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文化遗址打旅游牌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0   作者: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网

    作为青海历史生动写照的地下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保护不力、建设缓慢等因素,不仅制约了青海文化效应的发挥,也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危机。为此,许多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大声疾呼——保护地下文化遗产,让地下文化遗产为建设旅游名省作贡献。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案组收到的众多提案当中,有两份关于加强保护都兰古墓和加快西宁沈那遗址文物博物馆建设的提案。

    1982年,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都兰县热水乡血渭草场墓地进行抢救性挖掘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研究证明,这块墓地和察汗乌苏河南岸的古墓都属于唐代吐谷浑邦国的遗址。吐蕃古墓是6世纪末到9世纪中叶,青海地区连接东西方贸易中转站的仅存证明,考古价值不亚于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是我省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兰古墓的发掘也引来了盗墓者觊觎的目光,疯狂盗墓给这片古遗址造成重大损失。1996年,有关部门对盗墓行为严厉打击。但是,随后几年,盗掘古墓的势头又死灰复燃,给古墓群带来灭顶之灾,也令当地群众和考古工作者痛心疾首。为保护古墓群,发挥古墓群在旅游名省建设中的作用,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文物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厉打击盗墓行为。在保护和发掘古墓的同时,多组织吐蕃古墓国际学术研讨会,广泛宣传吐蕃古墓的历史价值,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助力。

    另外,九三学社的另一份提案还建议政府,在发掘沈那遗址文物的同时,抓紧建设沈那遗址博物馆,为西宁旅游业增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新亮点。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美术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道路。从上世纪“文革”梦中惊醒的美术界,一直走在当代艺术拨乱反正的前列,大胆突破艺术禁区,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上摸索回归正确道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