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繁荣 大团结 大发展——中国文联五年工作回顾
http://www.cflac.org.cn    2006-11-08    作者:来源:光明日报
 

    第七次文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五年。

    五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这一切都极大地教育和鼓舞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联干部队伍,坚定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五年来,文艺战线创作繁荣、评论活跃、队伍壮大、人才辈出,文学艺术百花园异彩纷呈,文艺生产力发展迅速,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曲艺、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送欢乐下基层

    第七次文代会以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坚持把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回报人民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自2003年—2005年以来,中国文联持续组织艺术家奔赴祖国各地采风、创作、展览、慰问演出。这些活动,为文艺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丰富了艺术家的生活积累,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组织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700多人次,举办以“百花报沃土,艺术献人民”为宗旨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约100万基层群众直接受益。

    自2003年春节起,中国文联的“百花迎春”春节大联欢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节日文化品牌,而“周末相声俱乐部”和以高品质低价位文艺演出为宗旨的民族宫百花剧场,都是将工作重心下移,普及艺术,服务群众,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第七次文代会以来,中国文联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重大节庆日和革命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文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2年,中国文联发起组织了艺术节、综艺晚会、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为迎接、庆祝十六大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03年,为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在延安杨家岭举行纪念座谈会,并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慰问演出,进一步提高了文艺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自觉性,增强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4年,通过举办“小平您好”等活动,表达了文艺工作者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敬仰与怀念。这一年,中国文联还组织或与其他单位合作主办了一系列活动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2005年中国文联围绕抗战胜利60周年开展的各项活动,讴歌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弘扬了民族精神,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

    2004年,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表达了文艺工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与怀念。

    2006年,中国文联紧紧抓住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两个重大纪念日的有利契机,精心组织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大型文艺晚会、青年京剧和民歌精英演唱会等系列活动,有力配合了中央总体部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长征路上送欢笑,革命圣地万里行”慰问演出、梅花奖艺术团赴老区义演、“聚焦长征路”摄影创作、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等,各具特色,成效明显。

    坚持导向 推动创作

    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常设全国性文艺奖项共12个。2005年,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坚决贯彻《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进行了系列整改,力求更好地发挥评奖的正确导向作用。五年来,中国文联针对文艺理论评论相对薄弱的状况,大力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学术研讨活动不断深入,理论评论队伍逐渐壮大。迄今已举办5届的全国文艺评论奖评奖,推出近400篇优秀文艺理论评论文章,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围绕发挥文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举办以“文艺与和谐社会”、“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为主题的两届当代文艺论坛,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针对一些作品庸俗、低俗、媚俗倾向,以及一些影视剧违背唯物史观的不良创作倾向,召开关于“红色经典”改编、反对“三俗”倾向等专家、学者座谈会,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这些理论评论的评奖和研讨活动,注重紧密结合文艺创作实际,坚持正确导向,增强了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理论评论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营造良好的文艺鉴赏环境和批评环境提供了支持。

    崇德尚艺 建设队伍

    中国文联将评选表彰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活动和向常香玉、丛飞同志学习的活动,与文艺界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活动紧密结合,积极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恪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对于在文艺界弘扬正气、倡导“德艺双馨”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文艺工作者的形象建设和队伍建设。五年来,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项措施,营造文艺界崇德尚艺的良好风气,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2004年中国文联在全国文艺界开展了评选表彰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活动。同年7月19日,中国文联成立55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了首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向全国文艺界发出了“弘扬‘德艺双馨’精神,争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倡议书。

    2006年3月,在胡锦涛同志发表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之后,中国文联及时召开了座谈会,一批知名艺术家向全国文艺界发出《关于在文艺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议》。中国文联和各团体会员还通过发倡议、开讲座、培训、办展览、办演出等方式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扩大交流 增进友谊

    加强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联的重要职能之一。五年来,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宣传了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增进了中外文艺家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1年10月和2004年10月,第五、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成功举办。

    2001年10月和2004年10月,成功举办了第五、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无论是在规格和水平上,还是在规模和影响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中国艺术周”是中国文联在国外举办的大型对外文化活动,树立了中国文联对外交流的品牌,大力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006年7月,中国文联组派艺术家代表团,在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举办了“欢乐今宵”文艺演出。演出好评如潮。

    2003年和2005年主办的两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赞誉。2005年9月,在中国召开的第16届国际美术大会上,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成功当选为新一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是中国文联的一项重要工作。五年来,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认真贯彻中央对港澳台工作的总方针,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为加强“两岸三地”的沟通,增强港澳台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方式 履行职能

    2004年,中国文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了首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向全国文艺界发出了“弘扬‘德艺双馨’精神,争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倡议书。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文联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五年来,中国文联和各地文联紧紧围绕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入的层面进行探索、实践,为文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经验,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心和尊敬老一辈艺术家,提拔和培养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是中国文联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五年来,中国文联先后举办了梅兰芳、周信芳、蒋兆和、欧阳予倩、赵丹、徐悲鸿、舒同、焦菊隐、蔡楚生、田汉、冯雪峰、沙可夫、骆玉笙、程砚秋、贺绿汀、钟敬文等老一辈艺术家和文化名人纪念活动,出版了老一辈艺术家《晚霞文库》和传记丛书,组织并实施完成了中国京剧晚霞、彩霞工程,拍摄了90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电视专题片。这些活动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中国文联与文艺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彰显了中国文联作为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