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英: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是無止境的使命
視頻 | 何志英: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是無止境的使命

何志英: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是無止境的使命

一輩子的追求只做一件事情

我一直把“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點亮學生生命的精彩”作為我的夢想和追求。多年來,我和老師們,一直都行進在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的這條道路上。我從教四十幾年,在5所學校工作過,無論是當班主任、做老師、還是擔任校長,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我先生跟我説:“你這一輩子,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就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為了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我幹了一輩子,也結下了一種深厚的教育情節。

有效學習一個都不能少

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這對於老師來説,這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使命。尤其是我們這種民辦學校,要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發展,讓好的能夠更好,讓後面的同學也能上去,這對於教育者來講,應該有這樣一種胸懷、理想和責任。對於學生來講是一種激勵,覺得老師沒把他放棄,而且讓每一個學生都滿懷着期待和希望。對於家長來説,這也是對我們學校的信任。

“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

為什麼我們要提出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呢?首先,我們學校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能選擇,家長們把學生送到我們學校,我們不能把學生“放掉”。這就好像有一筐葡萄,如果你只揀大的挑,其他中等的、小的葡萄都不去管它,那麼長時間就會爛掉。但是,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同學從“底部”都托起來,上面的同學會更好,中等的同學也會向上,下面的同學也不至於“爛掉”,我們把這稱為是“捧葡萄”。

第二方面就是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就是讓每位學生都有效學習。“都”字意味着什麼呢?就是學生不能光是刷題、做題,一定要讓學生全面發展,為什麼呢?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講,左右兩個大腦的平衡發展才能促進整體智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學校的活動當中,一定要讓學生四肢都能夠運動發展,右肢發展促進左半腦,左肢運動促進右半腦,左右兩個大腦都得到發展,那麼學生的整體智力水平就高。這就好像一個又圓又大的西瓜,裏面的瓜瓤一定是又多又甜的,我們把這稱之為“西瓜瓤”,讓它又圓又大。

第三,有效學習必須是有效學習。刷題、做題對學生來説真的是苦不堪言,我們能不能去尋找一條讓學生有效學習的路子呢?同樣的知識高度,學習基礎好的、能力強的學生馬上就能理解和運用。有的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困難些。這就好比登&階,老師設一個&階,給基礎薄弱的學生“搬個凳子”“搭個梯子”,讓學生“踩一腳”。那麼,基礎薄弱的學生同樣能夠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達到一樣的高度,這又稱為“搭梯子”。

我們學校通過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這些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效學習。

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這是無止境的,是一種使命,這是一種責任,這也是一種理想。我和我的老師們,一直行進在追求這個夢想的過程中。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研究課題,不同時期也有老師學生不同的情況,都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追夢,去實現,向我們的理想更接近一步。

有效學習是一種教學改革

我覺得如果真的要去踐行讓每位同學都有效學習,這當中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首先,校長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老師能夠與校長達成共識,成為我們共同發展的元件。

如何讓老師接受這種理念,我們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想只要我們對學生有愛,我們用正確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有科學的方法,把學生調動起來,那麼,師生共同努力,加上家長的協調配合,我們是能夠把學生培養提升的。這個培養提升不是人人達到什麼水平,而是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達到提高,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

那麼,究竟如何能夠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做到負擔輕一點,學習效率高一點。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一直在進行研究,我們從最佳課堂教學的設計研究,到教與學的同步研究。還有研究學生,我們研究學生的體驗、建構、感悟的學習模式、興趣性活動以及基於學生立場的初中教學改革課題。

一步一步這樣過來,我們的課題研究獲得了浙江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前兩年,我們在教育部的評比當中,兩次獲獎。我們的改革,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

激發每個人的長處,使人人變成優秀

我們跟老師説,在我們眼裏,要把學生都看成優秀的學生,因為短處人人都有,我們的天職不是摳出短處,而是激發每個人的長處,使人人變成優秀。學生感覺到老師認為我是好學生,他就會用好學生的規範來規範自己、要求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這一點非常重要。

