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热点推荐

两会代表委员探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

时间:2020年05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王琼
0
  自《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问世至今,从日益庞大的创作者和受众面,到多元的传播平台和产业化延伸,从国内拥趸无数到“出海热”全球圈粉,经历 20 余年发展的中国网络文学,正在以“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的身份抢占世界文化版 图。与此同时,成长中的中国网络文学也在努力打破玄幻、仙侠、穿越等类型小说的桎梏,不断开掘与提升题材类别与审美形态,彰显主流价值观的现实题材作品不断涌现,成果不凡。尤其是近年来,在《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 导意见》《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2017-2021 年)》等相关政策顺势引导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如雨后春笋势头强劲,据《2019 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渐成潮流,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生态格局良性 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且,《网络英雄传 2:引力场》《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宛平城下》等多部作品接连入选 2018 年、2019 年中国好书榜;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欢乐颂》《都挺好》《大江大河》等赢得高收视率和好口碑……诸多佳绩 见证着不断提升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创作成就和作品影响力。 
  那么,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日益蓬勃渐成气候,这一现象背后有何成因?网络文学创作者是如何看待和参与实践的?这也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本报专访业界专家和网络文学作家,共同展开探讨。     
            ——编者
现实题材转向让网络作家只为初心去创作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蒋胜男
 
  记者:近来年网络文学创作出现很多现实题材创作,您应该也切身体会到了,有何感受?
  蒋胜男:近几年,我看到不少网络作家都在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包括很多网络作家的作品都被搬上了荧幕。比如阿耐的《大江东去》《都挺好》、齐橙的《大国重工》、卓牧闲的《朝阳警事》等等。我觉得对网络作家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网络文学从天马行空的玄幻逐渐走向大众,走向现实生活,让年轻人对此引起共鸣,让观众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网络文学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深度的表现。
  记者:在您看来这样一种创作现象与趋势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意义何在?
  蒋胜男:在我看来这种创作现象是网络文学从量变达到质变的必然趋势。在过去,大家提起网络文学,可能一开始想到的就是玄幻、重生、穿越等等。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读者的范围扩大,更多的题材,尤其是现实题材逐渐成为了网络文学受到认可的创作类型。因为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文学所要表达的价值观一定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题材的创作,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越来越贴合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凡是能给读者带来共鸣、能引发社会思考的创作,就是好的创作。而且就我们网络作家的构成来说,我们真的是“来自于人民”,很多网络作家本身就从事这一行的工作,或者根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生态中,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东西特别能反映真实的生活,甚至在某些方面因其真实而有建设性。“没有人能比一个厨子更懂得厨子的生活和要求”,我们的网络作家就来自现实的各行各业不同阶层,所以当他们涉足现实题材的时候,能够更接地气,更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
  记者: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题材转向?这种转向对未来网络文学创作发展生态有何影响?
  蒋胜男:我觉得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网络文学逐渐受到社会与观众的认可,成为了主流文学形式之一。早期的网络文学是泥沙俱下,而今的网络文学是大浪淘沙,好的作品会逐渐崭露头角,整个行业因内容而兴起,也因好的
  内容而壮大。这样的题材转换会让网络作家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内容创作上去,让自己站在当下,思考当下,不为逐利只为初心地去创作。对网络文学创作发展生态而言,这个产业链将逐渐健康化、全面化、主流化、精英化。
  记者: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是非常年轻的群体,在您看来这种题材转向意味着什么?
  蒋胜男:这种转向意味着现在的年轻作家更关注生活,更多去思考我们面对的社会问题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是一种从天马行空的异想世界回到现实、承担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我觉得非常好。同时,我也认为无论哪种题材的创作,只要能够把握人物的情感走向,书写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引发时代的共鸣,都是好的现实题材创作。
  记者:就目前已有的、您了解的现实题材创作还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克服?未来您是否也会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着力?
  蒋胜男:我觉得现实题材创作有些好的非常好,但有一些可能只是跟风去写,没有来自生活,或者仅仅是把一些都市背景的小说当成现实题材写的,依旧是一些悬浮的所谓“霸道总裁爱上我”“玛丽苏少女甜宠寄生”“屌丝逆袭打脸爽文”等。简言之,只有“现实”的壳儿,没有“现实”的魂。这样的作品同质化严重、人设单一,读者无法从中找到现实共鸣。其实作者要更多体验生活,更多思考当下,沉浸式地走进人物的内心,去感受时代大背景下,社会对个体内心的冲击和影响,去代入人物、去共情地感受人物命运,才能真正写好笔下的人物,才有可能创作出精品力作。
  记者:正如《芈月传》等作品赢得无数人的喜爱,您多年深耕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并获得颇多成就,那么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您的投入和感受如何?比如去年接受本报采访时您还提到连续剧《太太时代》剧本的创作。
  蒋胜男:其实我创作的作品,不管是写历史小说,还是写现实题材,归根结底,核心都是人们对人生境遇的选择与思考。比起历史小说需要考究历史细节,现实题材的作品需要更多地去贴合时代发展的境遇。在不同的时代,每个人物的选择都会有变化,人物都在时代的漩涡里,可他们该如何顺着时代的方向向前走,这是我在创作时最经常去思考的问题。《太太时代》说的就是金融危机下,如何面临危机迎接挑战,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写现实生活并不是一定要写现实当中的琐碎生活,更是要写一种社会共鸣和现实的心理突破。这个故事虽然写的是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背景,但是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黑天鹅事件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真实生态会是一种永
  久的共鸣。在写现实题材作品的时候,我会把虚实相对应地结合起来,“虚”指的是戏剧上的创作,“实”则指的是人物的心境变化。之所以大部分观众都能够有切身体会,就是因为这种情感上的东西得到了共鸣。所以不管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在戏剧和现实中找到平衡点,才能保留剧本创作的艺术感,引发更多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向精品化、经典化迈进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
  记者:您认为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陈崎嵘:首先,从内容上来说,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在创作主题、内容还是思想倾向上,网络文学和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传统和主流文学审美已经趋向同步。

