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汉中灾区采访随笔(节选)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04    作者:王蓬    来源:中国文联网

    四川汶川地震,使相邻的甘肃陇南、陕西汉中也成为重灾区,引起全国关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组织作家、文艺家来汉中灾区采访时,笔者作为作家亦作为向导,先后三次随同前往宁强、略阳灾区,除完成万字报告文学,还整理出几个片断,献给关心灾区的读者。

    109隧道现场目击

    这里已是秦岭腹地,两岸山崖壁立千仞,嘉陵江水奔腾湍急,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宝成铁路便从两山夹一水的峡谷中穿越。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修筑于上世纪50年代,作家杜鹏程在铁道局任宣传部长时曾就此写出过一部扎实的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再是一篇散文《夜走灵官峡》精致且深刻,入选中学课本,我们那一代人都曾学过。灵官峡距109隧道很近,都在甘肃徽县境内。因汶川地震造成109隧道塌方时,恰好一列满载油料的列车穿越隧道。车头刚出洞口,多节油罐被堵洞中,燃起冲天大火,宝成铁道被迫中断,大批运往四川灾区的救援物资滞留,央视现场直播中,冲天的大火伴着浓烟从隧道口喷出,一队队抢险的武警战士正翻山越岭赶赴现场。一时间,109隧道为全国所注目。5月30日,我陪中国文联体验生活小分队到现场时,大火已经扑灭,隧道已经疏通,宝成线恢复运行,满载抗震物资的列车正缓缓驶过隧道,但险情并未排除,现场仍然惊心动魄:洞口两面高达数百米的山崖烧得焦黑,已经变形的巨大油罐已拖出洞口,放置于河滩,工人们正在用火枪切割,关键是隧道上方山崖已被震松,滑坡滚石随时可能发生,必须采取加固措施。眼下,几十名抢险队员都腰拴安全绳,从近百米的山崖空吊下,在山崖挥锤凿石,打进钢钎,再布上铝合金网来固定山坡,以防止落石滑坡。身穿桔黄色工作服的工人,在烧得焦黑的山崖悬空工作,既醒目壮观,也十分危险,加之余震不断,真让人替他们捏着把汗。我们到时,牛群熟悉的面孔被准备换班的工人认出,不少人还知道他拍摄过“牛眼看家”组照,和挂职当县长的轶事,喊着“牛县长”来给我们拍“牛眼看抗震”,牛群满口答应,艺术家们也围上来与工人们围站山坡,以109隧道为背景,齐声高呼:“中国挺住,109挺住!”雄壮的喊声伴着一列正好通过的列车的隆隆声响,在山谷久久回荡。

    女镇长的背影

    由于近邻四川,又恰在汶川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边缘,陕西省宁强、略阳两县,成为直接被波及的重灾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略阳以白水江镇受灾最重,白水江镇坐落在嘉陵江边,与甘肃徽县、四川广元近为友邻,是“鸡啼闻三省”的地方,早年凭藉古老蜀道与嘉陵江航运的畅通,自古就为商贸繁盛之地。今日宝成铁路穿镇而过,设有白水江站,繁盛依旧,全镇5万多人,在山区就算大镇。这次家家受灾,走马湾等村落几乎成为废墟。我随中国文联与中国作协组织的作家艺术家采访团先后来白水江镇了解灾情,没有想到白水江镇镇长竟是我认识的赵素萍女士。赵素萍很年轻,今年才34岁,几年前,她任略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曾到市委宣传部挂职,在与文联联系的宣教科任职,来过文联几次,瘦弱的身材使她更显文静,被编辑部的同志误认为是来自农村的业余作者。熟了才知道这纯属误解。赵素萍办事认真且能受委屈,有种山区女子的坚韧,相熟的同志说她寄宿的地方冷如冰窑,宁可受冻也不吱声。后来她回了略阳,没想到在距县城60公里的地方当了镇长,更没想到这是灾情最重的地方。听介绍,这儿离宝成线109隧道不到20公里,大火燃起时,就是赵素萍骑摩托车最早赶到,拍下现场照片,向上级汇报的。

    我们赶到白水江镇,赵素萍不在,说是陪省市领导去走马湾了解灾情了。我们没在镇上停留,也直赴走马湾。沿途疮痍满目,沿着嘉陵江通往乡村的道路,原本就崎岖,加之震后塌方和滚石就更坎坷。尤其是在离开嘉陵河谷,再沿青泥河河谷进发时,道路狭窄得无法会车,老远听到对面有车过来,便得寻找地方停靠,耽误了不少时间。赶到走马湾,看着这个由55户人家构成的山村,房屋全部倒塌成废墟。正值农忙时节,村民们不等不靠,正在四野里收麦脱粒,连老人孩子也没有闲着,使大家在沉重中又感到振奋。直到夜色笼罩了嘉陵河谷,我们才返回白水江镇。终于见到赵素萍。她听到我们来,赶来迎接,匆匆见面,看到她依然纤瘦却于干练中显出一份成熟。一到镇上,赵素萍便被赶来汇报的几个人包围,她首先安排我们的晚餐,大盆盛着土豆、豇豆、白菜等烧好的菜,不管哪路救灾人来,现汤下面,一人一碗,油盐自便。吃完饭,我们还想赶回略阳,临走找赵素萍告别,她正带着一大伙人扛着铁铲,说要赶修一段道路,明天有救灾车辆要来。这时,已快晚上10点,说什么都属多余,只是挥挥手,看着她纤瘦的背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作者为汉中市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