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团结引领新文艺群体的积极探索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郑荣健
0

四川省文联覆盖全省、历时一年开展文艺“四新”大调研,百万字、四卷本调研报告《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首发,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四川新兴文艺队伍面貌——

团结引领新文艺群体的积极探索

  改革开放40年,伴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支包括各类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和个体文艺工作者的新兴文艺队伍,正越来越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力量,也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12月7日,由四川省文联、光明日报社文艺部主办,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新时代·新力量·新展望”四川新文艺群体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以及刘全胜、邓涛、周青、魏在田、邓凯、郑晓幸、平志英、朱虹子、李兵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艺术家、新文艺群体代表出席座谈会。

  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同期首发。该丛书每套4卷、共约123万字,首次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四川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全省各级各类新文艺组织共83952个,约251万人,注册资金达3600亿元,业务活动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影视制作、网络艺术、文艺评论、文化经纪、文化交流、艺术培训以及旅游娱乐、健身休闲、非遗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等各行各业。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为公司的有61917个,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有19138个;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或基金会的有2897个。

  这是什么概念呢?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用民营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解释了它的分量:“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他进一步表示,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日益繁荣和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正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四川素来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来文艺发展尤其蓬勃活跃,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纷纷涌现,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门类丰富、朝气蓬勃的新兴文艺队伍。面对新形势,文联组织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履行职能,更好地团结引领这样一支新兴的文艺队伍,四川省文联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此次座谈会的举办和调研报告的出炉,正是四川省文联一系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

  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文联深化改革精神,首先摆到四川省文联面前的,就是要尽快摸清家底、掌握情况。为此,2017年6月,四川省文联全面启动展开了四川省文艺“四新”大调研。此次调研不仅覆盖面广、历时长,而且把“四新”进行了包含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科学划分。

  “这是四川省文联第一次自行组织的全省范围的专题性调研,历时一年,覆盖了全省21个市州,设计了4套共3100多份有效问卷,举办了近40场座谈会,进行了400余人次的个别访谈。”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介绍,为切实推进调研工作,四川省文联专门成立了由省文联主席率队、党组成员全员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由省直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和新文艺组织代表组成的专家咨询指导小组,文联创作理论研究室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具体调研工作。“通过大调研,我们基本摸清了家底,掌握了全省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现有总量,为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推进省文联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据介绍,在完成调研数据报告基础上,调研组组织专家多次论证,针对调研呈现的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特点特征、优势短板,提出了系列有针对性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建议意见专题报告。比如,提出了促进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健康发展的30条建议,涉及加强创作生产导向引领、加强文艺职业道德自律等多个方面。“这是对四川新文艺组织进行的一次全景式梳理、展示和理论总结。”在当天举办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宏观视野聚焦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活力与理论建设,对新文艺组织参与文化治理的现实逻辑与政策改进,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文艺现象的美学精神与生命活力,新文艺组织和群体与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新文艺群体发展特征与文艺评论策略调整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个案研讨中,自贡灯会艺术新文艺创新群体的崛起、彩灯艺术军团、彩灯文化产业实践在都市非遗传承与文创中的特殊作用受到了关注。

  会上还举办了赠书仪式。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社科院图书馆、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以及来自四川省各地的新文艺组织的18位代表获赠此书。

(编辑:秦兰珺)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