  在题材上,网络文学改变了玄幻文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呈现出写作题材的多样化。其中尤为瞩目的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大量涌现,我将其归纳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整体性崛起”。从创作队伍上来看,网络作家队伍进一步年轻化。过去,网络作家主要由“80 后”“85 后”构成,如今“90后”“95后”网络作家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从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上来看,近年来的网络文学有一个新的特征,那就是各种题材元素、创作手法、创作风格的综合性和糅合化。网络作家开始将各种题材、形式、风格融合起来,使网络文学呈现出更加千姿百态的局面。

  记者:“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整体性崛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崎嵘:首先,现实题材作品在网络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网络作家越来越多,现实题材作品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大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网络作品涌现出来,比如齐橙的《大国重工》,wanglong的《复兴之路》,大地风车的《上海繁华》,郭羽、刘波的《网络英雄传》等等。

  这些作品在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明显的突破,体现了网络作家对社会历史认知的深入,也反映了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的显著提升。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一些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甚至已经可以和传统文学中现实题材作品的质量相媲美了。这些现象都体现了网络文学向精品化、经典化迈进的趋势。

  记者:关注和讨论现实题材创作的时候,往往有将“现实题材作品”和“现实主义作品”概念混淆的现象,厘清二者之间关系对加强现实题材应该也较为重要。

  陈崎嵘:完全不能把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混为一谈。现实题材是指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故事是现实的、当下的,它反映的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情感。比如,表现当前军事、法治、教育、家庭、校园、职场等社会问题或行业领域的,都属于现实题材的范畴。现实主义则是一种创作方法。作家在书写现实题材时,可以用现实主义来表现,也可以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来表现;同样地,作家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时,既可以处理现实题材,也可以处理其他题材。

  当前,一些网络作家仍然会使用穿越、架空、重生、异能、“金手指”等手法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它们是“现实题材作品”,但并不是“现实主义作品”。不过,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已经开始尝试“正面强攻”,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创作现实题材作品,这是令人欣慰的。

  记者: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现实主义文学评论传统和学者队伍。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相应的网络文学评论体系也正在建立起来。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与传统文学有哪些不同?

