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杂技>杂技评论

中国滑稽 :美学的追求与智慧的修行

时间:2019年02月01日 来源:《杂技与魔术》 作者:任 娟
0
中国滑稽 :美学的追求与智慧的修行
——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观察

《我心中的玫瑰花》剧照

《生日》剧照
  2018年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最惊艳的收获,可以说是天津市杂技团的滑稽节目《三个和尚》了。该节目以民间广为流传、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三个和尚”为内容背景,融入国粹艺术的精华,不仅与传统杂技“顶花坛”的技巧巧妙结合,又将京剧、昆曲的伴奏旋律融为一体,同时对两性话题中的喜剧元素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演员的表演也堪称形神兼备、技艺过人、默契十足,整个作品神完气足,取得了非常强的观赏效果。因此,当本次全国滑稽比赛评奖结果公布——《三个和尚》获得滑稽节目奖,其余两个名额空缺时,业内纷纷肯定大赛评委会为了鼓励创新,聚焦质量,维护中国杂技金菊奖的权威性、示范性和严肃性,所传递出的宁缺毋滥的态度,并用“实至名归”等赞誉向《三个和尚》表示祝贺。

  说起来,中国滑稽沉寂已久,距上一次全国滑稽比赛已经足足20年了,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高艺术水准时期更是相去一个甲子了。当前,优秀的滑稽演员,除了刘全和、刘全利兄弟俩依然坚守在舞台,绝大多数则先后离开了表演舞台。而有的团体仍以伤病人员或不宜再演杂技节目者充任丑角,因此难有后起之秀。相较于杂技、魔术的蓬勃发展,中国滑稽创新性明显滞后。

  今年本届赛事的举办,在中国滑稽界猛地掀起了一股推新作、育新人的创作热潮。虽然对很多年轻的滑稽演员而言,没有大赛前例可以借鉴,因此对赛场有一定隔阂感,创作方向不够明朗,在作品整体水准上尚未达到评委的期待与要求,甚至极个别节目从构思到表演还不能称其为艺术作品。其实,对于参赛者而言,今年11个入围节目角逐三个奖项,斩获的机率非常高,但大部分节目还是前期准备不足。这个前期准备包括但不限于研究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杂技金菊奖、中国杂协专家委员会及滑稽艺术委员会等机构及奖项在推动精品创作、培养杂技新人、鼓励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导向与引领;研究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2017年全国杂技比赛与2018年全国魔术比赛等所示范出来的最新行业创作水平与评奖标准;研究刘全和、刘全利兄弟俩优秀的滑稽作品内在逻辑化的主题、结构与舞台艺术化的表达、呈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各参赛团队及个人很珍惜这个让大众目光回归滑稽艺术本身的机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作品都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新时代的追随,对主旋律的弘扬,对真善美的歌颂。这一切都彰显出滑稽艺术发展的美好前景。

  通过赛事,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如何用幽默滑稽的手法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态度,令观众在开怀大笑后留下一些余味,已经成为中国滑稽新生代普遍的价值诉求与意义追寻。

  杭州杂技总团演艺有限公司的滑稽节目《我心中的玫瑰花》,细腻摹刻繁华都市中小人物的爱情,等待是为了遇见对的人,当心动的女孩突然地闯入再突然地离开,表演者用玫瑰盛放与凋谢等魔术手法贴切地表现了五味杂陈的内心活动,爱而不得的无奈与忧伤令人回味。

  江苏省杂技团的滑稽节目《生日》,表现一位孤寡老人在梦境中陪伴自己老伴儿过生日的场景。表演元素丰富,有魔术有分饰两角也有肢体技巧,结合音乐营造出朴素内敛却又镌刻着深情的意境,传递出老人历经世事后内心的孤独与温暖。相信假以时日,经过岁月沉淀的表演者张霜剑还能带给中国滑稽更多精彩。

  类似的还有周孟的参赛节目《奇幻之夜》,都市夜归人带着行李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被隐形玻璃困住,一会儿跟箱子较劲,一会儿受到风雨的暴击,最后在路边酒醉而眠。一个诸事不顺的失意者的形象引人同情。

  以上节目体现了滑稽创作介入现实生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代表了中国滑稽的一种可喜的创作方向。但比较遗憾的是,引人发笑这方面兼顾得尚显不足。如何在滑稽与深刻、搞笑与意义中找到平衡点,还需要创作者进一步地思考与回应,也有赖于当下创作环境给予一定的示范与引导。

  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雕塑前的恋人》、北京金玲魔法世界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赛活驴》、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的《幽默玩耍》以及左辉、冯福伟的《滑稽手技》等参赛节目中,表演经验丰富的参赛者则比较好地抓住了滑稽的艺术个性和美感效应,既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滑稽谑趣元素,又有比较过硬的杂技表演技巧,在互动过程中还能即兴发挥、机智应对,展现了滑稽表演者过人的综合素质和对舞台的掌控能力。其中,《雕塑前的恋人》还在民族文化的呈现上,凸显了西域风情和特色。《赛活驴》则传递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乔装戏传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滑稽手技》展现了参赛者默契的配合与从容的心态。这些“功夫在诗外”的因素也对节目起到了加持的效果。

  此外,广东云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快乐的指挥家》、吴桥县杂技团的《布偶娃娃》以及新蔡徐家班冰上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滑稽飞技》等参赛滑稽节目,也可以看出创演者在观赏性上对观众取向的努力靠近,在创意及技巧上也不乏新意与亮点。

  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期间,中国杂协还举办了“哥俩乐翻天”全和全利幽默滑稽惠民演出专场,组织了第二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中国滑稽创新创作研讨会及国外专家滑稽艺术讲座,这些举措都可以看出中国杂协对推动滑稽艺术创新创作、引领滑稽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中国滑稽新生代所寄予的殷切期待。

  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滑稽的潜质。感官刺激、高度快乐和神奇趣味,是滑稽能够带给人们的“魔法”。不过这些所谓的“滑稽”往往在精神文化方面层次不高,审美趣味较低,从题材内容到造型扮相,包括表演形式和风格,常常有低俗残忍等不健康成分。建国之初的戏改运动,荡涤了旧社会遗留在滑稽中的污泥浊水,使中国滑稽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焕然一新。滑稽艺术开始朝着幽默、健康、活泼、可爱的方向发展。人们在纵声欢笑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善意和谐的氛围。因此,国外观众认为,中国杂技“小丑不丑”“小丑很美”。这无疑是中国滑稽艺术质的飞跃。与此同时,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舞台艺术的中国滑稽也套上了无形的枷锁,滑稽艺术自身功能不断被削弱,滑稽演员的个性越发含蓄、保守、严谨,在逗笑与“严肃的表演”之间显得顾此失彼、进退失据。

  我国杂技界有一个共识,杂技艺术各品种中最易形成明星效应的是滑稽“笑星”。因为在杂技这一艺术门类中,滑稽表演有着最大的自由度、包容性和伸缩空间,也最能反映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真实感受,最能体现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才华。尤其是在今天,可借鉴的中外滑稽作品和创作手段都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滑稽表演者更应该静下来想想怎样用严肃的艺术态度和严谨的艺术理念去强化杂技滑稽本体,去激发奇思妙想,去丰富造型与题材,去打造具有美学品格或耐人寻味的作品,去创造典型性的个性浓郁的滑稽角色形象。这就是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展望,也是我们在庸常、琐碎的现实和人生中,不断需要滑稽、敬畏滑稽、期待滑稽的理由。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