斯坦福英語教學理念不是一種知識的學習,而是一種技能的學習。學生也對此很感興趣,因為它像玩游戲打關一樣,一關一關進去,學生馬上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成果和價值。同時,斯坦福英語教學實現了學生的個別化教育。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把握學習進度和節奏。此外,學生在這種英語的情景氛圍當中學習,能夠學習好英語的語音語調。

我們這一項改革成果,使我們的學生在全市的各類考試中,名列前茅。

像朋友一樣同孩子交流

初中階段小孩子在慢慢長大,這個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長思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再像小學或者幼年時期那樣,對老師和家長唯命是從。孩子開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他們很開放也很閉鎖。有的時候孩子不願意跟家長和老師溝通,有自己想法。如果家長用原來的那種居高臨下的方式,比如:我是大人你是孩子。孩子就會接受不了。家長的見解和道理,如果一味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接受不了。

這個時候我覺得作為學校和家長,一定要能夠放下身段,和孩子平起平坐,像朋友一樣交流,有問題跟他協商、探討。如果孩子有缺點和錯誤,尤其是人際關係處理上有點問題,老師和家長要寬容他。

我覺得家長自身的學習提高非常重要。家長的思想,要跟上時代的進步,特別是要及時地了解孩子的身理、心理、心靈的變化。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需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同時去幫助孩子。

我覺得,作為我們家長來講,首先要知道孩子長大了。第二,要了解孩子需要什麼。第三,我們要多給孩子賞識和激勵。

家長要把心裏面認為“孩子的好”講給孩子聽,講給親戚朋友聽,讓孩子知道媽媽對自己的希望。孩子就會努力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當然也不是一味地表揚,我們還要去跟孩子溝通,講明道理,同時要給孩子更多的幫助。還有要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這對孩子非常重要。

老驥伏櫪甘做“鋪路石”

回憶我走過的歷程,我感覺到特別不容易。看到學生的成長、老師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我對我們的老師、學校和孩子們很有感情,捨不得他們。我和老師們一起同甘共苦,幾十年下來,付出了很多,我真的是非常感謝他們。他們為了孩子的成長,一直在默默無聞的工作,讓我很感動,我們的老師最棒的。

在我們學校也涌現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從我們學校出去的老師,很多也當了校長。我想現在年紀大了,應該為我們的年輕校長做“鋪路石”,給他們提供&&,相互學習、溝通交流、共同提升。我想我只不過是一個鋪路石,我很高興,將努力而為之。

  • “要把學生都看成優秀的學生,因為短處人人都有,老師的天職不是摳出學生的短處,而是激發每個人的長處,使人人變成優秀。”

  • “就好比登&階,老師設一個&階,給基礎薄弱的學生搬個凳子、搭個梯子。”

  • “我想我只不過是一個‘鋪路石’,我很高興,將努力而為之。”

  • “只要老師肯教、會教,方法得當,學生就能學好”。

何志英:扎根教育四十多載 甘做“鋪路石”

新華網杭州6月7日電(金婭倩)退休多年的何志英精神依然矍鑠,她扎根教育崗位42年,以實幹、睿智、執着、創新精神書寫教育傳奇。“教育就是要點亮學生生命的精彩,它既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追述,我和老師們一樣一直行進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何志英用這樣一句話總結自己的執教生涯。

從事教育幾十年,何志英先後執掌過五所學校,有公辦有民辦。學校的名字不同,位置不同,但相同的是這些學校都成為家長非常滿意的學校,其中多所學校更是成為杭州優質學校。面對盛名和榮耀,何志英卻很謙虛,她説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情——努力“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

一個都不能少的有效學習

 