  陈崎嵘:网络文学在网上生成、网上传播、网上阅读、网上评价,它有自己的特点和创作规律,因此与传统文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全一样。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创作具有自由化、随意性、类型化等特点。我认为,在评价网络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尊重它的类型化选择,鼓励深挖类型化的潜质,期待类型中涌现出精品力作,甚至是经典之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类型化中存在的套路化、同质化等问题,鼓励网络文学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

  此外,网络文学在网络平台上连载、更新,与读者直接互动,使读者、粉丝参与到创作中来,形成了一种直接面向读者创作的模式;网络文学本身又是依附于网络平台的,背后涉及民间资本的投入,讲究利润的回报,这也决定了网络文学必须面向大众。在评价网络文学作品时,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的网络文学评论体系建设,要总结出带有规律性、共性,有利于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理论指导原则。

  记者:相对于复杂、生动的网络文学发展现状,网络文学评论似乎略显沉寂。作为文学发展的“两轮”或“双翼”之一,现实题材的发展离不开评论的推动。

  陈崎嵘:较之网络文学的变化发展,我们的网络文学评论存在滞后性,很多评论是薄弱的、隔靴搔痒的。我们也在分析原因。首先,我们有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却缺乏专门从事网络文学评论的研究人员,虽然这些年也涌现出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专家,但总体来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业人才仍然较少。其次,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篇幅动辙数百万字,评论家和网友一样,要追更、参与,要阅读极大量的作品和文字,面对令人咋舌的篇幅、层出不穷的新作,有时会有点儿“跟不上”。最后,涉及一个评论习惯问题。网络文学作品都是在网上生产、网上传播的,但我们的文学评论还是习惯于在纸质媒介上发表,导致网络文学读者平时很难接触到这些评论。种种原因造成了网络文学评论的滞后性,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现实题材复归与网络文学发展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定家
  记者:近来年网络文学创作 中,现实题材越来越多,也引起了业 界及相关专家的关注。 
  陈定家:“现实题材”问题的确 是近几年网络文学界谈论得较多的 话题。譬如 2019 年 10 月,由北京市 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向读者推荐优秀 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发布活动,推出 了 21 部推优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 单,十之八九都是“现实题材”作品。 如《大河峥嵘》《人生的战争》《清莲》 《大山里的青春》等。 
  2019 年我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 的“网络文学+”大会,曾有幸和中国 作协的几位专家代表大会发布了一 批网络文学现实主义 IP 精品书单。 其中有写国企改革的《复兴之路》、反 映时代变革的《我的一九七九》、反映 “一带一路”的《他从暖风来》、反映铁 路建设的《中国铁路》以及反映医疗 建设、家庭伦理、美食传承、军营成长 的《大医凌然》《姜县人家》《生活系游 戏》《特种岁月》等作品,这些作品,只 是现实题材小说的冰山之一角。 
  记者:现实题材创作不仅逐渐 增多,并呈现很多佳作甚至“爆款”, 有专家将其称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 创作“整体性崛起”,您怎么看这样一 种创作现象与趋势? 
  陈定家:如果从文学发展史的 角度看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实题材创 作出现“爆款”,与其说是转向,不如 说是回归。因为网络文学诞生之初, 现实题材是占主导地位的。说到“现 象和趋势”,我觉得要从网络文学发 展的历史看问题。因为网络文学在 其萌芽期,基本是一种非功利写作, “我手写我口”,大多数是些“实录其 事”、直抒胸臆的作品,只要我们对网 络文学发展史稍有了解就会发现,网 络文学最初出现的那一批作品中,如 《奋斗与平等》《图雅的涂鸦》直到《第 一次的亲密接触》等,现实题材作品 所占比重实际上比现在还要高出许 多。所谓的“第一代写手”,如痞子 蔡、安妮宝贝、邢育森等几乎都是现 实题材写作的高手,其实“第二代写 手”中的大多数人也是以现实题材见 长的,如宁肯、慕容雪村、尚爱兰、陆 幼青、雷立刚等,早期的“三驾马车” 或“四大写手”几乎都是靠现实题材 作品成名的。但是随着收费模式的 建立,穿越、玄幻、仙侠、魔幻、耽美、 历史架空等非现实题材小说、类型化 写作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些年涌现出来的众多网络大神,如唐家三 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辰东、方 想、猫腻、耳根等都是幻想类小说名 家,他们在资本介入、市场策划、媒体 炒作等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但这 些成功毕竟不能改变网络文学作为 文学的本质。题材的多样化是网络 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现实题 材创作之所以引发关注,固然有政策 引导、网站扶持、作者重视和读者期 待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另一个真正重 要的原因,不是因为现实题材取得了 多么辉煌的成就,恰恰相反,而是因 为长期以来网络文学中的现实题材 创作缺少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所 谓“爆款”或“整体性崛起”的说法,主 要是就发展趋势而言的,更多的是表 达一种良好的期待,网络现实题材小 说对读者的影响,何时能产生幻想类 文学那样的轰动效应,我们还得拭目 以待。 
