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让网络文艺研究更有特色
作者:黄鸣奋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加这个论坛,我很高兴,但也很惶恐,因为在网络文艺领域是年轻人走在前面,我们上了年纪的虽然非常感兴趣,但是要追的话又深感力不从心。我想到一个题目,跟大家共勉,那就是:我们的研究怎么样才能够更有特色?对网络文艺而言,这是一个大题目。在科技跟艺术逐渐交汇当中,怎么去寻找特色?这牵涉到我们怎么发挥自己所长等一系列问题,对年轻人显得特别重要。我把相关想法分为九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第一个就是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我从小喜欢科技,虽然没有学理工科,但这兴趣延续至今。我感觉,要寻找自己的优势,兴趣是很重要的条件。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什么?如果我们对研究领域进行细分的话,讲营销可能就是经济、市场层面的问题,讲创作可能就是审美层面的问题,各有各的旨归。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所定位,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想占领所有高地是不可能的。但是,其中肯定有自己既感兴趣又可以跟社会需求接轨的取向。第三个就是能够帮助、引导我们前进的人在哪里?比如“西湖论坛”就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与会者既有学理工的,又有学人文的,都可能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是很重要的。以上三个问题主要是就学术研究中人的因素而言。

  第四个就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什么?可以说,技术给文艺评论提供了很多新的手段。在我们那个年代,只有很简单的一台电脑,今天却已经有了非常复杂的数学工具或者其他检测手段,这些是我们要努力熟悉与应用的。我们做网络文艺研究的人面对海量数据,需要有新的技术、新的软件。第五个就是要找到自己有独到见解的地方,努力到别人没有探索的领域去探索,或者是以前讲得不对的地方,去发现问题、提出观点。第六个就是要找到适合表达自己观点的文体或途径。在历史上有很多创新,实际上往往跟文体有关系,比如诗歌、小说、戏剧等的分化。我发现美国G.P.Landow教授研究超文本的专著曾采用电子超文本作为载体,有效地展示了其研究成果的特色。这三个都是跟研究的具体课题有关系的。

  后面三个问题,是关于怎么样把人的因素跟课题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的。第七个就是要有方法论的创新。比如,我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研究?其实上个世纪80年代厦门大学一些前辈提出的很多命题就让我非常感兴趣,他们关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探讨,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第八个主要是环境。我们处在中国迈进新时代的进程当中,国家有很多自身的经验、诉求,这些对我们的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更好地把个人的定位跟国家的定位融合在一起。最后是心灵的探索。文艺评论表面上是评论别人,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因此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观照自我,从而实现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灵探索。

(黄鸣奋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