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梦圆——世博园中国国家馆印象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30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上海世博园A区。

    中国馆一侧,高19.99米的澳门馆人流如织。“玉兔”造型的场馆,就像中国馆大道上的一只迎宾“玉兔宫灯”,凸显的是澳门的桥梁作用。

    挤在排队等候入场的人群中,问那些参观出来、“志得意满”的同胞:“‘玉兔’里面有何奥妙?”

    “进去是一个蜿蜒的时光隧道,顺着步道而行,就走在一个360度的电影院之中。这个17分钟的电影,讲一个澳门小女孩不小心弄丢了爸爸送的“玉兔宫灯”,于是到处寻找,看到很多人和澳门百年来的巨变。”

    她碰到的人是谁?“清人郑观应。”——澳门的郑氏大屋谁人不知,然而他也是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中国要办世博会的第一人。

    中国人百余年的世博梦也由此启航。

    1910年。上海西南方向的小镇朱家角。小说家陆士谔写出的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的上海。“浦东要召开一个万国博览会,中外游客都到上海来。”

    整整100年。如今,终于圆梦的中国,将在180余天的时间里,给世界博览会呈现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车行在卢浦大桥上,如花冠般盛开的世博轴一端,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馆,吹来清新的世界之风;世博轴的另一端,红色斗拱“东方之冠”华冠高耸,寓意鼎盛中华、天下粮仓;身披“叠篆”、水平延展的中国省区市联合馆,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其所组合而成的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意义,与同时将被永久保存的台湾馆、香港馆、澳门馆,构成了属于中国梦的文化表情。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经放言:21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力的两件大事,一件是新技术革命,另一件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中国,正在通过国家馆——探寻“东方足迹”、展开“寻觅之旅”、聚焦“低碳未来”,在回答这个议题,也正在通过30余个省区市展馆,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进行演绎和呼应,以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城市风貌和对未来的中国梦的美丽憧憬。

    清脆的声响穿越时空

    中国人的世博梦要从郑观应说起,城市文化所构筑的“中国梦”也是如此。“广东与世博最具渊源——中国世博第一人郑观应就是我们广东香山人,第一个被世博会记录的中国城市名就是广州。”在“欢迎您参观广东馆”以普通话和粤语各说一次的欢迎词的间隙,礼仪人员介绍的“广东故事”,一股浓郁的广东味扑面而来。两只粤狮把门的“金色骑楼”广东馆,外形上又汲取了潮汕剪纸工艺的特征。

    如果说在广东馆,观众会被粤味包围,在“桃花源里”湖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晕。1858年,德国数学家魔比思发现的魔比思环,被带到1862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示,成为无穷大“∞”符号的来源;152年后,湖南馆以此为灵感建馆,在“∞”永远走不完的表面上展示三湘大地的“魔比思魅力”。

    “钢韵海律话辽宁”,辽宁馆以蓝色主调的金属板材搭建外观,巨大的蓝色浪花呼应的是钢之强硬与海之柔美,“共和国长子”的工业底蕴与经济转型期的区位优势呼之欲出;“山水心灯”台湾馆,这个以巨型天灯和玉山、阿里山构成的长方体建筑,象征了台湾多山环海的地理特性;山西馆以节能环保的粉煤灰砖和LED灯组成门楼,呼应“动力演绎时代”的主题;“天上西藏”外立面宏大辽阔、天高云淡的风景中,沉静圣洁的拉萨城展现在人们眼前,立面下方,一条纤细、一条粗犷的流线型曲线,是迎风摆动的哈达,或者是绵延横亘的雪山?你还没有想清确切的答案,浙江馆的青瓷巨碗与江西馆的景德镇瓷缸造型又吸引你去一探究竟……

    就如同国家馆的外观,表征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神,每一个地区千变万化的外貌,也体现着城市的文化表情。在江苏馆,你看到的28块LED贴膜大屏风上,是鱼嬉莲林、禾舞绿野中合成的一个个繁体“蘇”字,还是碧波蓝天、桃红柳绿,在晴空下绽放的茉莉?反正我们看到的是大江东去、千帆竞渡、一桥飞架的锦绣江苏;从省区市联合馆正门进入,无意间瞥见北京馆,是天坛、水立方、鸟巢还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唯一一个用机械收缩臂和大型LED屏改变展馆样貌的场馆,志愿者说着都有些“无奈”:“北京的神韵无法用单一的静态形象去表达,其魅力在于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场馆怎么设计?”——“变形金刚”来啦!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无人问津的贵州茅台被展会人员无奈却又颇具心机地一摔,酒香四溢而名满天下;清脆的声响似乎可以穿越时空,2010年的世博会,贵州如何巧用心思,展现自己的“醉·美”?“我们搭建风雨桥、鼓楼、苗寨贯穿整个展区,将苗族姑娘头上的银饰夸张变形作为招牌,以此吸引世界观众到贵州馆、到贵州来。”工作人员说。