  记者:您认为网络文学创作这 种题材回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陈定家:这是网络创作遵循文 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同时也 是网络文学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现实题材写作之所以成为主流,最根 本的原因是任何文学想象归根到底 都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网络作家 生活在一个正在发生伟大变革的世 界里,关注现实是他们认识新时代、 理解新生活、创作新作品的必修课 程。其次,网络文学在《魔戒》《哈利· 波特》等作品大行其道的时候,的确 涌现出大批非现实题材作品,世界范 围内幻想类作品所造成的国际化影 响,必然对中国网络文学创作产生一 定的影响,但这股风潮过后,作者倾 向于贴地飞行,读者更加关注现实, 这应该说是网络文学的一种理性选 择。此外,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大 多是在网络游戏的哺乳之下成长起 来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数人涉世未 深,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 解,所以不太容易写出有深度的现实 题材作品,随着这一代代网络作家的 快速成长,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刻,回归现实题材写作,可 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毕竟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小说题材。 
  狄德罗说过,任何东西都敌不过 真实。《大国重工》出自于阅文集团大 神作家齐橙之手,重点描写了近 40 年来中国冶金、矿山、电力、船舶等重工领域科技研发与装备制造的场景, 真实再现了国企重工人才为推动国 家经济发展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 力。评审专家认为,小说人物众多, 场景宏大,张弛有度,洋溢着深沉而 浓郁的爱国激情,是一部记录改革开 放伟大时代的优秀工业题材小说。 类似的行业题材小说,主要得益于各 行各业作者的亲见亲闻,他们最了解 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从这个意义 上说,网络文学先天就带有现实主义 的基因,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出世间 百态。 
  其次,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 求。现实生活的伟大变革,需要我们 的作家艺术家真实地记录和表现这 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讲好改革故 事,传播开放精神,脚踏实地,放眼世 界,这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每位作家 艺术家的光荣使命。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 点,那就是文宣部门、大众媒体、中国 作家协会和各级网站主管部门对现 实题材的大力倡导。中国网络文学 走过近 20 年的历程,它早已告别了 “文青发轫期”的“心灵书写”,也见证 了资本发力期的“制造大神”,在迈进 移动 IP 时代后,网络文学如何保持 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势头?如何放眼 长远,继续借力市场又不忘初心?正 面引导至关重要。例如中国网络小 说排行榜遴选上榜作品时,在思想性 与艺术性大体相当的作品中,评委们 会优先考虑关注现实生活的作品。 这种“关注现实”的导向,对作者来 说,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期待。 从既有效果看,榜单对读者也具有强 有力的导向作用,“网文上榜,粉丝暴 涨”的说法就是例证。大众也可借此 看到涌现出的诸多接地气的优秀 作品。 
  记者:在您看来,这样的题材 复归或者转向对网络文学发展版图 与生态有何影响和意义? 
  陈定家:网络文学创作现实 题材转向改变了网络文学玄幻、穿 越等幻想类一统天下的局面。注入 现实,反映现实,加入到轰轰烈烈的 现实生活中来,有真正扎根于生活、 来源于现实的创作,才有可能产生 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 秀作品。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表 明,玄幻穿越等类型化写作的基本 套路经过大量的重复和复制之后, 创新潜能已得到极大的释放,已明显出现难以为继的态势。读者对幻 想小说过分模式化的写法也渐渐产 生审美疲劳,现实题材的复归或转 向,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 在一个时期内,有针对性地强化和引 导现实题材写作是有其合理性,但强 调关注现实不能损害网络文学“超越 现实”和“放飞想象”的优势,不能无 视非现实类小说在网文出海和 IP 开 发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事实上,迄今 为止,真正为网络文学带来巨大市场 效益和良好国际声誉的主要是幻想 类作品,如广受海内外读者追捧的 《盘龙》《仙逆》《鬼吹灯》《择天记》等, 都不是现实题材小说。现实题材的 复归或者转向,应该有益于网络文学 的兼容并包,有益于保持百花齐放的 良好生态,而不是相反。 
