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家网站>范扬>评论新闻

承续文脉精髓 发扬正大气象——范扬赴新疆文化援疆访谈录

时间:2017年09月11日 来源: 作者:
0

  近年来,一位年轻的国画家越来越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他澄怀观道、潜心揣摩,将中国画的清风傲骨和西方绘画的浪漫唯美完美地融合于自己的作品当中。他不仅有着活跃的艺术思想,独到的从艺理念,扎实的笔墨功底,更有着养以学问的苦修历程,因此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艺术语言系统。在新疆瓜果飘香的日子里,他走进了我们的镜头。他就是天津画院副院长、著名人物画画家——范扬。

  一、新疆映象

  记者:范扬老师您好,您是第几次来新疆了?这次来和上次相比您觉得新疆有什么变化吗?

  范扬:从历史上来讲,新疆就是我们通向西边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我是第二次来新疆,这次感觉又有很大的变化,新疆是多民族的聚集地,但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记者:您这次来正好赶上了我们新疆举办第二届亚欧博览会,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您觉得亚欧博览会的举办会给新疆带来什么?

  范扬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重要的位置,周边跟八个国家接壤,有着很好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亚欧博览会的召开使新疆这个历史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经济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间的理解,更能够促进双方文化的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交流的艺术才有活力,才能有跨越性的提高。

  记者:新疆的人物很丰富,我知道刘秉江老师等等中国美协的画家们都在画,不知道您对新疆还有新疆的人有什么样的印象?

  范扬:新疆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地,人民能歌善舞,民风民俗都有其独特之处。新疆给我的印象是多彩的,无论是新疆的民族服饰还是新疆人民的外貌特征,都让人觉得浓墨重彩,丰富而大气,很入画。黄胄等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新疆题材的作品脍炙人口,世代流传,他们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了新疆,我们应该踏着先人的足迹,了解新疆,宣传新疆,在艺术创作中,凸显新疆的民族性格和特色,将独属于新疆的生动的内在气韵和外部多彩的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多反映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

  新疆给范扬留下的印象和许多画家一样,他们从新疆的变化和对新疆的理解,观众从他们的作品里就能看出,在这里他们的收获不仅是丰富的艺术资源,且这些素材在他们的艺术发展上都如我们新疆五月的草原一样的繁花似锦。他们是来寻找艺术之源的,他们也是来播种艺术的。

  二、文化援疆

  记者:您这次来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文化援疆,您认为文化援疆能给新疆带来什么?换句话说您怎么看待这次活动的意义之所在?

  范扬:文化援疆这项活动非常好,通过人才培训、落实文化项目、推进文化交流等方式,极大地保障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新疆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援疆具体到我们的任务来说,其实就是通过一些活动让津疆两地的艺术家进行更多更好的交流和相互借鉴,以提升两地文化的层次。

  记者:范老师,我们知道艺术创作来源于深入的体验和感悟,您这次到了新疆的哪些地方?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范扬:我们这次来主要是要在乌市进行交流互动,但我还是抽空去了天山天池,葡萄沟等地,就像你说的,艺术来源于自己真切感受后的那份感动。新疆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次来我觉得收获颇多。我是画人物画的,维族等少数民族的形象很有特点,我看了很激动,情不自禁地动手画了些速写,以后我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移到这块美丽的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民族,多创作些新疆题材的绘画作品。

  记者: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您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一种看似平常的生活化的表述中体现着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主旨,尤其您在人物神态和眼神的把握上让人觉得既感动又很生动,富有神韵。那么您对新疆人物的刻画,有没有考虑如何能更好地体现其最生活化的艺术状态呢?

  范扬:没有生活的作品是空洞的、概念的、乏味的,在我们画院,我经常提醒画家多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每年都要组织画家下乡写生。只有有生活经历的人,只有对生活有着深刻感知和细腻感受的人,画出的作品才是鲜活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这次新疆的人带给我很多感动和感受,也许那只是个瞬间,但是我会在创作中将那份感动变成永恒。当然,以后我还要多到新疆来,多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生动的作品。

  记者:对于文化援疆您个人有没有什么考虑?比如说在这里搞您的个展或者是学术交流,或者是成立一个天津画院援疆书画工作室呢?

  范扬:我说过,以后会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这块美丽的地域,和当地艺术家多沟通和交流。在乌市可以成立天津画院援疆书画工作室,利用这块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来新疆举办展览,新疆的画家也可以去天津办展,也可以联袂举办学术交流、采风写生等,有效地提升两地的艺术交流活动的水平。

  记者:也许是对范扬老师的要求有点高了,不过真的很希望这个书画援疆工作,能起到对画家和新疆有真正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艺术共享中的双赢效果。

  在人民大会堂一幅气势宏伟的《曹操观海图》,吸引了众多观者驻足,这幅作品气韵生动,磅礡大气,他的作者就是范扬。但是也许你还会在一幅笔触细腻、风格现代的人物画作品的题跋中看到范扬的名字。这就是范扬,创作题材广泛,创作手法多元,作品中既能找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体会与传承,又能感受到鲜活的时代特征;既有粗犷豪放的线条收放,又有细腻灵动的笔触挪移,在他的作品中多元素配合得相得益彰,东西方文化交融得得当和谐。所谓艺术是无国界的,在他的作品里得到充分体现。他说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才是艺术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艺术之路

  记者:看了范扬老师的很多作品,感觉您的作品总是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从您的作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并存,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与时尚、中方和西方的融合,我很想知道您是怎样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呢?

