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网络影视人才培训班>培训课程

现实主义的影视创作

时间:2018年01月05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教师介绍 

  尹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级导演。执导的电影代表作有《铁人》《云水谣》《张思德》等,电视剧代表作有《母亲》《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好爸爸坏爸爸》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等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儿童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儿童片奖等。作品入选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被评为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广电总局"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课程简介 

  题目:现实主义的影视创作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为何能成为最经久不衰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来到网络时代,又会发生哪些沿革?在各种架空世界风靡的今天,现实主义意味着什么?身处这个伟大时代,同时作为亲历者、参与者和创作者的电影人,有理由、更有责任担负时代重任,书写这个伟大时代,让后代通过文艺作品读解出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精神价值。但我们又如何将自身的现实主义诉求和新媒介、新时代的特性有机结合?

现实主义的影视创作

尹力

  2017年中国电影的票房超过了500亿,关注中国电影的人都知道这个数字传达着一个什么样的意义。梳理起来,2014年前,电影的整体盘子是三千块银幕,每年生产将近一百多部电影。那个时候电影总讲一个词——低谷,大家总讲什么时候走出低谷。首先,没有人看电影,大部分传统的电影院都被改成了歌舞厅、家具展厅、网吧,电影人才也在流失。

  现在中国电影快速发展,让全世界瞠目结舌。比如电影院的建设,现在四万多块银幕,早已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三万多块银幕。电影院每天增长22块银幕,现在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中国电影现在还是世界第二大票仓,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北美市场成为第一大市场毫无悬念。从目前来看,我们似乎是一个电影大国,从这个体量上来讲,那真是超过了整个同行。多厅影院的建设,3D、Imax全景声、4K建设已经居全世界最前列。那么,怎么能够真正助推中国电影从大做到强?从一个电影大国怎么能够做到电影强国?3D、IMax、4K放映、全景声这些影院的标配,是不是装备在我们三四线城市,我们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大国?

  今年新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关于文化的立法,酝酿了十几年。从不同层面上大家一直在呼吁电影相关法律的诞生和出台,意在让电影摆脱现有的少数审查委员会对电影题材和完成片的管控,让整个制作能够被纳入到法治层面上。电影分级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惯例,我们现在就是老少通吃,很多有血腥、暴力场面不适合儿童看且没有警示,有时候在影院会产生非常不好的效果。新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是中国文化立法和对电影保护的一个里程碑似的法律。

  我们讲建立了这么多影院,从硬件上、数字上、观影人数上和影院建设的银幕数上包括高科技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前列或者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回到软件,也就是说我们创作和制作,这也是观众对目前电影现状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重要的电影发展节点上,跟十几年前比应该能看到很大的进步。十年前,电影院到了贺岁档,各场次、各影院排的都是一部电影,我记得2006年在厦门拍《云水谣》,晚上去看电影,全部都是《无极》,十几年过去,我们看到多厅影院建立,影片产量不断提高,这种局面在发生变化。

  接下来还是从现实主义的传统与创作来讲。为什么现实的记录缺席?古装、玄幻、远离现实、胡编乱造、戏说、穿越,这就构成了每年800部电影当中的大部分,似乎人们躲开现实,第一是安全考虑。这几年确实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比电影强。为什么呢?因为电视剧的渠道比电影多,电影只有一个渠道,一旦这些方面遇阻,那就全军覆没,电视剧的话,这个电视台不买,别的台还有可能买,电影一枪毙命就没了。

  过去我们老是讲电影是综合艺术,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过去传统的戏剧、文学、音乐、绘画、摄影,综合在一起显然不是电影,它应该是一种化合反应,在电影里改变了各艺术门类的那些传统特征,融合在一起,像一个烧瓶一样,摇匀产生新物质,这才是电影。电影有几大特性,第一是它的艺术性。第二是它的艺术属性之外的商品属性、工业属性和科技属性。我们知道电影诞生将近一百多年,从开始的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银幕越来越大,银幕越来越宽,从单声道变成立体声,从立体声变成SRD,5.1声道、7.1声道,现在是全景声,随着科技不断革命,电影能制造视觉奇观,这是我们今天看大片的体验。

  过去过多夸大了电影的艺术性、艺术表达,而忽略了它的商业属性和工业属性。今天商业属性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又把商业性夸大到了无边无际的现状当中,人们不再讲艺术。时下经常讲不忘初心,电影的初心是什么?电影在个性的表达当中、个人的表达当中、作者的表达当中是可以探讨生命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归宿,它有其深刻性。现在好莱坞电影一统天下,就是讲奇观、噱头、传奇,这部分东西完全替代了我们当年做电影梦想时候的那份初衷,所以我们北京电影学院连续三届做导演青葱计划,就是给每一个没有拍过院线长片的导演,扶植一部剧本,给他钱,给他派导师、派监制,帮助他完成他的第一部电影,现在已经第三届,前两届的成果已经有片子得了奖。

