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纯人委员:重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http://www.cflac.org.cn    2009-03-13    作者:安纯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国民族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各民族在民族区域生息繁衍、交流融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区域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着力培育民族区域特色文化,使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但从整体上看,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仍处于探索、起步、培育的阶段,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为此,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文化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发展的思想。新兴的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首先就要纠正轻视文化产业的陈旧观念,树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发展的思想,推动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向发达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转化,把有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实力,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出台适合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就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台民族地区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以指导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不仅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还要健全与文化产业配套的保障体系。要通过减免税收、加大银行贷款力度等方式,对民营文化产业进行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效益好的文化经营单位走向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三是根据地区和民族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民族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需要充分挖掘。要提高特有人文资源的文化艺术含量,挖掘其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要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政策;要把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餐饮业、交通业、娱乐业等行业结合起来,走一条联合发展的民族特色文化之路。

    四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把“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提升到“文化精品带动战略”上来认识。一是科学制定专项规划,持续健康推进民族地区文化精品建设。在项目支撑上,应通过调查摸底,筛选出能够开发的资源类项目,加快建立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库,精心包装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前景看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健全“储备一批、立项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的项目跟进机制,尽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二是加大文化品牌建设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建立文化品牌分级评估体系,加大各类资金投入,引导、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各类文化实体打造项目品牌、作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知识品牌和产品品牌;制定优惠政策,开展文化招商,积极探索外资和各类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新渠道,高起点地运作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和文化精品建设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健全完善各级财政支持文化精品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

    五是加大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应制定特殊政策鼓励其他地区文化人才到民族地区工作;要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快培养各种文化人才,不断为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继承与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六是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针对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文化设施薄弱等现状,把现有的文化资源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要改变传统文化剧“在城里没人看,在乡村看不到”的局面;要积极创作贴近群众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积极推广“文化服务进农家”和“文化大篷车”等活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拓宽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之路。

 (编辑:晓婧)

|两会图片|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濮存昕发言
张海委员
朱世慧发言
刘秀荣发言
覃志刚委员
冯骥才发言
委员们认真整理提案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