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波多黎各公投:送到府的州美國為何不要?
2017-06-13 07:26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 觀察家

  波多黎各之所以想公投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擁有美國本土公民擁有的權利,無非是想“過得好一點”;而美國之所以不要,是因為現在的狀態對美國更有利。

  當地時間6月11日,被部分當地人稱作“地球上最後的殖民地”的美國境外領土——波多黎各,舉行了一次無約束力的公民投票,投票結果一邊倒:在參與投票的波多黎各人中,支援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有約50萬,選擇獨立/自由結合的有7600多人,選擇維持現狀的約6700人。

  對此結果,波多黎各自由邦總督羅塞洛顯得很激動,他當眾表示“從今天開始,美國政府再也不能忽視廣大波多黎各美國公民的呼聲”。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政府對此次公投結果表現得十分冷淡,甚至可謂不理不睬。事實上,2012年的上一次公投,盡管61%的波多黎各投票者投票讚成“立州”(立即成為美國一個州的意思,波多黎各現執政黨新進步黨的前身就叫“立州黨”),卻被華盛頓一直“晾”到了5年後的又一次公投。

  波多黎各急于“立州”,很大原因是因為貧窮,想“傍大款”。

  2006年,美國廢除該島免稅地位,從此這座340萬人口的島嶼陷入長達11年的經濟衰退周期。2015年,為填補虧空,波多黎各政府開始徵收高額消費稅,其結果非但未拯救經濟,反倒造成一係列惡果:貧困率高達45%,失業率突破12%,政府債務高達740億美元(去年底已停止支付本息,事實上該島財政業已破産),教育和醫療體係崩潰,食品和公共服務價格比美國平均水準分別高出22%和64%。

  “立州黨”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波多黎各不是美國的一個州,無法獲得聯邦各種資助和補貼,因此要拯救這個島就必須“立州”。

  但“大款”美國卻並不想認這個“窮親戚”,因為這會讓美國背上沉重包袱。2012年公投後,美國聯邦問責辦公室曾推出一份研究報告,表明波多黎各“立州”後聯邦政府每年要額外補助該島52億美元,回報則只有20億—40億美元的稅收。

  説到底,這還是一個利益權衡問題。目前,波多黎各名義上擁有美國領土地位,其民眾擁有美國公民身份,這些對美國來説,已經足夠了。美國的算盤或許是,主權在我就夠了,沒必要去攬責任。要主權而不要責任和義務,這或許是美國不想波多黎各成為其一個州的真實“內心想法”。

  換句話説,控制波多黎各,比擁有波多黎各更符合美國利益。

  波多黎各之所以想公投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擁有美國本土公民擁有的權利,無非是想“過得好一點”;而美國之所以不要,是因為現在的狀態對美國更有利。

  在主權上,美國從來沒有放棄。1952年美國給予波多黎各自由聯邦的地位,實行自治,但外交、國防、關稅等重要部門仍由美國控制。美國該要什麼,不給什麼,其實清醒得很。

  美國也曾有總統支援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但“想法”總是付之東流。1977年美國總統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向國會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張把波多黎各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1982年11月羅納德·威爾遜·裏根總統發表聲明,支援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2011年6月,奧巴馬訪問波多黎各時也表示,無論波多黎各人民作出何種選擇,他都支援波多黎各人民的決定。

  但這些,更多的是表面的“政治正確”,難以見到卓有成效的實質行動。為什麼?

  答案就在于幾個字:利益高于一切。

  □陶短房(學者)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冰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7712963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