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重视民族故事的创意改编

时间:2020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谭旭东 陈婵娟
0


歌手演唱《玛纳斯》 吴京男 摄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笑话、寓言、谚语等,凝结着人民大众的经验、智慧与情感。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故事(广义,包括神话、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浩如烟海,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如今,已有许多民族的优秀作品成为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维吾尔族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彝族民间故事《阿诗玛》、白族民间故事《望夫云》等等,已译成汉文和外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民间故事改编工作中,编写人员都非常用心,但专业的民间文学人士只注重收集整体,却忽视了对各民族极具代表性、但流传度不是特别广泛的民间故事,进行像德国格林兄弟、法国贝洛、俄罗斯普希金和意大利卡尔维诺那样的文学改编,所以民间故事的阅读面有限,还没有真正广泛地进入家庭,给予儿童读者以思想、情感和艺术方面的启迪。

  在研读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各民族民间故事内容和题材非常丰富,对儿童成长非常有益,值得进行儿童文学化的创意改编。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原以外的草原、大漠和高山地区,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们顽强尚武的精神,故事中也多有对力量的崇拜和对英雄的赞美,充满铿锵阳刚之气。如蒙古族的《摔跤大王却扎木苏》:却扎木苏十六岁就能在那达慕大会上成为冠军,能把七个青年都拽不出的、头卡在井口的骆驼拽出来,是数一数二的大力士;鄂伦春族的《英雄毛格铁汗》:英雄毛格铁汗奉命面见皇帝,不肯当朝廷高官,把御赐的东西拿回去救济穷人,既有一身傲骨,又有一颗仁心。

  有的故事对伟大的人歌功颂德,赞扬他们的美德,感谢他们为人民带来的贡献。如藏族《文成公主的故事》: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远嫁西藏,为西藏带去了粮食牲口和文化技艺,促进了西藏的文明发展;满族《北极星》:乌苏里哈拉部族的老族长乌苏里汗救下小泥鳅,小泥鳅化作青年报答他,最后老族长泄露发洪水的天机给族人,自己化作了北极星。

  有的故事反映统治者和地主阶层的荒淫残暴,赞美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如朝鲜族《黑坎肩》:穷孩子为老头遮阳,被赠予有魔力的黑坎肩,财主把坎肩抢走后飞到空中再也停不下来,最后变成了乌鸦,对横行霸道的势力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塔吉克族《鹰笛》:娃发的祖父和父亲都被奴隶主害死,他在兀鹰的请求下杀死了它并将它的骨头做成了鹰笛,阻止了奴隶主的迫害并迫使他送牛羊骆驼给穷人,表现出对凶残的统治者的痛恨和对广大劳苦大众的同情。

  有的歌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如保安族《三邻居》:黄河边住着“风里耳”“穿山眼”“万能手”三家人,他们齐心协力破除了魔王设下的重重障碍,却被魔王派来的猫头鹰挑拨离间,临死时幡然醒悟,叮嘱子孙后代一定要团结,揭示了信任和团结的重要性;回族《牛、狗、鸡和粮食》:真主惩罚浪费的人类,毁掉了丰产的粮食,在牛、狗、鸡的帮助下人类才得以继续生存,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同时也要与世间万物平等、和谐地共存。

  有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趣味,在使人发笑的同时感悟真理。如维吾尔族《阿凡提的故事》:著名的聪明人阿凡提依靠智慧解决种种难题,惩罚坏人,帮助穷人,彰显了他关爱民众、疾恶如仇的品德,同时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彝族《智慧果》:穷人和富人到支呷洛那里求得智慧的种子,富人让穷人代种,最后穷人和乡亲们一起种出了果实并在种植的过程中收获了智慧,富人虽然拿到了智慧果,但却什么智慧都没得到,阐述了勤劳是智慧之本的道理。

  有的故事讽刺了人性的弱点,给人以劝谏和警示。如德昂族《七姑娘》:一个贪婪蛮横的头人因为贪恋美色而落入妖怪的圈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惜让亲生女儿去送死,最后自己也落得惨死的下场;达斡尔族《抢占熊窝的刺猬》:刺猬霸占了狗熊的窝,用满身的刺逼退了狗熊,最后被狐狸发现了肚子上的弱点并被狐狸咬死,揭示了贪婪蛮横者必将自取灭亡的道理。

  有的趣解本民族习俗的由来,为风俗习惯披上了美丽而充满人情味的外衣,或戏说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充满童真和趣味。如裕固族《火种的故事》:新嫁娘不小心弄灭了火种,求火种时却误入妖精的巢穴,新娘的丈夫除掉三头妖怪自己却牺牲了,以后就形成了风俗,新郎娶妻时要向新娘的方向连射三箭,充满悲壮色彩和民族风情;蒙古族《马头琴》:察哈尔草原上的小牧童苏和与他的小白马相依相守而又生离死别,最后把小白马的筋骨做成马头琴日夜弹奏,哀婉凄凉,令人动容;如回族《鸡姑姑》:贪嘴偷吃的小姑变成了一颗蛋,善良的嫂子孵出了鸡,她的孩子每天和鸡玩,管鸡叫姑姑,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了解到特殊称呼的由来。

  民间故事是融合了现实性和艺术性的产物,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给人以知识教育、品德教化、情绪鼓舞和情感熏陶的作用,不但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培养了民众深切的民族认同感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民族故事的魅力在于其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渗透着浓郁的人情味,体现在故事中的语言称谓、服饰饮食、风景居处、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诞生于这些民族的故事或讲述文明的来源,或展示生活的智慧,或赞扬美好的品德,或称颂珍贵的感情,或讽刺阴暗的人性,承载着芸芸众生的喜怒哀愁和美好期盼。五十六个民族的故事汇集成了美丽动人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不少故事存在着种种缺陷,亟待广大文化工作者进行筛选、整理和改编。

  作为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故事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点,与接受过良好教育、从事文学生产的专业人士所创作的书面文学在内容、形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从来都不是割裂、对立的,这两种文学样式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国民文化素养得到普遍提高的当代社会,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走上了以书面文学形式传承的道路,呈现出民间故事文人化、文人故事通俗化的特点,出现文人故事与民间故事合流的繁荣现象,越来越多的民间故事进入广大读者的视野。

  儿童是阅读故事的主体,好的故事对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来说,具有启发智力、培养兴趣、增长知识、引导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对民间故事进行整理和创意改编后,故事的情节更加生动,语言更加优美,情感和逻辑更加容易为儿童所接受,能真正起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不少出版社也重视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的主题出版,但就目前已有的民间故事改编类儿童读物来看,大多数缺乏创意改编,尤其是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儿童文学创意改编少之又少。市面上有些民间故事改编类图书,只是简单的注音版,故事生硬,文字粗糙;有的加入过多的知识性的元素,只注重功利性教育和盈利目的而忽视了审美和感情的熏陶;有的未经严格筛选,书中出现不适合儿童阅读的过于成人化的情节,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民间故事进行合理改编至关重要。对故事进行改编的目的是要让故事变得更有可读性,在筛选出好的原故事后再进行适当的创意改编。改编者要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对原有人物进行形象的重塑,强化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添加情节和配角。好的改编故事必须做到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故事语言晓畅易懂,而且价值观正确,才能够吸引和感动读者,与童心产生共鸣。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