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用情感和生命去体验生活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18    作者:王松    来源:中国文联网

    作为一个作家,体验生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当一个作家长久地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写作,就会不知不觉地脱离生活。首先,这会使作家的自我意识膨胀起来,陷入“个人写作”的怪圈。其次,这也往往会使作家失去对现实生活的热情,甚至丢掉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作家无疑是写不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参加赴地震灾区体验生活小分队的机会。在去往灾区的路上,我想,现在是祖国需要我的时候了。

    我们这支小分队是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迭部和舟曲3个县。这里与四川省交界,最近的地方离震中仅百余公里。在灾区,我被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残酷现实和人们热爱生命的顽强意志以及无私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住在腊子口的那一夜,我第一次失眠了,脑子里翻滚的都是白天见到的人和事。我在天津作协是专业作家,从事专业创作已经很多年。我反省自己,由于每天忙于写作,或多或少地已经脱离了生活。现在,我来到灾区,突然面对眼前的现实和前所未有的一切,立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我记得那一夜直到凌晨两点仍没有睡意,于是从床上爬起来,流着泪一口气写下了《老师》、《生命》和《告诉你》三首歌词,并定下了《班长》、《水》和《复课》等几个小品的构思。在这个夜晚,我感觉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创作冲动了,似乎已经麻木的神经又重新敏感了起来。

    在灾区期间,我总是想,一个作家,在这样一场大的灾难之后来到第一线体验生活,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或者换一种说法,作家应该如何去体验生活?

    我想,首先,这种体验应该是感同身受的,也就是说,作家要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生命意识去和灾区的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而绝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带有功利目的地去攫取写作资源和第一手材料的写作者,更不应该只将灾区的现实生活简单地作为体验的对象。因为后者往往会使作家产生一种与己无关的“隔岸观火”心理,甚至会沦为一个“观光者”。其次,一个作家面对这场灾难的责任感应该是内在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是被外在的某种力量驱动的,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灾区的第一线真正感受到许许多多让人震撼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想到这些,我才真正明白了我们这支小分队为什么叫“抗震救灾体验生活小分队”,而不叫“抗震救灾采访生活小分队”或是别的什么小分队。

    当我从灾区回来,坐在自己的书房里重新整理这次体验生活的手记,梳理在灾区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我知道,这是一个作家应该有的真正的责任感,是对祖国、人民和对现实生活的责任感。同时,我也在心里做出一个决定,如果今后再有深入基层生活的机会,我决不轻易使用相机,而是要用眼、用心、用情感和生命去体验。

    当然,是用一个作家的情感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