優質商品。通過自貿試驗區內開展的汽車平行進口、保稅商品展示交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業務,市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購買境外優質商品。同時,自貿試驗區通過發展文化貿易,將讓大家享受到更多的境外文化産品。

    廖紅軍:與國內其他自貿試驗區相比較,重慶區位獨特、戰略地位重要,因此,重慶自貿試驗區的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二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重慶自貿試驗區將致力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重慶建設成為“一樞紐兩高地三中心”,即努力建成服務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國際物流樞紐、口岸高地和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建成內陸國際物流中心、內陸服務貿易中心和功能性金融中心,推動構建西部地區門戶城市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帶動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總體方案,重慶自貿試驗區共需完成7大改革任務、151項改革舉措,其中個性化舉措大致佔25%,因此我們與其他地方還是有所不同的。

    主持人:重慶作為一個內陸城市,在進出口貿易上相比東部沿海城市處于地理上的先天劣勢,那麼重慶這樣一個內陸城市如何吸引外資?目前重慶的外貿進出口是一個怎樣的水準?相比東部沿海城市有哪些差距?重慶將如何追趕?

    廖紅軍:這些年我們在吸引外資上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們如何去吸引外資,我想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需求導向,解決痛點。建立全流程産業鏈,推動水準分工變為垂直整合,圍繞筆記型電腦、智能手機制造等核心産業,實現零部件本地化,打造産業集群;打通國際物流大通道,降低出項物流成本;搭建承接産業轉移平臺,創新內陸保稅區監管模式。二是制度保障,降低成本。通過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實施擴大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等措施,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合理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人工成本生産要素成本等。三是方法創新,加強引導。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加大國有資本對戰略新興産業投入;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 “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積極承攬訂單,穩定外資發展預期;積極盤活存量,優化資本布局結構。

    廖紅軍:重慶直轄以來,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各項外貿政策,積極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不斷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市場結構和主體結構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6年受國際經濟整體形勢下行和全球筆記型電腦銷量萎縮影響,全市全年外貿進出口4115.1億元,雖然較前年有所下降,但是進出口總額和出口額均位列全國第11,中西部地區第2;進口總額列全國第12,中西部地區第3。2017年1季度,我市外貿進出口總值964.6億元,同比下降3.1%,比1月和1-2月降幅有所收窄,回穩向好態勢進一步顯現。但同時,重慶外貿進出口也還存在加工貿易産業結構單一,服務貿易實力不強等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承接沿海沿江産業轉移,優化外向型經濟産業結構;合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加快對外貿易轉型升級;調整和優化貿易結構,積極培育外貿新增長點,做穩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做大總部貿易和轉口貿易,做強服務貿易,推動重慶外貿進出口加速發展。

    廖紅軍:相比東部沿海城市,重慶發展外貿的差距在于高端外向型人才缺乏、供應鏈金融創新不足、地處內陸造成的絕對物流運輸成本的增加以及過去在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和當時各項外貿創新政策先行先試的機遇,承接了大批國外的産業轉移。當前,我們正在奮起直追,努力縮小這些差距,甚至是追趕上東部沿海地區的步伐。

    廖紅軍:一是加快自貿區政策創新,緊抓總部貿易和轉口貿易。自貿區制度創新是關鍵,我們想做大量的工作,培育一些新的增長點。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加工貿易新的産業集群。力促筆電加工貿易保持穩定增長,加強對電子資訊前沿産品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抓好傳統産品加工貿易集群發展,積極承接沿海沿江産業轉移,形成加工貿易的多點多品種支撐。三是加大供應鏈全流程支援力度,大力發展一般貿易。積極推動我市汽摩、通機、化醫、手機等傳統優勢産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提升外貿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培育以品質、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優化外貿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報關報檢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強銀貿合作,切實解決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這些措施來促進我們的發展。

    主持人:無論是沿海還是內陸,通過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大大縮短了彼此之間的距離。跨境電商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請問重慶的跨境電商在全國處于一個怎樣的水準?未來將有怎樣的發展?跨境電商將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廖紅軍:重慶的跨境電商用四個字形容:“加速發展”。2016年,我市跨境電商進出口及結算150.5億元,全市備案企業500余家。網易考拉,唯品國際,蜜芽寶貝等國內領先的跨境進口電商企業相繼落戶我市設立保稅倉,重慶本地渝歐電商、愛購保稅、世紀購等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其中,兩江新區是重慶跨境電商落戶最為密集的區域,兩江新區依托保稅區空港功能區規劃建設了5平方公里的電商産業園,引進培育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網絡零售和線上貿易。

    廖紅軍:重慶是全國第一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之一,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之上,具備航空、鐵路、水港三合一樞紐口岸優勢,可輻射中西部地區七個周邊省份,輻射區域總人口達到2.5億。可以説,相對于沿海城市成熟的商業環境,重慶跨境電商具有深厚的挖掘潛力。目前重慶正在建設西部最大的跨境進出口物流港,力爭在全國率先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全産業鏈條,最終為本地消費者獲取價廉物優的海外進口産品提供便捷的通道。市政府正積極與跨境出口電商平臺敦煌網開展合作,下一步擬依托“渝新歐”國際物流通道,把內陸地區優勢産品輸送至沿途國家,為傳統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良好的産業基礎。

    廖紅軍:對普通老百姓來説,貨品真、價格低、購買易,是跨境電商帶來的的三大好處。首先,跨境進口商品都是在海關和檢驗檢疫機構的嚴格監督之下進行報關,因此不用擔心買到“假貨”。其次,國家為跨境電商提供了政策優惠,商品需繳納的行郵稅比一般貨物貿易稅低,形成了與歐美同價的優勢,且比海淘時效更快、品質更有保證,而價格與海淘基本持平。再次,經過幾年的發展,跨境電商企業數量急劇增加,可供選擇的貨品多種多樣,市民通過跨境電商購物更加方便。同時,國內外大型電商企業紛紛落戶重慶,我想這些都給老百姓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購物選擇,對老百姓帶來切切實實的實惠。

    主持人:重慶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在20年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充分的準備使我們抓住了機遇,並且以勇氣敢于接受每次的挑戰,在眾多的挑戰之下,為創新者進,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的!相信在眾多利好的環境下,重慶會找準發展方向,抓住發展良好契機,開拓新局面。非常感謝廖紅軍副主任的精彩分享,網友朋友們,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CopyRight ©2000-2017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重慶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新華網重慶頻道
2016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