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加强电视频道资源供给侧改革

时间:2020年05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曹可凡
0
  近年来,我国广电系统打造了一系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精品力作。尤其是在近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广播电视媒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在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舆论、普及科学知识、稳定社会人心、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为电视工作者的担当叫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省市级电视台地面频道营收连年下滑,生存空间日益狭窄,针对电视频道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围绕这一问题,我有以下的调研与发现:
  现状:地面频道生存艰难,违规现象屡见不鲜
  频道的专业化发展,曾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截至2019年11月,全国地级以上电视播出机构437个,电视频道数量1219套。其中,不仅省级电视台设置的地面频道数量平均在7至10个左右,部分市级电视台下设的频道也有七八个之多。
  数量并不等同于质量,伴随着媒体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地面频道多而不精、同质化运营、生产能力低下的问题逐渐暴露。有数据显示, 2015年至2018年期间,省市级地面频道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2019年上半年,23个省份的省级地面频道份额呈现下跌,下降范围较2018年进一步扩大。没有了市场竞争力,广告收入锐减,电视频道的生存困境随之而来。其实,仅我在上海得到的数据,就印证了问题的存在: 2014年至2018年期间, SMG地面频道市场份额和地面频道广告跌幅分别达到25 %和68 %,平均年度跌幅达到了6 . 65 %和24 . 25 %。而放眼全国,目前大多数地面电视频道都处于收视缩减而组织不变的尴尬处境,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对外,频道难以负担逐年提高的节目版权采购和开发费用,早年成立的频道联盟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对内,高昂的人力和技术成本,给频道自身和电视台的整体运营带来巨大压力。
  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精准定位,很多地面频道在求生过程中“病急乱投医” ,要么是投入资金、技术打造的节目乏人问津,形成资源浪费;要么是轻易关停、裁员,引发“电视寒冬”的恐慌情绪;要么是不加甄别地扩展广告客户,出现了明显的广告违规问题,部分频道甚至沦为医药、购物等虚假广告集中地,严重伤害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去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展开全面监听监看,集中督办整改,多次通报电视频道违规问题。在2019年6月的抽查中,主管部门发现多达24个省(区、市)的地面频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商业广告违规问题。
  探索:开展供给侧改革,主动出击有成效
  针对省市级电视台地面频道的困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早在2018年就提出,“鼓励精办频率,按照分众化、差异化的要求明确定位,严格规范不同频道频率的节目播出构成,推进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切实解决节目同质化、雷同化的问题” 。在2019年下半年的全国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管理工作会上,总局再次明确,“加快推动频道精简精办、媒体融合发展” 。
  实践中,也有省级电视台走在前面,开始了频道资源供给侧改革的探索。比如,上海广播电视台2019年启动了“精办频道、精办节目”的改革,目前已针对原有的娱乐、星尚、炫动卡通、哈哈少儿、纪实、艺术人文、电视剧和东方电影等8个地面频道展开资源调整,最终形成都市频道、哈哈炫动卫视、纪实人文、东方影视4个全新的频道。
  应该说,这样的改革,不是“一刀切式”的合并与关停,而是在打通原有人员、节目资源的基础上,提炼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频道品牌和节目IP的打造。以整合后的上海都市频道为例,其不仅策划了一系列面向长三角的节目IP,还聚焦民生,为市民提供专业服务。整合后2019年全年,都市频道上海市场占有率6.93%,比原新娱乐频道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超过30%,达到过去两个频道相加的85%;广告收入也较原新娱乐频道增长接近30%,达到过去两个频道相加的85%,在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表现稳定。
  今年全新升级的纪实人文频道,以“真实启发思考,人文点亮生活”的崭新理念,在保持频道纪录片优势的基础上,吸纳了多档优质艺术人文类栏目,并针对25岁至50岁优质观众目标人群,打造每晚7点的人文节目一条线。整合两个多月来,频道收视率较上年增长25%,其中女性收视增长69% ,4岁至14岁收视增长200%, 15岁至24岁收视增长300%,35岁至44岁收视增长54%,45岁至54岁收视增长24%。
  新成立的东方电影频道以“全类型、大容量、密集型、覆盖式”的电影、电视剧专业频道为目标,打通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电影集团的资源,真正做到了优势共享。开播至今,频道黄金时段收视率达到2.36%,比去年提升了56.29%,上午和下午时段收视率也较去年分别提升37.14%和40.00%,全天时段收视率较去年平均提升11.03%,频道观众结构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向预期的“学历、年龄层次更丰富、覆盖更广泛、男女更均衡”方向转变。
  当然, 2020年收视绝对数值变化,应考虑到当前抗击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但很明显,频道资源供给侧改革,有迫切性,有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台也已经开始行动:2019年5月,北京广播电视台将原有体育频道调整为上星的北京冬奥纪实频道。作为全新体育卫视,该频道围绕冬奥会宣传展开节目策划,开拓了不少体育资源; 2019年10月,安徽广播电视台启动优化频道频率的改革,将国际频道整合到安徽卫视,人物频道整合到公共频道,统筹协调人力,充分提高资源效益。
  此外,也有不少地面频道拓展思路,谋求转型和升级。它们中有的发挥地域特色、服务民生;有的尝试融媒体转型,丰富媒体矩阵;有的主动拥抱新媒体平台,以原创内容开拓市场。这方面,浙江民生休闲频道、河北经济生活频道、江苏综艺频道等都给出很好的示范,地面频道优质内容与短视频新媒体的结合更成为业界话题。
  建议:鼓励频道资源整合,做精做强电视节目
  在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传统广播电视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局,是整个行业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国家重大事件发生时,广播电视是大众关注度最高的媒介,尤其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敢为人先,在权威信息的发布、社会情绪的引导、科学知识的普及、精神生活的丰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事业始终怀有信任,充满期待。现在,电视行业更应该抓住机遇,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性,求新求变,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因此,我对电视频道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有如下建议:
  其一,明确标准,助力改革。电视频道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但现实中也存在不少阻力与误区。早年,有部分电视台简单地将改革等同于关停,未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未能真正做到上下一心、抓住机遇。
  因此,建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主管部门牵头,围绕频道定位、节目内容、运营创收等多个维度,制定科学的电视频道考核标准以及规划建议。完善的考核标准和规划指导,能让省市级电视台有据可循地发现问题,以更高的站位进行资源调配与整合。
  其二,灵活思路,积极引导。文无定法,在频道资源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电视台也需要因地制宜,广泛运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技术。建议国家及地方广电主管部门为省市级电视台提供必要的政策与技术支持,包括推动专业的科技培训,推广优质频道经验,引导电视频道与视听新媒体合作等等。
  其三,加强监管,鼓励创新。针对违规广告、盗版等现象,建议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听监管,及时关停严重不符合要求的地面频道。同时,可以给予有示范作用的电视频道一定的评优奖励,充分调动各级电视台改革创新积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针对电视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寄予希望,嘱咐全国广大电视工作者锐意改革创新,壮大主流舆论,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相信伴随着电视频道资源供给侧改革的逐步展开,我国广电事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广电人更将坚守阵地,勇于担当,以优秀作品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以精品力作唱响时代强音。
  (曹可凡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卫视主持人)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