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70年,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时间:2019年07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中国艺术报评论员
0

70年,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写给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之一

  70年来,中国文联始终凝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积极回答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文联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时代的新长征中,中国文联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再次出发。 

  70年筚路蓝缕。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

  在70年征程中,作为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国文联见证了新中国的庄严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改革开放的创新奋进、新时代的史诗气象,始终挺立在时代的潮头,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肩负起记录时代、书写时代、讴歌时代的光荣使命,反映着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着时代的精神图谱,努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在历史的长河中,70年并不漫长。但倘若以近百年来中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所遭受的沉重苦难、所经历的沧桑巨变、所描绘的壮阔画卷为参照,中国文联开创的事业与传统、承载的使命与光荣,顿时成为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文艺长卷。

  在这幅文艺长卷中,中国共产党就像指路明灯,指引文艺发展的方向,始终回荡着广大文艺工作者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的铿锵足音。

  这个精神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和感召了一大批进步作家艺术家。他们倡导新文艺、建设新文化,为救亡图存、赓续文明而探寻中国的出路,积极奔走、大声疾呼。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命运由此改写。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迅速团结凝聚起来,积极投身时代大潮,开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创作和文艺运动,揭露黑暗、赞颂光明,鼓舞和推动了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以及各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从中央苏区的“农工剧社”到奔走在烽火岁月的文艺宣传队、战地服务队,一个个文艺组织、文艺团体从自发到自觉、从同人团体到逐渐有了明确的组织框架和奋斗目标,坚定地向着黎明的曙光投身而去,投入到广阔而火热的时代生活之中。

  1942年5月23日,陕北延安,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光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滋养了一大批有抱负、有情怀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充满激情地拥抱时代,很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新歌剧运动;他们出墙报,创作木刻、年画,组织文艺下乡,开展戏剧运动,掀起深入生活的热潮。

  在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即将诞生之际,1949年7月19日,中国文联正式宣告成立。

  历史,在这一刻凝固定格,载入光辉的史册;基因,在这一刻延续勃发,灌注进中国文联的血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和时代联系紧密,每一时期的艺术都有时代风貌的投射,每一时期的艺术都有时代精神的烙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文艺迎来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刚成立不久的中国文联,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国运之变化,迅速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胡可的剧本《战斗里成长》、《白毛女》《南征北战》等电影,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远去了古装仕女,跨越了花鸟山水,年画的创新、连环画的流行,新的艺术形式、新的呈现内容,呼应着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愿意落在时代后面的文艺工作者深深懂得并努力呼应着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期待。

  任何一个时代,文艺工作者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文联号召,文联所属各协会及全国各地文联,一致行动起来,广泛展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运动。常宝堃、程树棠奔赴前线展开慰问演出,遭敌轰炸光荣牺牲;常香玉全国各地巡回募捐义演,捐助飞机……谱写了一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时代文艺战歌。

  在中国文联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组织安排下,大批作家、艺术家走出方寸天地,走进时代现场,深入火热生活,成为时代的歌手。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在京召开。遭遇了坎坷的中国文艺和中国文联,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新的时代大幕开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时代赋予了文艺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联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回应文艺发展和文联发展新的时代课题,继承自身优良传统、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履行职能,通过规划文艺项目、组织文艺活动、开展文艺评奖、倡导文艺批评等形式,积极引导文艺创作,进一步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真切感受神州大地的春潮涌动、敏感捕捉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创作出大批精品佳作。

  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必须发时代先声、开社会先风、启智慧先河,成为时代变迁的先导。无论是70年来的文艺发展史还是中国文联的发展史,无不验证了一个规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70年来,中国文联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组织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昭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民族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2008年助力奥运……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有中国文联的出现,都有文艺工作者的身影。

  从推动文艺创作到引领文艺风尚,70年来,中国文联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新时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伟大实践中,文艺事业、文联工作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针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给文艺工作者写信回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推动中国文联深化改革……

  这是一个可以产生伟大史诗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伟大的文艺最能反映伟大时代的宏伟实践。

  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到正在实施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从庆祝建党、庆祝新中国成立、庆祝改革开放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抗战胜利等围绕重大时间节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系列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到大力推动“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创作和文艺采风、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主题文艺创作,再到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文艺扶贫、文艺支教等活动,中国文联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昂扬的姿态、真挚的情感、精湛的艺术记录时代、书写时代、讴歌时代。

  从过去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到如今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从战争年代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70年来,中国文联始终凝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积极回答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文联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在新时代的新长征中,中国文联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再次出发。

70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写给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之二

  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既是中国文联70年来的宝贵经验,更应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道路,道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保障。

  中国文联成立70年来,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引导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鲜活实践,以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关注民生一直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伟大传统。但真正让“人民”成为文艺创作的时代强音,则必须从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说起。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一著名论断,深刻阐述了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方向性、原则性的根本问题,确立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和理论观点。

  在《讲话》精神指引下,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学艺术工作的组织者。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大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讲话》为指引,确定了此后文艺发展的总方针。从此,“人民”成为新中国文艺史上一个响亮的关键词,到最广大的群众中去、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成为文艺工作者的重要遵循。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生活、提高修养、努力实践,用艺术的武器参加到新中国的伟大建设中来。1952年,著名作家柳青辞去陕西省长安县县委副书记职务,定居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正是因为柳青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生活中,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普通农民,他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的《祝词》成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铿锵的论述再次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

  要给人民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新时期万象更新的火热生活成为文艺创作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

  1995年,中国文联开创性地举办了“百名文艺家万里采风”活动,100余位成就突出的文艺家组成近20个团队,历时两个月,奔赴10余个省份,深入工厂、农村、矿山、海港、油田、革命老区采风创作。

  进入新世纪,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坚持把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回报人民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从2005年底开始,中国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文艺志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百名文艺家万里采风”“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的成功开展,打造了中国文联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重要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形成了百花回报沃土、文艺服务人民的浓郁风气。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他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五部门在2014年11月18日联合印发通知,

  号召在全国文艺战线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深扎”这项覆盖全国范围的主题实践活动由此拉开大幕。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牢记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从“身入”向“心入、情入”转变,真正扎下去、扎进去,汲取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提升创作水平和创造活力,推出一批承载中国梦想、记录追梦历程、激励人们奋进的精品力作。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种新时代表达,也是中国文联和整个文艺界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传统。“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为人民服务”成为文艺工作者自觉的实践。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切实了解了基层群众的生活,碰撞、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

  2015年10月,中国文联与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在京举办6场“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成果展演,社会反响强烈;2016年,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中国舞协组织20多位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赴西藏自治区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2017年,中国文联组织美术摄影艺术家赴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风创作;2018年,中国文联组织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赴内蒙古采风创作……

  “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躬身力行。文艺的创造力来源于日积月累的对生活的观察、细致的体验,如果没有扎实的生活积累,没有感同身受的百姓生活的共鸣,没有热气腾腾的生活质感味道,就一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可以说,“到人民中去”是在文艺创作的根基上发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必由之路,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时说:“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艺术创作不能闭门造车,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走出自身的方寸天地,紧跟人民步伐,担当起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走进火热的生活当中,追随人民脚步,才能创作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2012年5月23日,在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中国文联组建了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2013年5月23日,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2014年5月16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5月23日设立为“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并明确于以后每年“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集中倡导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到人民中去”,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每一位严肃对待创作的文艺家发自内心的需求。中国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组织知名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奔赴城市乡村、企业厂矿、军营哨卡和国家重大建设工地,深入革命老区、受灾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密切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度观照现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才创作出了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既是中国文联70年来的宝贵经验,更应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