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安徽> 新聞中心> 新華頭條> 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科技創新 激活“第一動力”
本文來源: 安徽日報 2017-05-25 07:35:23 編輯: 周雨濛 作者: 桂運安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教大省和創新型省份建設,我省近期先後出臺《支援科技創新若幹政策》《關于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人才工作的意見(試行)》等重大政策。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教大省和創新型省份建設,我省近期先後出臺《支援科技創新若幹政策》《關于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人才工作的意見(試行)》等重大政策,加快建設技術和産業創新體係、平臺和企業創新體係、金融和資本創新體係、制度和政策創新體係等“四大體係”。新政策重點突出、導向明確、操作簡便,對科技創新支援力度大,含金量高,為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增添了強勁動力。

突出企業主體,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車間”

“我省最新出臺的支援科技創新若幹政策,注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獎勵、後補助、股權投資和債權投入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援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産業化、創新服務體係建設、智慧財産權創造保護等,強調加大科技供給,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 ”省科技廳廳長宛曉春説。

企業是最具活力的創新主體。在支援科技研發方面,新政策對企業購置研發設備、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均有大額資助。對年銷售收入達500萬元及以上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購置用于研發的關鍵儀器設備,省、市(縣)分別按其年度實際支出額不超過15%予以補助。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二等獎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省一次性分別給予一等獎200萬元、二等獎100萬元獎勵,獎勵資金70%用于單位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項目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獎勵。

科技成果只有從“實驗室”走向“車間”,完成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新政策亮點突出,明確提出扶持高層次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轉化科技成果。

對于一些高端科技成果轉化團隊,省以債權投入或股權投資等方式,分A、B、C三類,分別給予1000萬元、600萬元、300萬元支援。

突出投入聯動,注重引導創新主體投入,加快創新服務體係建設,更加注重智慧財産權創造保護和應用

“科技創新新政策更加突出投入聯動,注重引導創新主體投入,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資金與其他資金差異化定位,鼓勵市(縣)投入,加強投入聯動,通過專項資金兌現,放大政策激勵效應。”省科技廳廳長宛曉春表示。

細細梳理我省支援科技創新若幹政策,可以發現投入聯動的條目比比皆是。比如,新政策明確在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研發投入中,承擔單位投入不低于60%,省、市(縣)投入不超過40%,省在市(縣)先行投入基礎上予以資助,單個項目累計資助最高可達500萬元。對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或眾創空間,按照績效情況,市(縣)先行獎補,省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

科技創新亟需打造創新服務體係。在創新發展行動中,美亞光電推出了國內首臺人工智慧色選機,由于融入了大量人工智慧技術,它的色選更加精準,成品中沒有被剔除的壞料幾乎接近于零。“能取得這樣的突出業績,得益于設在企業的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和美亞牽頭設立的全國稻米精深加工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美亞光電總經理林茂先坦言。

新政策明確提出支援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對我省牽頭組建新獲認定的國家(試點)聯盟、國家布局建設的區域性聯盟,省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30萬元獎勵。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優秀獎的單位,省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2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智慧財産權示范企業,省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獎勵資金用于智慧財産權布局和轉化實施。截至2016年底,我省探索建設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研發機構46家,支援組建數字與新媒體出版等省級以上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26家。去年,我省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37件,排名首次進入全國前十。

突出業績導向,明確政策獎補績效指標體係,發揮資金使用效益,體現激勵創造創新、支援人才的鮮明導向

説起創新驅動發展,我省此前出臺的“1+6+2”配套政策,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作為科技管理體制機制的重大改革,“1+6+2”政策一改過去“科技部門先立項、撥款,企業再做項目、搞研發”的做法,轉向企業先投入、市場再評價、市縣先補助、省裏後補助,只認條件和績效;由過去自由申報、專家評審,注重項目自身科技含量和水準,轉向合同管理、績效評價,注重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實踐證明,“1+6+2”政策著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厘清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極大地調動了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最新出臺的若幹政策,更加突出業績導向,強化績效結果運用,這是新政策的一個主要特點。 ”宛曉春指出,在前期調研基礎上,該廳總結了近三年實施“1+6+2”配套政策的執行績效,學習借鑒各地有關經驗做法,最後才起草了《支援科技創新若幹政策》,並與省相關部門制定的政策同步推進、相互銜接。

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項目,我省將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獎勵;開展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管理,依據績效情況,省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對新獲批的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省一次性給予300萬元獎勵;對開展公益性共用服務的農業種質資源庫(圃),依據績效情況,省給予最高可達200萬元獎勵…… “新政策更加明確政策獎補績效指標體係,強調發揮資金使用效益,體現了激勵創造創新、支援人才的鮮明導向。 ”曾獲中國專利金獎的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一項項新政策,充分展現了“業績導向”,令人印象深刻。

標簽: 科技創新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