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玲亞:要讓健全孩子和特殊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
視頻 | 郤玲亞:要讓健全孩子和特殊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

郤玲亞:要讓健全孩子和特殊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

是特殊教育選擇了我

在杭州的教育界,湖墅學校有點“特別”,它是一所特殊兒童教育學校,而特殊教育狹義的理解就是殘障兒童教育。

我國培智教育開始于80年代,郤玲亞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奉獻幾乎在同時就開始了。郤玲亞工作的初期也是特殊教育的初級階段,那時的人們對特殊教育並不了解也不接納,再加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這些都給當時的郤玲亞帶去了莫大的壓力。

對此,郤玲亞説:“在那個年代與其説我選擇特殊教育倒不如説特殊教育選擇了我。前十五年確實是堅持過來的,但現在社會對特殊教育很重視,對殘障兒童的接納度、理解度也比較高了,所以現在應該是樂享工作了。”

對特殊孩子要實施個別化教育

與正常兒童相比,特殊孩子在身心發展過程當中,存在速度慢一點、水準低一點、能力弱一點或者能力發展不夠均衡的狀況,也就意味著湖墅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教學需求。

郤玲亞介紹,湖墅學校09年起就開始實施個別化教育,每個孩子入學以後,老師都要對他進行前期的評估和調查,和家長一起召開研判會,然後從孩子的病因入手,評估分析他的障礙程度、能力特點、發展的優弱勢,制定並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根據個人情況將他們培養成為“好公民、好幫手、好家人”。

家長也“特殊” 要與孩子共同成長

郤玲亞説,特殊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痛苦、隱忍和無助,不是一般人能理解和承受的。在湖墅學校的學生家庭中,就曾出現過一些極端的不幸案例。在特殊教育中,孩子和家長需要共同成長,共同面對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郤玲亞表示,好在,很多家長歷經了風雨後都呈現了積極陽光的姿態。從他們身上,自己也學到了堅強、從容和豁達。

希望健全人更多照顧身邊的殘障人

近年來,我國對特殊教育的重視度大大提高,特殊孩子在社會中被接納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作為社會大眾中的“小群體”,社會對特殊教育與特殊人群的接納和理解仍然不夠。

郤玲亞表示,一個健全的、成熟的社會是健全人與殘障人共同構建的,誰也不可或缺,每一個孩子的誕生都像在上帝面前抽簽,他們抽走了下下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能擁有健全是因為他們帶走了殘障,作為感恩,每一個健全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照顧身邊的殘障人。

要讓健全孩子和特殊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

每一個特殊孩子的家長可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一個正常的孩子那樣成長和接受教育,對此,郤玲亞也讚同讓這些特殊孩子加入到普通教育中去,這也是她的教育夢想。她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幅願景:健全孩子和特殊孩子在一起相親相愛,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完)

  • “培養特殊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讓他們長大以後能夠擁有有品質的有尊嚴的生活。”

  • “讓健全孩子和特殊孩子在一起相親相愛,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能擁有健全是因為他們帶走了殘障,作為感恩,我覺得我們每一個健全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照顧身邊的殘障人。”

  • “每個孩子都像是一本無字的書,一本很有看頭但有的我至今都沒看懂的書, 每本書中都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讓我記憶深刻。”

郤玲亞:讓“特殊”孩子享有尊嚴

新華網杭州5月13日電(陳星凱)對于湖墅學校,很多人都有點陌生,很大層面源于這是一所九年制的“特殊”兒童教育學校,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課程內容,甚至這裏的學生都與其他學校有著不同。而這所學校的校長郤玲亞也有些“特殊”,她已經這所學校執教27年。

在這裏,她從青春走向成熟

 

郤玲亞1990年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在湖墅學校工作,1997年成為校長,迄今已經在湖墅學校工作了27個年頭,最美好的年華在這裏度過,伴隨著執著、勇氣還有大愛。

用27年去做好一件事,對誰而言都非易事,在“特教”這個行業更是如此。

  

湖墅學校的孩子大部分是智障兒童,在別的學校偶發的走失事件在這裏卻是“常態”。近如超市、小區樓頂、遊樂場,遠到杭州城站、上海火車站,都遍布了郤玲亞尋找走失學生的身影。

“我沒法想像孩子萬一找不回來會是什麼後果,”回想起尋找孩子的經歷,郤玲亞心有余悸,“每一次都是一邊找一邊焦急地流淚。”

幸運的是,每一次孩子都被找回來了。

郤玲亞坦言,她不是沒想過放棄,尤其是在有孩子走失的時候,但每次都很快打消放棄的念頭,繼續這份困難卻有意義的工作,一幹就是27年。

對他們,社會從排斥變為接納

湖墅學校的特殊兒童教育發展史,可以説是一部社會對他們的接納史。

我國的培智教育起步于80年代,郤玲亞工作初期正處于特殊教育發展的初級階段,那時,人們對特殊教育並不了解,也多不接納。

郤玲亞説,當時,每次帶孩子們外出活動,總會受到各種異樣的目光,甚至是歧視性語言。

由于不同于普通的義務教育,湖墅學校特殊兒童教育的目標是直接面向社會,社會對這些“特殊”孩子的不理解對郤玲亞來説是最大困擾,時常有種孤獨感和無助感。

幸運的是,隨著特殊教育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對于特殊兒童這一群體的接納度越來越高。為此,郤玲亞將她前十五年的工作稱為一種“堅持”,將之後的工作稱為一種開花結果的“樂享”。

郤玲亞驕傲地説,目前湖墅學校已經構建起以康復為基礎、適應為核心、就業為導向的特殊教育模式,在原有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向兩頭延伸開辦了學前融合班和三年職業教育,讓這些“特殊”的孩子能在長大以後擁有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在未來,要從“特殊”到融合

郤玲亞表示,一個成熟的、健康的社會應該讓健全人與殘障人共同構建,彼此誰也不可或缺。然而,現在特殊兒童還無法很好地融入這個社會,就原因而言,很大程度源于健全人不知道與他們如何良好地溝通。

以自閉症兒童為例,從外貌看不出他們與正常孩子有什麼區別,但是,他們患有的核心障礙是社會交往障礙,他們有交往的意願但不懂得怎麼與他人交往,他們的言行有自己的邏輯,但不一定合乎社會規范。

郤玲亞舉例説,比如遇見特殊孩子用一種異樣的方式來觸碰你,其實只要笑笑走開就可以了,因為他只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來跟你打招呼,沒有惡意。

對于特殊兒童教育的未來,郤玲亞有一個這樣的夢想:“健全孩子和特殊孩子在一起相親相愛,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郤玲亞説,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所有特殊孩子家長的夢想。(完)

杭州市教育局 | 新華訪談室 | 新華網浙江頻道 | 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

聯合出品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