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只要观众需要,我会一直唱下去——访十八大代表、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

时间:2012年11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丁薇

著名歌唱家关牧村

  她的歌声曾为祖国海疆的战士驱散心中的孤寂,她的歌声曾为偏远山村的失学儿童送去生活的希望,她曾说:“我有今天的成功,都是人民给予我的,每一次的演出都是我对他们的报答。”她就是十八大代表、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她激动地说:“当选十八大代表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鼓舞,我很感恩,也很感动。我要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关心民生问题,更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只要观众需要我,我会一直唱下去,为人民歌唱,为我们的时代歌唱,为我们的党歌唱。”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关牧村从事歌唱艺术已40年之久。由她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通过她辽阔绵长、深邃动人的音色,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关牧村的演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1980年在天津市参加声乐比赛获一等奖;1986年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评选活动中获“濠江杯”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她演唱的《金风吹来的时候》曾获全国农村歌曲演唱一等奖;她主唱的电视剧《磋砣岁月》主题曲《一支难忘的歌》获全国优秀影视歌曲奖。关牧村还主演主唱了音乐故事片《海上生明月》、歌剧《宦娘》《屈原》,参加《中国革命之歌》等大型演出。关牧村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曾连续几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

  面对这些荣誉,关牧村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30年前,她曾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为人民歌唱,做人民的歌手”。这句话是她给老百姓的承诺,她几乎用全部的精力身体力行地做着这一切。就在记者去电时,她还在从高铁工地演出返京的汽车上。这些年来,关牧村所参加的基层慰问演出不计其数,无论是中国文联、全国青联等部委组织的,还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关牧村都积极参加,工厂、学校、农村都曾留下她的脚步。她说:“老百姓喜欢听我演唱,苦点累点也值得,能为老百姓服务才是最幸福的。”

  早年因家中变故,关牧村中学毕业就在天津钢锉厂当了一名车工,在工厂的7年时间,是工人师傅给了她真诚的理解和关爱,为了让关牧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参加舞台实践,工人师傅们把她的生产任务全揽过去;关牧村上班的路很远,师傅们凑钱给她买自行车;关牧村带着未成年的弟弟生活艰苦,工会老大姐为他们缝制棉被被套……工人出身的关牧村对基层的群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成名之后,关牧村还经常回到天津钢锉厂看望曾经给她无私关怀的老工友们,大家还亲切地叫她“小关儿”。所以每到工厂去慰问工人师傅,关牧村一闻到那股熟悉的机油味,看到工人师傅们穿着的工作服和油腻的手,她就觉得特别亲切。凡是到这种场合去演出时,她总是特别激动,每次她都把这份激动融和在歌声里,奉献给听众。每一次演出,关牧村都当做是一次报答关心过她的工人师傅们的一次机会。

  在与观众的交流中,关牧村收获了太多的感动。有一次关牧村去江苏常州演出,结束后有一位老人突然来到她面前,拉住关牧村的手,眼含热泪地说:“太高兴了,今天终于见到你了。”旁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关牧村:“这位阿姨演出结束后没能挤到台前同你握手,坐在草地上哭了起来。”原来,这位阿姨是“文革”前北医大毕业生,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对象到了青海支边,在艰苦的条件下,是关牧村的一盘小小的磁带,给了她生活的欢乐。听到这个故事,关牧村感动不已,她和老人一起拍了照,老人脸上洋溢出开心的笑容,关牧村感到无比幸福。关牧村说:“人的幸福莫过于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每当在台上看到观众的一张张笑脸,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因为只有把真正的艺术献给人民,为人民所喜爱,自己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幸福与自豪。歌唱家的歌喉长在自己的身体上,歌唱家的艺术生命却存活在民众之中。”关牧村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关牧村在她的艺术实践中将对人民对生活的爱融入歌唱艺术,她对艺术与人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着特别的感悟。她认为,做人民的歌唱家不仅需要歌唱水平的提高,更要全面素质的提高。她的老师沈湘教授曾对她说,好的歌唱演员演唱时,不仅要用嗓,而且要用心用脑。用嗓是声音,用心是情感,用脑是对歌曲的理解。因此她每次演出,都认真理解每一首歌曲的含义,找准状态,用心去唱。有一次关牧村去上海演出,当地工会主席说:“听了你演唱的《祝酒歌》,特别受感动,你唱出的欢快,是一种含着眼泪的欢快。”这也正是关牧村想要表达的。

  演唱之余,关牧村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别看她平日生活简朴,但对慈善事业却非常慷慨。她在天津、武汉举办音乐会的收入都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她还多次捐助个人收藏品用于慈善义卖,所得全部用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善基金“三孤工程”和其它救助儿童的事业。她说:“我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深知人在无助下的生存滋味,也懂得有人帮助的感受。”1995年春天,关牧村去燕山的途中,在一个叫三叉沟的地方,遇到一群没钱上学的孩子。她不仅为这些孩子送去了动听的歌声,还默默地给这近30个孩子提供了上学的费用。十余载后,其中最大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现在,这个村通过她的捐助又建起了图书室。每年年末,关牧村都会前往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探望那里的老人。当《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歌声响起,老人们的眼中总是含着感动的泪水,天津敬老院的老人们也时常念叨这位“好闺女”。关牧村因年轻时的坎坷经历,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为此她常怀感恩之心,她说:“经受过严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温暖。我要用自己的双手给别人也送去温暖,用我的歌声播撒善良与真诚。”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