    12包湖丝所带来的

    “在贵州”,你能看到带着世博记忆的茅台,“在广东”,你同样能碰触到属于中国人的世博记忆——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在即,广东商人徐荣村向伦敦发去了12包“荣记湖丝”,独得金、银大奖。如今的世博会已不是展品展销会,却仍是各地名物竞艳的大舞台。

    闻香识广西。广西陶艺家卢权智特为世博会烧制的红陶荔枝树《八桂飘香》,古代铜鼓的经典之作——变形羽人纹累蹲蛙饰铜鼓细说壮族千年文化内涵;江苏的工艺——双层乱针秀、微型核雕、漆雕、水晶雕,苏地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个园、寄畅园的四季美景;江西馆俨然一座瓷窑——瓷筝、瓷鼓、瓷编钟静待乐师演奏,天花板上,小瓷碗连起一串串光影变幻的彩灯,景德镇陶瓷家李家正正在现场演绎釉下青花绘瓷手法。江西馆陶艺大师表演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晓毛说:“景德镇是瓷都,我们江西馆就以瓷为主,在世博会期间会有49位国家级和省级陶瓷艺术大师为大家进行现场表演。”同时上阵的还有陕西陇县社火脸谱代表性传承人杨秉权,他的新作“马勺木锨疙瘩社火脸谱”吸引了众多观众上前询价。“世博会上不卖的,只作技艺展示。”引来一片惋惜之声,却没有人离开,都在摸摸精美的马勺,或者记录下杨秉权创作的过程。那边又闪起一片光——“海宝剪纸”高悬在陕西馆中,谋杀大量菲林。

    展示一种精神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来源于先哲亚里士多德的理念: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但如果有一种力量在阻挡我们的美好之梦——比如地震——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四川馆。青翠的竹林、金黄的油菜花、憨态可掬的熊猫,掩盖不了“水润天府”两年前的伤痛记忆。两年后的四川已经化作“感恩之城”,通过电影传达对汶川地震时各方支援的感谢与祝福。在援助之手互动墙上,观众伸出双手,就能出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图像——“汶川精神”已经成为国人的深刻记忆,或者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如今这样一种精神也在“中华水塔三江源”青海重新显现。4月21日是青海玉树地震哀悼日。从澜沧江、长江、黄河之“水”“逆流而上”,雪山脚下三江源头,一束由白玫瑰、白百合、青竹组成的花柱与倒垂冰山两相呼应,白色菊花铺满一地。“悼念青海大地震所有死难同胞”——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所有参建人员敬挽。挽联上这样写着。“在哀悼日上午,我们举行了一个仪式,大家为地震死难同胞默哀3分钟。自从玉树地震发生后,很多观众到青海馆询问有关地震的情况,施工方也在第一时间向玉树灾区捐款。”工作人员介绍,因为地震,青海馆的参观者很多,大家除了寄托哀思,也在借着青海馆所提供的展示内容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青海三江源对中国乃至东南亚生态格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观看似没有城市元素,但城市的基础是什么?——水。”

    他的话一语中的。“人,诗意地栖居”,离不开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湖南馆的“魔比思环”由竹子和纸做成,既充满浓郁的湖湘记忆,又可化成泥土,轻薄环保;观众脚下地幕上溪水涟漪荡漾、落英浮动、鱼儿畅游,传达了人景融洽、安乐和美的“都市桃花源”理想。“无限城市”香港则在3层露天环境中设置香港湿地环境,种下来自香港的植物——沟通无间断,环保也要无间断。

    日行千里的梦想

    就如同世博会上所展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发明创造和技术世界中诞生出来的世博会,开始试图将目光投向更为辽阔的空间,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从科技成果的展示转变为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的思想论坛。在上海世博会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新技术打开沟通,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建设人类的和谐家园,成为众多展馆的共同选择。

    一个女孩从上海馆出来感叹道:“片子很棒,以小马车和磁悬浮介绍上海的百年变化,这个动感电影有6个维度可以活动——360度环幕加天顶全部影像。”

    “如果说其他展馆的技术是3D、4D的,那它就是6D的!”她加了一句。

    接着她走进新疆馆,互动水果的剖面,介绍的是动态的交河故城、和田玉,与可以饱餐一顿的馕。辽宁介绍沿海经济带的4D互动影院,座椅晃动,因为屏幕上有船在行驶,炼钢的景象热气喷涌而来,展现春花的场景,甚至能闻到花香!

