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宜兴委员谈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http://www.cflac.org.cn  2007-03-15    来源:《光明日报》
 

    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主委周宜兴走上大会发言席,作了题为《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掘并研究龙文化的根》的专题发言,以全新的视角对中华文明尤其“龙”文化的形成过程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阐释。

    周宜兴委员说:“全世界的华人都自豪地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自有可记载的历史时期起,‘龙’在中华各个民族中传承了三四千年。但时至今日,关于‘龙’文化的根源在哪里?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还没有一个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界定和令中国乃至世界信服的说法。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一大遗憾。”

    “2006年,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发布了《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早在8000—5000年前,秦安大地湾就存在着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一个相当丰厚、相当进步的文明——大地湾文化。那么,创造大地湾文明的历史代表人物是谁?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终要回答的问题。”

    周宜兴委员说,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流传着肇始中华文明的第一人是太昊伏羲氏。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里,供奉着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乾隆帝为止的188位中国的帝王,太昊伏羲被尊为188位帝王之首。据典籍记载,伏羲早于炎帝、黄帝约2000年或者更早,是“代隧人氏继天而王”的。这样算来,伏羲是在8000—7000年前或者更早的一个历史时期,黄河上游远古先贤的代表人物。这个时期,正是大地湾文化诞生并繁荣发展的时期。“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诞生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在时间上相互重叠。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们在空间上也是相重叠的。伏羲诞生在古成纪,成长在古成纪,而大地湾原始遗址也产生在古成纪。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重叠不是巧合,而是历史事实,它预示着传说中的“伏羲文明”与地下发掘出的“大地湾文明”,可能是同一个历史文明的两种不同表象与形态。现在,它非凡地在21世纪显现了出来。这一文化遗址的发掘,有可能把我国的文明史在5000年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3000年左右。

    周宜兴委员说:“伏羲是父系社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以古成纪为中心的众多原始部落共同组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其所创的10多项文明中,有一项是‘立九部,设六佐,初创社会’,《三皇本纪》中说伏羲‘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这就是说,伏羲所立九部都以龙师命名,每个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龙图腾。显而易见,中国的龙文化是由伏羲开创的。”

    “这就需要我们把文字记载的史料、考古发掘的史料和保存在民间的传说史料三者并重使用,相互补充佐证。”周宜兴委员说,“对伏羲所在历史时期的历史研究,应当把着力点放在以伏羲为代表的先贤们创造远古文化这一核心上,挖掘并认知伏羲文化的丰富思想与精神内涵。我想,这必将对中国文化传承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