  范扬:画家必须是感性的,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动,需要内心的震撼;但是画家也必须回归理性,因为理性的思考才能让你的作品布局更合理,寓意更深刻,才能把感性的东西表现得更加完美。所以我在创作中一直遵循着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创作原则,无论创作什么样的作品,这个原则是不变的,这也许就是我的创作风格吧。关于传统与时尚、中方和西方的融合,这是时代给我们当代艺术家提出的命题。我们的社会就是融合的,和谐的。我们这些艺术家被传统的东西所浸润,身体里流淌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血液,同时,开放的时代又给了我们更加多元的文化营养,我们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更容易接触到世界的其他文化,科技的进步又将前沿的时尚信息进行快速地传播,这就是我们的时代。艺术家的作品是所处社会的一种折射和表现,所以我们创作的作品中必然包含时代的元素和特征。那么唯一不同的是如何将两者结合得舒服,结合得恰到好处。这就需要专业的修养和积淀了。

  记者:从您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细腻的情感,也有作为一个军人的铮铮铁骨,这应该是和您的经历有关系吧?

  范扬:作为一个画家,应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我是陕西农村长大的孩子,三岁丧母,家境贫寒,年迈的父亲含辛茹苦,异常艰辛的拉扯着我们5个孩子长大,还要从牙缝里挤出点费用,供养我学画画。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我很早就学会了自强自立,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以陕西人的那股犟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发愤图强,小学到高中,参加过很多展览也获过很多奖。后来参军,考军校当军官,靠着这种永不屈服的毅力,我走得可谓一帆风顺,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小的时候受吃过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我感谢生活,不经历风雨的人生,也许就看不到风雨过后灿烂的阳光。

  记者: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是不是将其归纳为几个阶段?

  范扬:每个画家的发展都要经历夯实基础阶段和定型蜕变阶段,我也经历了这两个阶段,二者有结合,又有区分。夯实基础阶段也是吸收消化阶段,这个阶段必须打牢坚实的造型能力,通过大量的临摹写生,从量变到质变,从中演变出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定型蜕变阶段,就是有了自己的艺术特点,但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加深,绘画风格也会有所变化。

  记者:你的作品《中国结》给我印象很深,在画册、杂志上都看过。那时候还不认识您,但已深深被您作品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作品里既有传统的身影又有现代艺术元素的体现,这幅作品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想都会找到共鸣者,当时是如何构思的?还有在您的作品中,您希望自己的中国人物画之路,最终发展为什么样的状态呢?

  范扬 《中国结》这幅作品参加了十一届全国美展,是我创作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节点。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国家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外国朋友的身影,他们对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感到神奇,对我们现在的大国地位啧啧称赞。我在观察生活中发现外国友人对我们传统中国元素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惊叹的表情和眼神给我了创作的灵感。我有了一种创作一幅老外看中国的作品的冲动,在《中国结》这幅作品中,我充分利用环境、服饰、雕龙的柱子和麒麟石像等这些中国元素,与身着中国服饰的老外进行合理构图,与整体的意境和谐搭配,较好的体现出中华泱泱大国之气魄。

  我走的是一条经由写生提炼、 “主观”与“客体”为一体的人物画创作之路。努力的去探索中国人物画的奥理。我崇尚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思想中的“立象尽意”,佛家确立的“无念为宗”,兵家思想中的“虚虚实实”----这些都能用于我的创作当中。一方面,注重继承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深入领悟意象神韵之所在,揣摩人物精神之所由来,并潜心感会一千多年来中国人物画的写意传统。另一方面,视写生为重要的创作环节,注重高质量的写生,将自己的临摹心得与写生体验相结合,直接切入最深打动人们心灵的某一个细节,某一个动作,某一个场景,某一个人物,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和本质,不是简单地套用素描造型;而是巧妙提炼,合理变形,基于对客观对象的敏锐洞察,讲究用笔的“稳、准、狠”,下笔即造型,造型必取势,气贯笔端,笔笔相接,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记者:面对现在欣欣向荣的书画市场,您认为一个画家应该如何看待呢?

  范扬:现在书画市场的繁荣,说明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是好事。但是作为画家,不能由此而浮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要能够沉心静气,潜心于艺术创作。现代的画家不可能完全与市场绝缘,但是画家要明白,只有真正的艺术精品才能经得住专业和市场的双重考验,而经得住专业认可和考验的艺术作品,才会具有更高的价值。

  生活赐予人们的都一样,不同的是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就会收获到什么样的成就。范扬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但他的坚持和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赢得了属于他的收获。他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理念,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他博纳古今之学识精华为其所感,融东西方文化为其所用,我们相信这位中国画家,一定会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寻找到一条通往世界艺术圣堂的艺术之路的,我们祝福他。(记者 彭艳秋)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