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在福建首个技能扶持项目结项

时间:2018年08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0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在福建首个技能扶持项目结项

用艺术为乡村振兴“舒筋活血”

  8月4日,在福建省德化县西北部的杨梅乡云溪村,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碉式老屋挂上了一块新牌子——“非遗展览馆”,展览馆里面展陈着当地特色的纸龙、纸狮灯,以及数十幅装裱好的剪纸作品,这也标志着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扶持的“李尧宝刻纸、花灯艺术技能培训班”正式结业了。

  “这是福建省首个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技能扶持项目。”该项目负责人、福建省民协副主席陈晓萍介绍说,项目实施半年多来,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李尧宝刻纸、花灯传承人黄丽凤的带领下,开展了3次为期一周的剪纸培训,有20多名乡村老艺人、青年村民和杨梅乡工作人员参加,乡里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剪纸,参训人员基本掌握该项技能,能独立完成作品创作,在新揭牌的非遗展览馆集中展出,并结集出版。

  很多人都认为艺术和农村群众有一些距离,通过“艺术”实现乡村振兴在一些人眼中亦是天方夜谭。但在杨梅乡的扶贫脱贫过程中,陈晓萍发现,让艺术家参与到国家的乡村振兴计划,让文艺成为盘活资源的催化剂,整合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舒筋活血”。

  “这20多个学员,学会了基本技能,希望他们像火种一样,把短期扶贫变成长期扶贫,最终实现脱贫、致富。”陈晓萍说。

  杨梅乡位置偏僻,山深林密,但自然风光秀美,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剪纸和竹编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数千人蜿蜒山间的纸狮、纸龙灯队伍蔚为大观,乡党委政府也希望积极弘扬传统艺术,对借助艺术实现乡村振兴充满了期待。

  “传统村落的空壳问题比较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和乡村振兴的措施配合起来,希望和文联民协有更多的合作,把乡村社会的耕读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乡村,把乡村旅游做起来。”杨梅乡党委书记林恭兴说。

  在非遗展览馆旁边,也是一处老房子,里面摆着黑板,上面写着传世家训:“崇孝道,睦宗族,重教养,齐家政,正礼节,务读书”,以及儿童启蒙经典《神童诗》。云溪村党支书林长聪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村里私塾,以后会加以改造,专门做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包括家风家训诵读、儿童启蒙等。

  尽管乡里村里的学员已经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能,但距离开发伴手礼、文创产品等获得收益还有一定距离,不过,地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人文景观,对于心怀“诗与远方”的人来说倒是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来自艺术界和高校的文艺志愿者在和学员、乡村干部座谈交流时说,艺术是自带“流量”的,要通过艺术做出影响,提高当地的知名度,知名度提高了,游客也就会接踵而至。

  厦门大学教授蓝达居表示:“文艺扶贫需要一个创意转化的过程,要和市场对接,和旅游对接,展馆的功能要进一步完善,像云溪村这样的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精心开发,一方面要保持土风土貌,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去适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打起三通鼓、滚地龙开道、舞起纸狮、纸龙灯,数千人蜿蜒山间,绕村游行,杨梅人世世代代传承着“过关”祈福民俗活动……人们在民俗中祈愿明天更加幸福安康,把生活过成了艺术,把艺术生活化,用艺术为乡村振兴“舒筋活血”,延续文化脉络,凝聚乡土情怀,奋斗出幸福的生活。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