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家网站>谢麟>评论新闻

谢麟:构建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

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当一些评论认为中国具有“前卫”性的油画作品已经在与西方“后现代”的“接轨”中走向了世界,并获得了“地球村”一员的“身份”时,另一些观点却对时下轰轰烈烈的“新表现主义”潮流抱着冷静的反思态度,认为中国油画热闹的表面下隐藏着危机,预见在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中国油画将面临怎样发展的问题。于是,中国油画的现状及走向成了世纪末的热门话题。“全面接轨”与“民族化”这两个反复使用过的词被再次提了出来。“全面接轨”看来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欺,但“民族化”也是让人困惑的理想。因为多年来不少艺术家的努力并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民族化”论者起码认识到中国油画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转折时期,只有从民族传统中吸取营养,使中国油画真正具备“中国”的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面貌。从方向上看这是中国油画发展的趋势,但怎样“实现”民族化,中国油画的“民族形态”应是怎样的,却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极大的误区,如果不从根本上明确,即容易使中国油画走进“狭隘民族性”的死胡同。中国油画应怎样建立自己的体系,“民族性”的实质是什么,应是当下在认识上要解决的问题,这问题不解决,中国油画仍将在这种混沌中徘徊。我认为,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应建立在“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上;这种“古典形态”是以东方传统精神为依据,以中国油画家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观念为判断,以油画体现出来的审美形态。因这“审美形态”的精神内核是东方的古典精神,故谓之为“古典形态”。中国油画必须构建并经过这个“古典形态”,才有可能确立自身的体系,并逐步发展成在世界画坛上具有独特品格的东方式的“中国油画”。我们在对历史的回顾及对现状的分析中不难得出以上结论,这是中国油画今后发展的必然。

  一、中国油画并未真正建立独立体系

  油画从17世纪传入中国,而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是20世纪近百年的时间。但只要我们略微分析,便发现近百年来我们全都是处在引进与学习的阶段。虽然油画近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具有阶段性特征,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油画”面貌并没形成,更没有进入中国油画自身的“现代”或“后现代”时期。除了学习阶段规律性的局限外,中国社会形态的多变也极大地制约了中国油画形成独立体系的进程;加上近年来浮躁的社会心态的影响,便造成了中国油画的现状。我们引以为荣的一些在实践“民族性”中取得成就的前辈们,大多数也只是从形式上试图改造油画以使其具有“中国意味”,但其积极的意义并不能掩盖因作品没能体现民族精神的本质而呈现出来的勉强的“嫁接性”。因为如果只以东方艺术样式去画油画便认为是实现了民族性的话,例如用油画去画水墨图式,那是永远实现不了民族性的。所以我们曾试图实现民族化的尝试只能说是积累了经验,其结果并未形成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学习阶段”应有时限性,当然学习会随着“需要”而不断延续下去,但今天我们应用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去实现中国油画独立体系的建立。

  客观地讲,用一百年的时间全面地把西方油画“学到家”是不现实的,大有继续学下去的必要;但从另一角度去看,以东方文化背景去追求无法直接体验的由西方文化产生的油画的“完美”,这也是徒劳之举;并且有即便达到了“完美”,其意义又何在的问题。这就提出了我们学习油画的目的,到底是求“完美到家”,还是学习掌握这种西方的艺术语言,用来表达我们自己的精神情感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知道“重复”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洋为中用”应是我们的目的。今后有选择地学习会继续下去,但不再是主要目的,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研究怎样画中国的油画。