    通过4D效果,给人“拂了一身还满”的观影体验的,还有“长白山下放歌行”——在长白山里游历雾凇凝结的过程,或者在一片青绿色的山东馆,“玩转”2100块LED管束矩阵模块组成的鲁班锁。“它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高科技打造的绚丽造型背后闪烁着古代工匠的营造智慧。”山东馆新闻宣传部副部长顾建业说。在徽州民居里感受数字模拟的云卷云舒,或者登上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列车——“北京-拉萨”的列车牌都已快得看不清——通过8块42寸荧幕,亲身经历美丽如画的青藏铁路之旅:堆龙德庆-玉珠峰-风火山-可可西里-开心岭-沱沱河-拉萨站-大昭寺……

    坐地日行八万里,也曾经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中国梦”。

    如今一切皆已不同。

    想变身兵马俑,去陕西馆,通过摄像头拍下脸部照片,机器会帮你选择一个与你的脸型、气质最为接近的士兵,图像合成后打印,作为世博会上“千载文华”与每位观众紧密互动的生动留影。“预约要趁早,因为这个很好玩,每天有一定的名额,这个活动最火爆。”工作人员催促着我们。

    或者可以慢慢来。在浙江馆喝杯虎跑泉水烹煮的龙井——杯子别扔,它可是纸质的青花瓷碗;或者在晶莹剔透的梦幻冰城,投掷冰壶,模拟滑雪,出上一身大汗;再去台湾馆,按下祈福语的按钮,看着自己的心愿随着天灯缓缓升空……

    如果想找世博会上唯一使用1000多平方米线幕的海南馆,不用去请志愿者指路,听哪里充满“嚎叫”就是了。声控视频,颇似《阿凡达》里树精的椰子树与萤火虫图像随风摇晃着,观众大声喊,它们就长大一点。一位男士在海南馆主题“海南,让您的生活更美好”下,大声吼叫“更美好……”椰子树猛地长出花团般繁盛的叶子,引来一片掌声与笑声。

    中国看不完

    1889年的一个春日。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快步登上1710级台阶,将法国国旗插上一座刚落成的铁塔顶端。他宣称,巴黎以往的建筑象征着过去,而这座铁塔则预示着未来。也正是在那一年,巴黎通过世博会一跃成为典型的世界级城市。

    又是一个春日。上海。我们不知道“东方之冠”之于中国在今后的地位是否如埃菲尔铁塔之于法国在今日的地位一般举足轻重,但我们可以肯定,以东道主身份建设的上海馆,已经成为世博会上一个新地标——从早到晚,石库门造型的馆门前永远大排长龙。“上海馆的主题是‘永远的新天地’,新天地不是地名,而是会意词,它代表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不断迈向新天地的城市精神。”上海馆馆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说。

    除了世博会的一轴四馆,上海馆外立面的像素墙也将被永久保留。1.5万张从市民手中征集来的记录上海城市变迁、建设成就、家园风貌、市民生活的照片,被绘上5500块三角立方体,借助5000余个小电机的转动,带出“永远的新天地”、“上海祝福你”、“expo city”等画面,现代数字机动装置的每一次驱动,都讲述着上海分分秒秒不经意间就会错过的故事,传达的是每一个人心中不同的上海。

    它的名字叫“上海看不完”。

    上海世博会也看不完——那些万种风情的中国梦。

    或许我们该说,整个中国都是世博会的中国馆,整个世博会都在传达一个中国梦?

    就如同陆士谔在《新中国》中讲的: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到对岸浦东。“长虹般的铁桥,横卧波心……一时渡过了桥,只见洋房鳞次栉比,马路四通八达,往来车马,像穿梭一般,哪里是浦东!”——百年之后,黄浦江依旧潮起潮落,卢浦大桥纵贯东西,大桥之下,澳门馆内,小女孩终于梦圆,找到了心爱的玉兔;百年前的陆士谔也决定将奇梦记载下来,“以为异日之凭证”。

    而今,百年世博梦圆,百年的中国梦也仍未完。(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云菲 张亚萌 驻上海记者 杨雪华 梁珺霞 周俊)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