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遗产保护应摒弃“再现历史辉煌”——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

时间:2013年03月14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李佳霖

    从1983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31年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为中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不断建言献策。今年,冯骥才再次带来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建议地方政府不要再乱建“古庙”。谈到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遗产“复建”之风 ,他认为这与地方政府“再现历史辉煌”的观念密切相关。在他看来,遗产保护要尊重历史感和历史特有的形态。

    记者:是什么触动您提交了《关于政府不要建庙的提案》?

    冯骥才:这样的事情到处都能看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做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经常能看到地方政府在建“古庙”。

    记者:您为何反对建“古庙”?

    冯骥才: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不能随便建庙,建造宗教建筑必须经过宗教管理部门审批,但古庙重建因属文物范围而除外,不少地方便打起文化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借口,将早已消失不在的古庙“重建”。这些“重建”的古庙,没有靠得住的资料依据,大多凭些口头的传说与记忆,想当然地干起来,而且为了“再现历史辉煌”,盖得愈大愈好。

    这种胡修乱建的“古庙”,既无历史文化价值,又不是正规的宗教场所,只是一些与宗教无关的烧香拜佛、乱糟糟滋长愚昧的地方,与优秀传统文化毫不相关,而且占用大片土地、花费大量钱财,最后全由国家买单。

    记者:您认为,地方政府建“古庙”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冯骥才:建造这些没有任何历史文化价值的假古董,目的是为了开发旅游,引人掏钱,增加地方GDP,树立政绩。一些地方百姓称这种庙为“商庙”。

    记者:据我了解,一些地方民间信仰非常浓厚,比如山西,这种浓厚的民间信仰也是许多山西木结构建筑能留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建“古庙”并不是为了文化政绩,而是民众的一种需求和心理寄托(尤其在农村乡镇)。您对这种情况如何看待?

    冯骥才:庙宇是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如果确实是因为民间的宗教信仰,或者是一种宗教活动,按照相关的程序经过审批,然后去修建,这也是人之常理。这种情况和我反对的不是一回事。

    记者:您在建议不要建“古庙”时,多次提到文物造假,那您认为复建一些消失了的古建筑是不是在造“假古董”,比如北京为恢复“凸”字形古城结构,要复建6处标志性建筑?

    冯骥才:文物的复建必须要有充分的原始材料和资料。如果有充分的历史资料和材料,同时觉得非常有必要,有相关部门的批准,应该是可以的。

    记者:那更大规模的古城的复建呢?比如山西大同、河南开封。

    冯骥才:我觉得这些古城最重要的是保持它的原样和其中的历史信息。大同原来确实有古城,而且古城都遗址化了,有很多有价值的遗存,应该尊重历史,保持它旧城的面貌,而不是修复成新城,只有原来那个破损的、残缺不全的、长满杂树杂草的城,才是一座历史的城。在意大利,一根有历史价值的柱子倒了,有时候会把它扶起来,但有时候会动都不动,因为他们认为若不是人为原因,只有历史和时间才能让它倒下来,所以倒下来也是一种历史的状态,要尊重那种历史感和历史特有的形态。

    有些地方政府有个非常糊涂的观念叫“再现历史辉煌”,但是现在大街上走的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了,怎么可能再现,而且做成新的本身就不是历史了。

    记者:前段时间,山东聊城等8个历史文化名城被通报批评,您怎么看?

    冯骥才: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有退出机制。过去没有退出机制,没有警告处罚,文化遗产被破坏的问题才会层出不穷。政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文化遗产是民族财富,既然交给政府了,政府就有保护责任,不能任人破坏。

    记者:具体到行动上,您认为要让地方政府真的不再建“古庙”,该如何去落实?

    冯骥才:我只是在劝地方政府不要做这个事情,但是具体如何去解决,得由相关部门去研究,然后落实。比如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我提议之后,国务院有相关批示,随后由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展开对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日前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录已公布第一批,预计在今年5月份开始做试验性的保护工作。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