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4 11/22 21:42:03來源: 新華網

中國搭建多層次&&推動全球職業教育合作交流

2024-11-22 21:42:03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11月21日,在天津舉辦的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肯尼亞塔伊塔-塔韋塔大學副校長克裏斯蒂娜·艾考斯·奧尼揚戈(左一)一行參觀山東東營職業學院的耐鹽鹼植物工廠展區。新華社發

  新華社天津11月22日電 題:中國搭建多層次&&推動全球職業教育合作交流

  新華社記者宋瑞、張宇琪、隋福毅

  在山東東營職業學院的耐鹽鹼植物工廠展區,嫩綠的苜蓿、甜高粱、燕麥等幼苗在鹽鹼土壤中長勢良好,吸引了肯尼亞塔伊塔-塔韋塔大學副校長克裏斯蒂娜·艾考斯·奧尼揚戈一行的目光。

  “我們國家還沒發展出在如此惡劣的土壤環境中種植農作物的技術,中國提供的這個先進‘農業方案’令人印象深刻。”第二次來到中國參觀的奧尼揚戈説。

  此前,中肯雙方學校已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增招肯尼亞師生來東營職業學院學習相關技術。

  “中國的農業技術非常實用,我們要與中國在職業教育領域開展更多合作,以提升肯尼亞的農業發展水平。”奧尼揚戈説。

  奧尼揚戈正在天津參加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本屆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名境外嘉賓,他們在會上分享各自的經驗和成就,共同探討職業教育發展的創新路徑。

  新西蘭願景學院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帕克,在現場觀看了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演示的古籍和古瓷器修復技術,很受觸動,“聽障孩子們經中國職業院校的培養,掌握了一項了不起的技術”。

  帕克説,他的學校也在從事學前教育、健康醫療、信息技術等培訓,期待借此次機會與中國合作夥伴面對面洽談。

  11月21日,在天津舉辦的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馬來西亞達雅技術學院院長傑爾卡(右二)參觀會場內展出的機器人等高科技職業技術教育設備。新華社發

  馬來西亞達雅技術學院院長傑爾卡對會場展出的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職業技術教育設備讚嘆不已。“此行獲益良多,我要將自己所見所聞帶回國內,致力於加深與中國職業院校的合作。”他説。

  除通過會展拉近距離外,大會期間,首個由中國主導的世界職教合作組織機構——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成立,旨在為職業教育搭建起最廣泛、最具均衡性、代表性、包容性的國際&&,目前已有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行業企業以及教育組織等89個機構成為首批成員。

  埃塞俄比亞勞工與技能部部長穆費麗亞特·卡米勒説:“成立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是一個及時舉措,契合了我們對全球合作的願景。埃方將積極參與。”

  會議期間還搭建了更多中外職教領域交流&&,如頒發世界職業教育大獎、舉辦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冠軍總決賽、創設職業教育國際期刊,並舉行部長級圓桌會議,發布《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天津共識——32國部長宣言》,凝聚各國各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共識。

  中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始終願意向世界分享職業教育領域的優質“發展方案”。

  本屆大會舉辦地天津,作為中國發展近代工業和教育最早的城市之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由天津首創並主導實施的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魯班工坊”,已在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34個魯班工坊。

  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東非高原上,馳騁着一條連接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兩個國家的“鋼鐵巨龍”——亞吉鐵路。列車員奧斯曼,是吉布提魯班工坊首屆24名畢業生之一。

  “魯班工坊給我們帶來了鐵道類專業,也給從小立志在鐵路工作的我帶來了希望。”奧斯曼説,在中國師傅的幫帶下,他學習了鐵路工務、運輸等崗位的工作標準和流程,畢業後進入了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吉布提有限公司工作。

  22日由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為合作國家培養了大量技能人才。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通過建設中老合作試驗站,培訓當地農業技術員近2000人次、農民1萬多人次,推廣的67個優良品種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成為中老合作的典範之一。

  此外,中外合作建設職業學校也是促進全球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的有益方式。報告顯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合作共建柬華應用科技大學,開設招生專業7個,為當地培養校企合作訂單班學生3000餘人。

  如今,中國職業教育的“朋友圈”逐步擴大,對世界的貢獻度顯著提升,不僅有魯班工坊、絲路學院、鄭和學院、班·墨學院、現代工匠學院等品牌項目陸續走向海外,還形成了“一帶一路”職教聯盟、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等區域性合作機制。

  同時,各類職業教育留學項目吸引力逐漸增強。應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邀請,來自德國的工業機械師學徒法比奧·凱斯勒到中國開展為期2周的訪學交流。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對拼裝魯班鎖着迷。

  “我在中國看到了與德國不一樣的技術和工藝,非常有趣。隨着中德兩國&&日益緊密,我未來也許會進入中國公司,或者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21歲的凱斯勒説。

  中國積極搭建多層次&&,主動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分享給近代歷史經歷相似的全球南方國家、分享給全世界,讓職業教育跨越邊界,成為各國各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類全面發展的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