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逛展 盡覽新中國經典之作
齊白石作品
羅中立作品
周令釗作品
靳尚誼作品
國慶節期間,京城各大美術館等展館輪番獻上“寶藏”展覽,眾多名家名作見諸世人。
“大美之藝”展——
全面梳理百年央美經典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3B展廳
時間:8月29日至10月7日
展覽回顧了百年美院的創作歷程,匯集了大量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創作的經典作品,首次全方位梳理中央美術學院的經典藝術創造和美育影響。作品分“文化啟蒙之美”“正義抗爭之美”“屹立東方之美”“勞動創造之美”“天地自然之美”“時代新貌之美”六大板塊,多維度展現中央美術學院創造的“大美之藝”,同時編印了同名大型精品畫冊。
“越無人識越安閒——
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二”專題展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時間:8月30日至10月16日
2019年是北京畫院的“人物之年”,齊白石的人物畫,當然是重中之重。8月30日起,“越無人識越安閒——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二”專題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式亮相。此次展覽展出的齊白石人物畫匯集了來自北京畫院、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12家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及藝術機構的重要藏品。
展覽的200件藏品,以齊白石人物畫的演變歷程為線索,共分為:下筆如神在寫真(早期作品)、掃除凡格總難能(中期作品)、幸能筆墨不相同(晚期作品)三大板塊,還原齊白石大寫意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中華文化奇跡——
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
地點:故宮太和門東側崇樓
時間:9月10日至10月19日
展覽以雲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刻經緣起”“千年偉業”“寶塔金經”“護經傳寶”四個部分展開,以珍貴文物、圖文實景、VR演示和攝影作品等多種形式,再現了雲居寺跨越千年的深厚歷史、最具代表性文物的文化內涵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後的故事。
這是“三絕”首次亮相紫禁城。雲居寺珍藏的石經、紙經、木經號稱“三絕”。為了讓珍貴的文物“活”起來,房山石經原石首次走出雲居寺,與明代紙經、清代龍藏木經板等珍貴文物共同在故宮博物院展出,讓觀眾可以近距離鑒賞,親身感受到雲居寺珍藏的國寶級文物所蘊藏的史料、書法、藝術和教育等多重文化價值。
此外,展覽現場還首次展出了十余種“雲居禮物”係列優秀文創作品,包括茶禮、香囊、服裝、手機配飾等。展覽採用實景體驗的方式,將雷音洞按照比例還原在展廳中。石經山有 9 個藏經洞,其中雷音洞為開放式,四壁鑲嵌經板大都是雲居寺開山祖師靜琬早期主持刊刻。現場觀眾還可以參與龍藏木經板印刷活動,親身體驗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工藝。
萬紫千紅——
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
地點:故宮西雁翅樓、午門正樓及東雁翅樓
時間:9月3日至10月31日
“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是國內外第一個以花木題材文物為主題的大型綜合展,是繼“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展之後,故宮博物院2019年度又一年度大展。
展覽共設西雁翅樓、午門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對應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四時寫生”展出精工寫實風格的花木畫作品,主要是宮廷畫家和職業畫家所繪制。第二單元“清雅逸趣”展出文人所推崇的墨筆淡設色,以及純水墨的花木畫。第三單元“寓情寄意”展示花木被賦予的情感和吉祥寓意。
展覽共展出文物307件,除向天津博物館借展1件外,其余均為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它是國內外第一個以花木題材文物為主題的大型綜合展,首次係統展示了花木畫及相關藝術的演變歷程。很多文物都是首次亮相,展出文物珍貴,宋元時代書畫作品數量多,其中不乏像南宋馬麟《層疊冰綃圖》軸、北宋傳趙昌《蛺蝶圖》卷、宋人佚名《百花圖》卷,以及南宋宮廷畫家馬遠、林椿、朱紹宗等大家作品。
為新中國造型——
周令釗先生百歲藝術展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時間:8月30日至10月7日
今年是中國現代傑出的美術家、設計藝術家、美術教育家和中央美術學院傑出教授周令釗先生100周歲壽辰。周令釗先生被譽為“國家名片、國家形象設計師”“公共藝術先驅者”“新中國設計第一人”,為新中國藝術和視覺形象設計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傑出成就。
展覽以4大板塊、共300多件作品和大量文獻資料,力求全面呈現周令釗先生一心為祖國、為人民進行藝術創作、從事藝術教育的成就。其中,政協會徽的設計稿、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小組的設計方案以及人民幣的草稿等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和手稿,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廣作華章——
廣繡歷史文化與傳承展
地點:恭王府中華傳統技藝精品館(東二區)
時間:8月25日至10月6日
廣繡指廣府地區的傳統刺繡,是嶺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繡種,與潮繡(廣東潮汕地區的刺繡)合稱粵繡,按刺繡材料分,主要有真絲絨繡、金銀線繡、線繡、珠繡四類。
文 記者 王岩 統籌/劉江華
聲明:本文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如是轉載內容,新華網北京頻道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和圖文版權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係,並提供稿件的錯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