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变革年代军人的心理坚守 ——观电视剧《成长》

时间:2012年08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先义

  军旅题材电视剧《成长》日前在央视八套的播出落下帷幕,该剧在奥运期间逆流而上,收视稳定,口碑不俗。由王海鸰创作的这部以空军飞行员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为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表现空间,是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个可喜收获。该剧通过对空军家庭两代人的军人精神和家庭情感的表现,第一次全面地反映了空军运输机飞行员的战斗生活和情感历程。

  这部戏的故事起于1986年,恰恰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因此作品实际上是变革年代军人生活的写照,反映了改革开放年代人物的心理嬗变,表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空军飞行员的心理坚守。这部作品的矛盾设置匠心独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1986年刚刚毕业的彭飞,在面临是进北大、清华名校还是进飞行学院的抉择,这是作品展示的第一层矛盾。彭飞之所以选择进军校,并非出于远大目标,主要是与父亲的心理代沟所致。他只不过是为了摆脱父亲几近严苛的军事化的家教,决意从毕业那天起不再花父亲一分钱,这实际是一种赌气行为。但是进了飞行学院的彭飞,没想到的是,严格的军事训练,远远比父亲对他的军事化家教要严酷得多。然而正是这样一种严格的训练和摔打,使他完成了成长的第二个阶段,军校不仅练就了他的出色飞行技术,更培养了他的国家情怀和英雄精神,使他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成长为人民空军的一名合格的飞行员,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军人。

  人物的成长并非到此而止,作为一个合格的共和国军人,对彭飞更严峻的考验不仅是训练场,变化了的时代给主人公思想上带来的巨大冲击,这个考验更为现实。这是彭飞人生成长的第三个台阶。当彭飞走出军校,驾驶战鹰飞向蓝天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如火如荼的新时期。这时候他刚刚组织了一个甜蜜的小家庭,其毕业于大学新闻系的妻子安叶,为了表达对彭飞飒爽英姿的空军飞行员形象的倾慕,甚至可以不惜放弃在报社非常体面的工作。但是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快让她从浪漫回到现实,她明白当一个飞行员的妻子,不仅要全力以赴地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还要意味着有更多的放弃,还要准备忍受清贫和孤独。她最终决意投身商海,家庭于是出现裂痕。

  然而对彭飞来说,更严峻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诱惑。蓬勃发展的经济,市场对飞行员的急需,把经过严酷训练的空军飞行员当成了国内民航挖墙脚的主要对象。地方民航市场以比部队高得多的薪酬待遇,对空军运输机飞行员来说是个诱惑,彭飞接到这样的邀请时,有过动摇,但他最终还是坚决地选择了坚守,义无反顾地继续留在了人民空军飞行员的岗位上。

  两个年轻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选择,把戏剧矛盾推向高潮。把矛盾推向最高点的,是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部队突然接到抗冰雪和抗震救灾任务,彭飞义不容辞地走上了抗灾的第一线,接受生与死的考验。而正是在这场严峻的抗灾斗争中,母亲田海云听说部队有飞机失踪,脆弱的心脏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结果心脏病突发去世。彭飞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安心一线抗灾,他没有把田海云去世的消息告诉儿子,而已经与彭飞分居的安叶,也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于是,故事有了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人物完成了自身成长的历程。

  对于人物成长第三重矛盾的设置,无疑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该怎样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这实际是一个大命题。回答这样一个社会命题,作品并没有简单化和概念化,而是通过把人物放在一个一个特殊的生与死的考验中去磨砺,从而就把人物的命运发展推向极致。这正是这部作品思想的高点所在。应该说,这样一个课题,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的课题,都在需要我们作出最现实的回答。社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是富裕,我们面对的诱惑也会更多更现实,这就意味着选择坚守将必然会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但是,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人民军队的宗旨,国家赋予每个军人的光荣使命,人民对军队的期待,都使每一个当代军人必须作出坚守的坚定承诺,这就是这部电视剧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