  二、构建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

  我认为,要建立中国油画的自我体系,应首先建立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

  在中国油画已处在“现代”与“后现代”的发展阶段,提出要建立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似乎又不切实际并有“倒退历史”之嫌。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我们油画的独立体系必须建立在我们的文化基础上而不是西方的话语权及价值标准上。而正如上面所分析的,中国油画并没有发展到自身的“现代”与“后现代”,目前中国的油画现状只不过是西方艺术现象的折射,因为“现代”的中国油画并没有“现代”的中国精神及我们自己的价值标准。所以,欲建立中国油画的自我体系,应首先确立我们自己的价值标准,寻找中国油画的精神依托。我们能与西方对话并产生区别的东西只有“东方性”,但历史上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现代精神、观念与意义上的“东方文明”没有多大的联系,我们的现代与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分割的,而我们的“现代观念”更多地表现出西方思想的影响。我们往往在强大的西方现代物质文明面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而西方的标准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的标准,我们的本质结构“东方性”便逐渐被淹没了,我们的“现代性”中没有“东方性”。因而,我们只有回归传统,回归到一个“东方人”的意义上才能画出“东方的油画”——中国油画来。这种以东方传统精神为依据,以中国油画家的现代观念为判断的精神审美形态便是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只有这种形态的确立才有可能产生“中国的油画”。这是建立中国油画自我体系的必经之路。

  三、“古典形态”的特征与内涵

  首先,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不是一种语言形态,而是一种精神形态。它的特征是在视觉审美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强烈地体现出“中国的”因素。即油画作品所涵寓的哲学、美学、人文精神等因素都体现着“东方性”,这是西方油画所没有的。

  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在于各自的“人性特征”上。由于自下而上环境及原始文明的差别,东方文明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人”的本身;而西方文明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征服,关注“物”的存在。这种人性特征的差异产生了人类的两大文明。这两大文明的本质精神一直影响至今,并派生出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东方传统精神的特征便是我们寻找“东方意味”和“民族性”的依据。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给我们提供着无限的源泉,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构建我们现代精神的因素,亦即“古典形态”的基因。这里所强调“古典形态”和“中国性”,并不是“自我封闭”的狭隘民族性,而是正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从而回归到创作主体的真实性上,这种本质性的真实便是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油画”的特征。

  “古典形态”的内涵除了在精神内核上呈现出传统东方精神的本质以及与之相契合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等,还更多地表现在这种精神本质的支托下中国油画家对当代社会的认识与思考,表现出创作主体作为一个现代“东方人”个体的精神世界。现代社会生存状态的多样性同样在“古典形态”中体现出来,油画家以亲历的生活、文化背景为创作因素使得“古典形态”具有生活而鲜明的现代的“中国意味”。

  四、“古典形态”产生的必然及意义

  美术史论家往往把艺术形态的分析与社会形态联系起来,认为艺术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反映。那么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与当下中国的社会形态有没有关联呢?我们知道,中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的“初级阶段”,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形态,传统与现代、落后与进步、保守与改革、发展与破坏、物质与精神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这种状况造成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和不稳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与物质文明的提高,而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往往是单向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目的,这就引发出“急功近利”、重物质轻精神的社会心态,这种浮躁的利欲心态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的精神不再神圣,以“私欲”为目的的追求把人性异化到了动物性上。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当下社会形态的反应,但实质是“过渡时期”的“阶段现象”。现象并不是本质。我们从西方现代主义的没落,后现代主义向传统的回归中不难看到人类的现代文明需要精神的充实,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已产生种种危害,而包括西方现代哲学在内的人类现代思想,因更多地关注形而向下的人类现代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有很大局限,只能从人类的精神宝库中寻解决的办法。传统并不等于落后或过时,人类对世界的一些本质认识是永恒的,因为这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现在我们的“初级阶段”的精神危机已表现出负面的影响,亟待建立相应的思想体系,解决存在问题并指导今后的发展。而现代中国哲学的薄弱及不成体系造成了建立中国现代思想体系的困难,因此只有从中国传统哲学里找到精神基础,结合中国现代状况的需要,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并以此建立现代民族精神的构架。这种在中国“初级阶段”中建立的“精神形态”,很强地体现出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现代性。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正是这种社会形态在中国油画创作上的反映。它是现代中国精神形态建设的一部分,因而在客观上体现出一种必然性。

  由于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不论是在社会形态的客观反映,还是在中国油画自身发展的规律上,都体现出一种必然性,所以它的建立表明了其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油画独立体系的形成。它与从表面形式上改造油画的“民族性”不同,是在本质上继承发扬了东方传统精神,并以此实现油画的“中国品格”。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将给中国油画带来新的面貌与生机。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