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廿三湾
栏目:旅途
作者:董庆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廿三湾坐落于苏浙两省交界的江苏一侧,在宜兴市湖父镇邵东村境内,天目山山脉绵延至此,形成一条横亘数公里、东西向的余脉,东西两头分别称作“青芝岭”和“长岗岭” ,廿三湾即在其中间。因从山脚到山顶的山路要转二十三道弯,故名廿三湾。

  一直想去爬一次廿三湾,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周日,同事建议趁天气晴好,午饭过后稍作休息去爬廿三湾,主意不错,于是欣然应允。

  中午十二点半准时出发,一路通畅,驱车四十分钟不到便进入了廿三湾脚下的小村庄。这里是典型的江南山村格调,村路两边林立着新式的水泥楼房,不时夹杂着有历史沧桑感的老旧住宅,斑驳的墙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似乎在述说着久远的故事。山村人家的门前屋后都开垦着一块一块自留地,栽满了品种丰富的时令菜蔬,既绿化了环境,又丰盛了餐桌,绿色生态健康,让人钦羡不已。村人们悠闲散淡,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家的农事,不时传来邻里之间最朴实的欢笑声,偶尔跑出一条温顺的小黄狗,摇晃着尾巴,不紧不慢地张望着,也许是在等待同伴的到来,给这个宁静的山村平添了几许画意。

  七拐八弯后,车已行至山脚下,崎岖的山路使得停车并不那么顺畅,好不容易找到个可以勉强容下的车位,停妥。迫不及待地下车,路边摆放着一些山农的摊位,售卖的都是些诸如山芋、板栗、笋干、草鸡蛋等本土农产品。

  山下,一池山泉水,清澈见底,它从山间潺潺流下,汇聚于此,给来来往往的过客带来了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据说这原生态的山涧水可以当作矿泉水来饮用,因此,每天都会有许多城里人带着水桶等装备慕名前来取水。沿着山石堆砌而成的阶梯一步一步向上走去,竟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在一块块光滑的石头上行走,每一步都得踩稳踩实,此时一双合适耐磨的运动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口气走到了第一湾的标牌前,抬头望去,山路弯弯,看不到顶;满山遍野的毛竹苍翠欲滴,山坡上长满了各种叫不出名称的植被和野花,目之所及,无不感受到生命的鲜活。偶尔有鸟飞过林间,留下一路欢歌。身边不时有上山下山的登山客经过,提醒自己要鼓足劲,争取途中不停留直达山顶。过了第一湾,很快第三湾就在眼前了,原来这廿三湾并没有想象中的陡峭难爬。继续向上,山风习习,空气里布满了植物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顿感脚下生风。乍一看,十三湾到了,途中,因为鞋子不配合,同伴中有一位先下山了,有点遗憾,她说下回会来坚持爬完。半山中,建有一个小亭,名“歇脚亭” ,供休息避雨观赏风景之用,安排得恰到好处。十八湾、十九湾,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居然没有累的感觉,甚至还可以哼着小调上。边爬边和同伴交流,不一会儿,醒目的廿三湾路标出现在眼前,感觉已是胜利在望了。

  快步经过廿三湾就来到了山顶,一片平坦的山顶上,“境会亭”最先映入眼帘,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讲的就是此处吧,依稀看到古人当年聚会议事的热闹场面。境会亭的对面是一座简易的寺庙,里面看不到人,一些供品看起来已经摆放多时,显得有点冷清。

  站在山顶上极目四望,远处群山绵延、云雾缭绕,脚下郁郁葱葱、大地铺绿。不禁感叹,真是一个休闲健身观景的好地方。

  兜了一圈,就往回走了,下山虽然没有上山那么费力,倒是要更加谨慎,容易滑倒。爬山的人越来越多了,上上下下的爬友们见了面都是相视一笑,整个山道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山脚下,算了一下时间,上下山一趟大约四十分钟。

  之前听人说,廿三湾很陡,爬到山顶要一个多小时;也有人说爬廿三湾很轻松,十几分钟就能登顶。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有人爬山,注重的是登山的感受抑或沿途的风景,有人爬山是为了健身锻炼,当然也有登山人体质的差异。

  在日益喧嚣繁华的城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各种应酬的增多,更多的人愿意放下忙碌,放慢脚步,走进田园,走进大山,感受宁静,返璞归真。那么,来吧,爬一爬廿三湾,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的拥抱,这里的竹海,这里的深氧,这里的山野气息,会荡涤你内心的焦虑和浮躁,给你带来身心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