何志英笑言,她先生跟她説過一句話,説:“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效學習,你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對何志英來説,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效學習,是她這一輩子結下的深厚教育情節。她説:“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發展,讓好的能夠更好,讓後面的同學也能上去,這對於老師來説,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對於學生來講是一種激勵,覺得老師沒把他放棄;對於家長來説,也是對學校的信任。”

何志英經常對老師們説,要把學生都看成優秀的學生,因為短處人人都有,老師的天職不是摳出學生的短處,而是激發每個人的長處,使人人變成優秀。“學生感覺到老師認為我是好學生,就會用好學生的規範來規範自己、要求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這一點非常重要”,何志英説。

  

為此,她總結出一套“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的教學理論。

“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

何志英認為學生就好像一筐葡萄,有大有小,有好有壞,如果你只揀大的好的挑,其他中等的、小的葡萄都不去管它,那麼長時間就會爛掉。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同學從“底部”都托起來,上面的同學會更好,中等的同學也會向上,下面的同學也不至於“爛掉”,每一個學生都能跟得上。

她指出學生不能光是刷題、做題,一定要讓學生全面發展。並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左右兩個大腦的平衡發展才能促進整體智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學校的活動當中,一定要讓學生四肢都能夠運動發展,使左右兩個大腦都得到發展,促進學生的整體智力水平提高。她形象地比喻:“這就好像一個又圓又大的西瓜,裏面的瓜瓤一定是又多又甜的,我們把這稱之為‘西瓜瓤’,讓它又圓又大。”

針對學生的基礎不一樣,何志英提出要“搭梯子”。她説:“就好比登&階,老師設一個&階,給基礎薄弱的學生搬個凳子、搭個梯子,讓學生踩一腳,那麼,基礎薄弱的學生同樣能夠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達到一樣的高度”。

通過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這些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何志英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效學習。

堅持教學改革終結碩果

何志英認識到: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研究課題,不同時期也有老師學生不同的情況。從那時候開始,她就帶領老師一直在進行研究,從最佳課堂教學的設計研究,到教與學的同步研究,再到研究學生的體驗、建構、感悟的學習模式、興趣性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堅持開展學程導進——基於學生立場的初中教學改革課題。

她帶領構建的“捧葡萄、西瓜瓤、搭梯子”等形象的教育理論,一開始不但學生無法接受,連一些老師都充滿埋怨和無奈。這使她充分認識到“校長有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影響、引領老師,使之成為大家的共識 ”。她堅信“只要老師肯教、會教,方法得當,學生就能學好”。在她的堅持下,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才初步改變教師的思想,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提高。

一步一步走過來,何志英帶領老師們做的課題研究獲得了浙江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教育部的評比當中兩次獲獎,並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由她主持的“學程導進:初中教學方式變革的實踐研究”,歷時16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形成鮮明辦學特色。國家級“體育俱樂部”,開創“體教結合”新模式,贏得奧委會主席的高度讚譽,在多國推廣。

老驥伏櫪甘做鋪路石

當了幾十年校長的何志英,最感謝的是老師。她和老師們一起同甘共苦,付出了很多很多,很多老師為了孩子的成長,一直在默默無聞的工作,讓她很感動。“回憶我走過的歷程,我感覺到特別不容易。但看到學生的成長,看到學校的發展,包括老師的成長,我真的對我們的老師、學校和孩子很有感情,捨不得他們。”何志英感慨地説。讓她高興的是她的學校也涌現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很多走出去的都當了校長。

如今的何志英已經從校長的崗位退了下來,專心輔助年輕校長,使之盡快適應學校管理工作。為了更好地推廣教育經驗,在政府的幫忙下,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何志英教育思想初中校長管理研訓基地”。“給年輕的校長們提供&&,讓他們相互學習、溝通交流、共同提升。”何志英説:“我想我只不過是一個‘鋪路石’,我很高興,將努力而為之”。(完)

杭州市教育局 | 新華訪談室 | 新華網浙江頻道 | 浙江電視台新聞頻道

聯合出品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