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我给他们艺术,他们给我力量”

时间:2019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怡 梦
0

“我给他们艺术,他们给我力量”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慰问演出走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等地

  “千万种灿烂,数你最壮观耀眼……只因要圆满心愿,把岁月凝成誓言……”歌声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文化活动中心飞扬。这支歌名叫《梦飞苍穹》,由金培达、梁芒专为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而作,在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第二天,由梅花奖演员陈小朵首次唱响。

  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23次发射。当晚,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的艺术家在现场亲眼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磨练技艺,正是为了这样的时刻

  12月28日,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十几位梅花奖演员为航天工作者庆功,并在2020年元旦、庚子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向他们送上新年的问候。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和数百名航天工作者一同观看了演出。

  演出由获得过两次梅花奖的昆剧表演艺术家林为林导演,中国剧协主席、获得过两次梅花奖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和话剧梅花奖演员刘晓翠主持,在青年歌手刘罡和40名航天工作者合唱的《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歌声中开场。张馨月、张凯、蔡浙飞、章益清、符传杰、林川媚、郭楠、吉方兴、杜欢、于兰、汪荃珍、曾昭娟、韩再芬、么红、吴京安、尚长荣、陈小朵等梅花奖演员、艺术家和优秀戏曲演员先后献上了京剧《四郎探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琼剧《百花公主》、秦腔《三岔口》、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京剧《杜鹃山》、豫剧《抬花轿》、评剧《黛诺》、黄梅戏《女驸马》、歌曲《我爱你中国》、诗朗诵《我是青年》、京剧《智取威虎山》、歌曲《梦飞苍穹》等选段和节目。值得一提的是,曲艺、杂技优秀演员也加盟了此次演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逗笑、逗乐表演了相声《军史迷》,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金狮奖获得者吴正丹、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获得者魏葆华表演了杂技《东方天鹅——肩上芭蕾》。

  “我是青年——我的血管永远不会被泥沙堵塞;我是青年——我的瞳仁永远不会拉上雾幔。我的秃额,正是一片初春的原野,我的皱纹,正是一条大江的开端。”话剧梅花奖演员吴京安的朗诵质朴动人、语重心长。他说,这不是诗朗诵,而是一个不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与青春尚好的航天工作者的一次心灵对话,“我是读给他们,也是读给自己,无论青年、中年,都要永葆一颗年轻的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我希望这首诗能印刻在他们心中,鼓励着他们永远以对祖国的热爱,以年轻人不竭的创造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把生活创造得更好”。

  “亲眼目睹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每一个梅花奖演员都深受鼓舞。”濮存昕说,航天工作者来自五湖四海,梅花奖演员为他们送来四面八方的乡音,可以抚慰他们的乡情。航天工作者对祖国的爱、为祖国航天事业的付出,是由一个个人对家乡具体的爱支撑的,梅花奖演员刻苦磨练技艺,也正是为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时刻,希望他们听到家乡的声腔,能感受到亲切。“祖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他们以高精尖的科研成果浇灌了中国梦,梅花奖演员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养他们的心灵。”

  “这里是一线,他们平时很忙,不能到剧场欣赏演出,为他们送戏是我们作为演员的义务和职责。”中国剧协名誉主席、获得过三次梅花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随着年龄渐长,能来到一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振奋人心,为航天工作者唱一段《智取威虎山》里的“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表达喜悦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他们太可爱了,他们是民族的青年、航天事业的精英,为了强国梦不惜一切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行动也深深鼓舞和激励着我。”

  只要有观众要看,多远都不觉得辛苦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25日、26日,中国剧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海口市秀英区海秀镇水头村、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了两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与当地父老乡亲分享脱贫致富的喜悦,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的祝福。

  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献上了京剧《红灯记》、越剧《孔雀东南飞》、琼剧《百花公主》、豫剧《抬花轿》、黄梅戏《女驸马》、相声《欢声笑语》、京剧《杜鹃山》、评剧《赵锦棠》、歌曲《不忘初心》等选段和节目。演出在全体演员和观众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结束。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还为水头村、白沙县父老乡亲送上了春联、“福”字、年历大礼包。

  几年的文艺扶贫给许多梅花奖演员留下难忘的回忆。琼剧梅花奖演员林川媚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下午四点出发,乘车数个小时赶往偏远地区,演出三个半小时,夜里一两点才能返程。“一些贫困地区的乡亲们房子很旧,家里没有煤气,还在烧柴,可是他们听说什么地方有琼剧演出,都会走很远的路去看,我们演大戏,也演折子戏,有时候一场演出观众可以达到万人以上。”林川媚表示,只要有观众要看,多远都不觉得辛苦。

  “下基层演出我会选父老乡亲一听就叫得上名字、还会唱几句的唱段,这样没有距离感,能让他们很快融入演出,感受到我们和他们在一起。”京剧梅花奖演员张馨月这几年去过很多贫困地区,让她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在安徽革命老区的演出,“我们演的是整出《红灯记》,演出结束以后,观众和我们握手都是哭着的。他们作为老区人民,依然还有战争年代的感受,看着这出戏里的革命者走向胜利,从当地干部到普通观众都是满眼热泪。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一直忘不了那里的观众,每每想起他们,就更加理解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光是把故事演出来,还要把观众带入那个故事、那个年代,让他们获得深切真实的感受。”

  “豫剧是地方戏第一大剧种,豫剧观众在全国分布特别广泛,有的观众在贫困地区,很难享受到文艺的滋养,我们更有责任把豫剧送到他们身边去。”豫剧梅花奖演员汪荃珍下基层演出经常把豫剧经典剧目的光碟、融入豫剧元素制作的日常用品带给当地观众,“懂的可以看,不懂的可以用”,有时还会捐钱捐物,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到贫困地区的孤寡老人家中演出,“那些老爹爹、老妈妈已经站不起来了,我们就在他们的床边、轮椅边唱,他们生活贫困、身体虚弱,可是用粗糙的大手抓着我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温暖,我给他们带来了艺术,他们给我带来了力量。”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