  你的初心是什么?实际上回过头,我们谈现实主义、谈我们对电影的表达,或者说用电影对现实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的表达,还是需要从电影的最初诞生、它的记录功能说起。《园丁》《火车进站》等电影承担了这样记录的功能。我记得在2005年,我拍《张思德》的时候,大家都找不到出路,这怎么干?当年文化大革命,老三片,怎么做一个电影?我就带着我的主创到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找到了当年延安电影团的工作人员用废旧的片头记录的延安大生产,以及中共七大领导人。16格人物影像带给你很强的纪实感和震撼力,这就是电影最初的记录功能。由此我得到启发,当时我说我这个电影要拍黑白电影,所有人都振奋起来了,就这么一个想法被振奋起来了。因为太难了,全世界找不到洗印的地方,也没有胶片,但是最后它的影像感染力,让你确信,它是真的。真实的生命力永远在艺术表达当中占有第一位。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成熟度,体现在一个是它的全产业链,一个是它从题材分布上包含了很多爆米花电影、作者电影,商业表达,对社会犀利的批判,对于美国精神的弘扬。我们的距离从电影大国真正做到电影强国,这个空间非常大。院线快速发展,我们三四线城市很多的县城还没有电影院,所以成为一个电影大国的悬念几乎是没有。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500亿、1000亿票房根本不算多大的数,跟很多私营企业都没法比。电影500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纵向比,从9亿、10亿票房,花了15年达到500亿是不得了,但从整个国民经济盘子来讲,这500亿根本不算什么,也不值得任何炫耀。但是电影是文化产品,它具备传播国家软实力的功能,同时社会关注度高,所以今天它的发展,在传统电影资本之外,更多的资本相继涌入电影界。

  怎么堵上电影产业这部分短板,我觉得就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让中国电影真正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开拓题材的新篇章,往深度和广度走。如果我们能够未来跟好莱坞继续与狼共舞,不只是在中国范围内,我们野心大一点,包括更多海外市场,就要建立我们的法律,让创作有法可循,让制作有法可依。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后续人才培养。各个电影节现在都有创投环节,包括我刚才说导演协会、青葱计划这种推出也是意在为整个中国电影的五年、十年甚至以后更长时间孵化一个整体团队。但这个够不够?远远不够。现在整个教育体系良莠不分,很多大学都有表演系、影视专业,只要有生源,招生是不怕没人,但是培养出来去哪儿?一方面,电影队伍青黄不接,后续乏人;另外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没活干。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影像的创作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全国我知道的微电影评奖就有将近上百个。有一次在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我也讲,微电影门槛低、技术水准不高,成本也低,微字后面还有俩字呢?还是“电影”啊,微电影它也叫电影啊,也都有开始、结尾、误会、巧合、冲突,包含所有戏剧元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方面不是说没有门槛,而是要对热爱影像的人,那些潜在的影像创作者进行培训和教育。你很难讲这部分人当中以后不出大师啊,对不对?大家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各地网络影视的参与者、领导者、指导者,希望让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影视现状,同时也要了解创作规律、生产规律、艺术规律和电影规律。

  接下来,一部电影当中有这么四个方面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

  不管是商业电影、艺术电影、还是主旋律电影,我把它看成四个圆,这四个圆在每部电影当中都必须有。但是每部影片的风格、样式、题材不同,占比的大小可能不同。首先第一元素应该是故事,大家一听这故事,那故事片当然肯定是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好看的故事构成,仍然回到文学和戏剧最基本的元素,开始、中间、结尾、误会、巧合、冲突,所有这些都是作者设置的。我们进影院两个半小时,黑暗当中你被激动、被紧张、被感动、被温暖,是什么引起的?是影像构成了整体的团体总分,这个氛围感染你了,你在不自觉当中被它征服了。但是通过什么东西呢?你自己不会意识到,也可能是一句台词,也可能这时候音乐起了,也可能镜头推上来了。你坐在电影院1排31号,它是强制性的,你歪着脖子被它吸引。黑暗当中大家互不相识或者隔着种族和文化同样也被感动,仍然是电影艺术那部分元素造成的,这些元素就是构图、色彩、镜头的摇移、剪辑、音乐,这就构成了叙事所有的元素,讲故事。核心事件下的情节,情节中的人物、细节、台词、对话,这些构成了一个好故事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创作者永远面对的是选择和发现。在同样的素材当中,在耳熟能详当中,一个创作者跟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在普通人随时即逝的目光当中,一个创作者却能把它盯住,把它推成特写甚至把它搞成定格,这是创作人敏锐的思维和犀利的目光,再加上他的表现力,才能构成具备讲一个好故事的主观一方。

  第二点是情感。这一点很重要。在不知不觉当中,在黑暗当中,你鼻子酸了,你眼眶湿了,为什么?当然我觉得从创作者的角度我愿意把它剥离出去,一般来讲,影视当中表达的情感,创作者面对你的作品本身建立起一种感情联系,小情小调可以是一种情趣,一种情感。但是如果放到不同的格局下,它可能产生诸如情怀的东西,这就属于内心格局和表达格局的一部分。

  第三就是形而上学。这个好像我们谈电视剧很少谈到这个,因为电视剧的篇幅长,在完整讲一个故事,但是对一部电影而言它应该还是有一些建构,一个完整的故事对一部电影来讲刚刚达到正负为零,它有语言的建构、时空组织的建构和美学的建构。

  第四就是语言。当故事决定了说什么,作为创作者怎么说就变得很重要。艺术有它的规律,电影诞生了一百年有各种不同样式和风格。我们最近看了很多电影,它们的艺术表达上,有的时候是线性结构,有的是环状结构,有的是完全不相干的几个点,最后一把抓起来,大伙就看明白了。

  今天的新媒体,空间在扩大,门槛在降低,但是如何创作出鲜活的表达现实的人物和故事,不管过去多少年,经验还是行之有效的——就是以现实为摹本。关于对表演的要求,就三句话:第一,会说话;第二,说人话;第三,说人物的话。这猛一听跟骂人一样,仔细一想能做到这三条忒不容易了,对不对?这些话也可以用很文学的语言、很学术的语言说出来。毛主席在《实践论》当中也讲了,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立刻去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创作也一样,写作也一样。怎么把你感受到的生活通过专业的表达,回到一个貌似生活的原生态当中来,就必须要脚踏实地。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