  记者:您认为当下网络文学以 及现实题材创作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创作更多佳作甚至精品? 
  陈定家:当前的网络小说创作 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有待突破的 瓶颈。十年前就有批评者感叹网络 文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不强、多而 不精、丰而不富、快而不稳,迄今为止 这些缺失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例 如,部分作者为迎合读者阅读趣味, 有意架空历史、远离现实,无视作家 使命,放弃价值承担,漠视时代精神 和艺术规则。 
  说到现实题材创作,网络时代的 现实题材与传统文学理论所讲的现 实题材在我看来有很大差异,因为某 种意义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 生存时代,现实生活的幻想色彩越来 越浓厚,今天的现实题材已远不是 “ 锅碗瓢盆交响曲”式的现实题材 了。微博、微信、大数据、云计算、远 程医疗、网络课堂、手机支付等都是 前人闻所未闻的新生事物,网络时代 的“现实题材”,与传统文学的现实题 材之间的区别,自然也存在着极大的 不同。 
  当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 学创作和文艺创新最根本、最关键、 最牢靠的办法。网络作家群体只有 走出书斋,投身自然,拥抱火热的现 实生活,去感受激情、寻找诗意,才 能走出网络文学类型化困境,突破 创作瓶颈,从而走出方寸天地,阅尽 大千世界,回应现实关切,肩负时代使命。
从自己最熟悉、最切身的感受入手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网络作家唐家三少
  记者:近年来,您创作了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拥抱谎言拥抱你》《隔 河千里秦川知夏》等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反响不俗。和之前擅长的幻想类作品相比,现 实题材的创作有什么不同? 
  唐家三少:之所以开始尝试现实题材,首先是因为通过多年的写作,我感到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有能力处理一些现实题材了。比如《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是 我为妻子创作的,记录了我们在一起近20年的点点滴滴 。 我的现实题材创作就是从这些 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最切身的 感受入手的。 
  同时,我认为创作现实题 材作品也是网络作家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的体现。老实说,我觉得相比玄幻作品,现实题材 创作的难度更大,因为它要求我们对社会生活有更细致、深刻的体察,也需要进行大量的 调查、考证工作,这和纯粹的幻 想虚构是完全不同的。比如 《隔河千里 秦川知夏》,不仅仅是一个都市爱情故事,它以京杭大运河文化为背景,是一部弘扬大运河文化和精神的小说。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我前期做了很多调研考察工作,收 获很大。 
  记者:近年来许多优秀 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影视化 改编都获得成功,这也似乎带 动了网络文学 IP 改编热,您怎 么看这种现象? 
  唐家三少 :什么叫IP? 我对IP的理解就是,已经被验证过的、广大读者喜欢的故事, 或者说内容,甚至有可能是某个形象。对我们网络文学 IP 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故事。故事是源头,是核心,当你的故事 能够被大量读者认可的时候, 自然而然也会被平台合作方认可,从而进行影视、动画、游戏 等方面的改编。一旦这个故事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合作方平台进行改编的时候,成功率也会高很多。我希望未来能够打造出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IP。 
  记者:在此前接受本报 采访时您曾强调您公司的座右铭是“做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 IP”,中国网络文学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唐家三少:首先,继续沉淀内容,形成系列化的创作,让我们的内容有更大的衍生空间;不断提升内容品质,以“品质为王”,打造一些真正的精 品;和合作方一起,保护好我们的版权,然后有节奏地进行 IP 的开发,通过多版权运营、全产 业链的发展推动这个目标的 实现。 
  记者:接下来您还有哪 些创作计划,会着力现实题材 创作吗? 
  唐家三少:未来10年左右,还是会围绕《斗罗大陆》进 行系列创作。这个系列我已经 写了 12 年,未来可能还要再写 10 年,我希望把这个系列作为 一个足够庞大的内容的积累, 向“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 IP”方 向迈进。然后也会继续进行现实题材的创作,比如未来可能会写一部和冰雪有关的,关于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小说 。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写这样的小说为冬奥献礼。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