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书法人物

不同桃李混芳尘 ——朱廷九印象

时间:2020年09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沈向明
0

朱廷九作品

  朱廷九,号大榆树醉翁,是邳州、徐州乃至江苏省少有的集作家、戏剧家、民间文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术家。他心胸坦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有长者之风,嘉惠后学。

  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只有语言过关了才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朱廷九的文学和艺术个性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他往往从独特的角度去捕捉事件,然后再用他特有的思维和生动灵活的语言去创作自己的小说、散文、戏剧、民间文学和戏剧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和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提起朱廷九的书法,其中也充满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用他的话来讲,走书法之路,是误入“歧途” 。记得朱廷九在举办他的个人书法作品展时说,有一次他在工作单位里用毛笔替人抄写材料时被一个同事突然将毛笔夺了去,并说他毛笔字写得不行。朱廷九知耻而后勇,立即买来文房四宝,苦练书法,并不耻下问、刻苦研习,从此走上书法之路。他上追书法源头,后研北碑南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碑帖结合、狂放之风格。他的真、草、隶、篆、行诸体皆功力深厚,其中尤善狂草,动辄挥毫,意到笔到、笔到神到,挥挥洒洒情境超脱、浑然天成,给人以愉悦的精神享受。

  1946年出生的朱廷九在书法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到了如今的古稀之年。染墨聚池,退笔成冢,废纸如山,艰辛的历练研学成就了挥洒自如的洋洋大草,足见他对笔墨的至爱,对书法的痴迷程度之深。扬子云曰:“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 ”学者若能见千碑而好临之,而不能书者,未之有也。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朱廷九作品古意未变,质实厚重、宕逸神隽,草情隶韵皆有晋风,尽显书坛名家风姿。 “书法独立为艺术,继之屹立国学之粹,世人敬仰尊崇,不仅因其承载传统文化的渊源,更兼具能达性情凸显自我情怀。‘二王’ 、张旭、怀素、王铎等历代大师都在草书上演绎出惊天骇地的不朽名作,在形神相依、意趣为要的心境中,草书最能抒情达意。 ”朱廷九这样说。

  我曾经在邳州文体局主办的“百姓大讲堂”上见朱廷九身着一身青衣,精神矍铄,主讲“艺术与人生”专题。慕名前来现场听讲者云集,他们都想聆听朱廷九“传道” 。朱廷九的书法,像他的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富有个性。他认为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三个字:“入、融、出。 ”学书之人做到“入、融”较易,但是要想“出” ,却是极难的,能“出”者,凤毛麟角,所谓“出”就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朱廷九做到了这一点。大多数人都认为朱廷九工狂草,实则不然。欣赏朱廷九书法的行家,往往不难看出朱廷九书法诸体皆行;慧眼识真不难发现,从他的一件件书法作品中,既见古人又见自己。所谓古人即是传统,所谓自己就是形成他的书法独特个性。难怪书法家王冰石说:“欲学朱廷九书法,是徒劳的。因为他涉猎的姊妹艺术太多,朱廷九书法碑帖结合,使你既享受到‘二王’的神韵千古,又欣赏到碑碣的金石之声,使你感觉到动中见静、静中见动。尤其是他的狂草,用他独特的人生所学和博大的艺术家的气度,挥洒自如,动辄神工鬼斧、满纸云烟,不由你既领略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又呐喊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

  朱廷九一生当中注重读两种书:一种是有字的书,一种是无字的书。读有字的书好理解,就是读古今中外名著,做到博览群书,坚信开卷有益。另一种书,要从无字处读,用他的话说就是到生活当中去、到劳动人民中间去,要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下里巴人结兄弟、交朋友、培养感情。朱廷九正是真正读懂了这两种书,所以他才有那样的文学语言、那样的戏剧结构、那样的书法姿态。

  朱廷九还是邳州市书协的创始人和领军人物之一,从邳州市书协副主席到主席算来近40年,他引领和打造了邳州大运河书法派,推动和创建了邳州“兰亭小学” 。他甘为人梯,培养并造就了一个优秀的书法群体:有入室弟子数十人,其中成名者有张利、曹元伟、卢浩堂、吴浩等青年书法家。这些人的弟子如提俊峰、佟士伟、薛宁、惠聪颖、车帅等又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态活跃在当今的中国书坛上,并多次捧得大奖归,这是一个在全国书法界引人注目的书法家群体。

  为艺术而奋斗一生的朱廷九,是一位极富性情,有独特见解,有极高修养的杂家。做人他推崇树德立品。 “不同桃李混芳尘”是他的座右铭,他相信心正,方能文正、字正、一切都正。

朱廷九作品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