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揭秘美國首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2017-08-03 15:1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8月2日電 特稿:揭秘美國首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新華社記者 林小春

  美國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2日正式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該研究一周前遭媒體曝光,引發全球科技界廣泛關注。由于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于爭議之中。迄今,只有中美兩國實施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英國一個團隊則獲得政府的類似試驗許可。

  那麼,科學家出于何種考量要對人類胚胎基因“動刀”?怎麼實施?效果如何?將來有哪些應用?就這些問題,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華人研究員吳軍,他是這篇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倫理審批耗時久

  吳軍説,2015年,中國中山大學黃軍就團隊在世界上第一個發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引起廣泛關注和巨大爭議。其實,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當時也在與索爾克生物研究所聯繫,考慮做這方面的工作,只不過後來等待倫理審批文件等了很久。

  那麼,中美的研究有何不同?吳軍介紹,過去兩年中,中國有3個團隊先後嘗試利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係統編輯人類胚胎中的致病基因,其中黃軍就團隊和范勇團隊使用的是無法存活的異常三倍體人類胚胎,希望盡量減少爭議;劉見橋團隊則使用正常二倍體胚胎。美國此次使用的也是二倍體胚胎,但編輯過程有所不同。

  吳軍指出,中國研究團隊通過試驗證實了“基因剪刀”在人類胚胎中能夠發揮編輯功能,但也發現了兩個重要問題,即脫靶效應以及胚胎嵌合問題。他們此次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索編輯的效率、脫靶和胚胎嵌合問題,同時利用“基因剪刀”安全修復人類早期胚胎中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同時也是青壯年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吳軍介紹,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由最常見的遺傳突變——MYBPC3基因突變引起,是迄今已知1萬多種單基因遺傳病之一。如果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在胚胎中成功修復MYBPC3突變,那麼它就將不再遺傳給後代,讓這一家族性遺傳疾病獲得根治。

  胚胎編輯顯功效

  最新研究中,CRISPR-Cas9係統以100%的比例在正確基因位點實施了編輯,58個試驗胚胎中42個未檢測到MYBPC3基因突變,即健康胚胎比例佔72.4%。通常攜帶單拷貝基因突變的患者,只有50%的幾率把健康基因傳給下一代。最新成果意味著,這一幾率從50%提高到了72.4%,從而讓患者在實施試管嬰兒手術時,能獲得更多的健康胚胎。

  此外,多種檢測方法顯示,這項研究有效消除了脫靶效應和胚胎嵌合的影響。

  吳軍説,“秘訣”有兩個。一是利用攜帶MYBPC3突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多能誘導幹細胞,優化了基因編輯流程;二是借助體外受精技術,把優化工具與攜帶MYBPC3突變的精子共同注射入處于分裂期的正常卵子以産生受精卵,而先前研究都是在胚胎後期注射編輯工具。

  吳軍説,這項研究顯示了早期胚胎編輯能夠達到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揭示了早期胚胎編輯在單基因顯性遺傳病安全防治方面的重大潛力,將對編輯技術的應用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他認為,早期胚胎編輯技術在倫理許可范圍內的進一步探索優化,可能成為獲得健康胚胎或提高健康胚胎數量的新途徑,也是顯性致病基因兩個拷貝全部突變患者獲得健康後代的唯一可能途徑。

  “其他單基因顯性遺傳突變的編輯修復是否能夠有類似的效果和安全性,將是研究人員下一步的探索重點。”吳軍説。

  “我們目前的工作還屬于基礎研究,在倫理的允許范圍之內。我們應該繼續進行這樣的基礎研究,以獲得更多資訊,”吳軍説,“這樣才能讓我們知道下一步怎麼去選擇、判斷將來的應用。”

  “中國貢獻”受關注

  吳軍説,這項研究由索爾克生物研究所、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中國深圳國家基因庫、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合作完成,是科學家通力協作下取得的重量級研究成果。其中,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是研究的主要發起者,最主要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也在該大學實施,而索爾克生物研究所主要優化了CRISPR-Cas9的編輯流程,還與深圳國家基因庫、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一道參與檢測了編輯的效率和安全性。

  “我們實驗室與深圳國家基因庫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測序及相關分析技術在基因編輯應用評估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是深圳國家基因庫的強項,所以我們邀請深圳國家基因庫也參與進來。”吳軍説。

  吳軍認為,華人科學家在此項研究中的重要貢獻值得關注。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馬虹也是這項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整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此外,還有一些在美華人科學家參與研究。

  吳軍還透露,目前美國政府禁止聯邦資金支援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所以他們的研究資金來自私人讚助。本次論文發表並沒有遇到太多困難,從投稿到發表用了約4個月,關鍵原因可能在于他們解決了脫靶和嵌合問題。

最新研究顯示厭食症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

對薯片欲罷不能?或許怪基因!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潘子荻
相關新聞
  • 新聞分析: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在爭議中前行
    美國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成為27日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科技新聞。此前,中國科學家已開展了類似研究,英國也在這方面表現出積極態度。這些進展表明,盡管存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仍在繼續前行。
    2017-07-28 15:07
  • 美國國內首次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透露,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學者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的實驗室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大量人類的單細胞胚胎的基因。
    2017-07-28 14:19
  • 建立情感?西班牙診所直播體外受精胚胎發育
    【新華社微特稿】西班牙專門治療不孕不育的馬克斯診所推出一項服務,向接受體外受精的客戶直播胚胎的發育過程。
    2017-07-05 06:45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791121426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