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安徽> 新聞中心> 要聞> 正文
中科大首次實現無實物粒子交換的量子通信
本文來源: 安徽日報 2017-05-25 07:55:25 編輯: 周雨濛 作者: 桂運安
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等與清華大學馬雄峰合作,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實現沒有實物粒子交換的量子通信,並演示了圖像的傳輸。

以日常生活的經驗,任何資訊的傳輸都需要通過實物載體,如信件、電磁波等。然而,通信雙方沒有實物粒子的交換,也可以實現資訊的傳遞。記者5月24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等與清華大學馬雄峰合作,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實現沒有實物粒子交換的量子通信,並演示了圖像的傳輸。

2013年,國際著名量子光學專家M.Suhail Zubairy小組提出一個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直觀認識相悖的“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方案,即在通信雙方(假定為Bob和Alice)沒有實物粒子的交換,也可以實現資訊的傳遞。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本質上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集中體現。具體到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的物理實現,最核心的結構是嵌套和串聯的干涉儀。 Bob根據所需要傳輸的資訊來編碼,通過嵌套的量子芝諾效應,則Alice即可利用類似于“無相互作用測量”的方式完整地獲知所傳輸的資訊,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光子在通信雙方之間傳輸。

潘建偉團隊通過對原始方案的仔細分析和改進,使得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得以實現。一方面,通過使用單光子源,在較少的干涉儀數目下也可以得到完全的反事實性;另一方面,用被動篩選光子到達時間的策略替代原方案中的高速主動光開關等。研究團隊使用先進的相位穩定技術,首次實現了復雜的嵌套、級聯的單光子干涉儀等技術突破,並成功傳輸了一張100×100像素的中國結圖片,傳輸正確率達到了87%。潘建偉表示,這項工作是量子通信領域的全新嘗試,“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方案還可以進一步發展,用于無相互作用成像等領域。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審稿人評論認為“這是一個將量子芝諾效應用于通信的新奇實現”。

新聞連結:

量子芝諾效應

提到量子芝諾效應,就要從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芝諾説起。他一生中提出過許多關于運動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便是“飛矢不動”悖論。這個悖論是説,一支在空中飛行的箭,其實是不動的。因為箭在每一個瞬間的時刻都應該是靜置的,那麼無數個靜置的組合還應該是靜置。這個結論在經典世界裏顯然不成立,是邏輯上的悖論。芝諾的這個悖論在經典力學框架裏似乎是荒謬的,但在量子力學裏,則是可能的。為了紀念這位古希臘哲學家,在微觀量子體係中,物理學家把該效應稱為“量子芝諾效應”。

有一個很形象但並不完全準確的例子來比喻“量子芝諾效應”:一個人準備睡覺,如果旁邊另一個人不斷詢問其是否睡著了,那麼可以想像,準備睡覺的人便總也睡不著了。這其實是在形容如果一個物理係統被連續不斷的觀測,那麼它將不再繼續演化。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