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0月17日電(記者宋瑞、徐思鈺)穿城而過的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躍動着這座城600多年的發展脈搏。從舊時“曉日三叉口,連檣集萬艘”的漕運盛景,到如今氤氳着商文旅氣質的“活力秀帶”,海河已成為激發城市文旅消費活力的一張亮麗名片。
華燈初上,乘船夜游,賞兩岸旖旎風光,一覽津城魅力。來自土耳其的留學生歐陽嵐慕名而來,選擇了一趟音樂演出航班。“我不僅能欣賞音樂,還能登上甲板欣賞城市美景,真是太棒了。”
天津津旅海河遊船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宋琳介紹,近年來,海河遊船煥新永樂碼頭、津灣碼頭、金阜碼頭等水岸消費場景,推出津味早餐航班、相聲演藝、音樂演出等特色觀光航班,滿足更多國內外游客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近三年來,我們共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今年以來,接待游客超140萬人次。”宋琳告訴記者,未來,海河遊船要繼續借助橋邊音樂匯、光影主題秀、龍舟賽等商旅文體融合活動,做新做強“海河經濟”。
海河沿岸新消費走廊正在“串珠成鏈”,推動天津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海河東岸,一片紅棕色倣古建築群與時尚現代的店舖相得益彰。走進天津棉3創意街區(原天津棉紡三廠),創意書房、咖啡館、藝術場館林立其中,海河舊書市集、戶外音樂會等文化藝術活動精彩不斷,新開闢的棉3野趣營地充滿愜意。
“通過塑造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場景的‘棉3’IP,這裡正成為海河沿岸‘新消費走廊’的重要驛站和城市文化創意産業新引擎。”天津棉三創意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強説。今年以來,街區吸引客流300余萬人次,消費力持續提升。

從棉3創意街區出發沿着海河東路向北行駛,游客來到曾是天津第一熱電廠的天津金茂匯,感受着新舊碰撞的衝擊。商場內部保留的煤鬥、桁架、吊車梁等工業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商場“修舊如舊、新舊並存”的工業風格讓一批天津首店、區域首店落戶於此,通過消費聚起人氣,帶給老廠房新的生機。
海河兩岸,歷史文化街區盡顯“文藝范”、商業新空間突出“潮流范”,海河旅游觀光帶不斷創新出彩。
海河畔的意式風情區內,音樂縈繞,人流如織。行至一座紅磚三層建築前,目光便被其別致的設計所吸引。這裡是剛開業半月的鐘書閣天津店。
走進店內,通高玻璃立面、深藍階梯構成的前廳和螺旋形扶梯,設計感十足。不少書友在兼具視覺衝擊力和充滿文化內涵的閱讀環境中享受“悅讀”的暢快。
“書店自9月30日對外開放以來,客流量已突破20萬人次。僅國慶期間的書籍銷售就近7000冊,還有不少消費者選購了文創、咖啡等産品。”鐘書閣天津店店長王海波説。
熱門旅游景點裏開書店,彰顯了文與旅的深度交融。“鐘書閣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家書店,而是希望通過其獨特魅力和社交屬性成為城市的一處‘文化客廳’。”王海波説。
從古文化街碼頭走下游船,不遠處的街巷裏熱鬧非凡。這條老街裏的茶館相聲也成為不少游客的“必選項”。“國慶假期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為了盡可能地滿足外地游客的需求,我們還增加了夜場。”名流茶館古文化街店工作人員於穎説。
以今年“十一”假期為例,天津市共接待游客1837.7萬人次,較2023年國慶8天假期接待游客總數增長225.28萬人次,增幅14%;游客花費166.78億元,與2023年國慶8天假期相比增長36.9%。
精彩紛呈的活動滿足了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海河+”愈發豐富的內涵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天津文旅市場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天津傳承百年商埠底蘊,利用海河等特色資源稟賦,創新推動城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擦亮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津字招牌’。”天津商務局局長孫劍楠説。
統籌:曹建禮、邵香雲
海報:實習生高暢